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的再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剖析了我国当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并从会计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会计课程体系的设计、会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 会计 教育改革 反思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产业的巨大发展和变化的新形势,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开始大量涌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不仅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也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规则的会计人员就成为会计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争端越来越多,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贸易壁垒让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不断受挫。在此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另一方面,对企业和会计人员来说,如何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透明的财务会计核算资料和财务报告,来应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措施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会计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与时同时,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电子商务等新经济形式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教育也提出新的挑战。MRP、ERP等信息系统的运用导致企业的自身变革和流程再造,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和整个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还要非常熟悉管理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等知识。
(三)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知识经济下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变得更快,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就是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形势,加强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等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也对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等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反映,就成为一项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笔者主要从会计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会计专业的设置与课程体系设计以及会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我国未来会计教育的改革进行一些思考。
(一)会计教育的目标与理念
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总体环境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应当分层次确立不同的目标:本科及更低层次的会计教育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普通的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为会计博士研究生进行过渡,即为从事会计学术研究打基础,这与国外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而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级会计专业应用人才。但现实中,这两种类型的会计硕士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却并不存在多大差异,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就是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近年来会计学博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已经逐渐从实务界向学术界转变,这一点正逐渐向西方发达国家靠齐。
关于会计教育理念。以前主要注重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就会计教育而言,以美国为代表的会计学界包括会计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明确提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其终身学习。也就是说,会计教育应该意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其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会计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及时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等。从主干课程设置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接近。但是从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分析,存在专业课比重较大、知识面较窄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关于课程体系设计,要特别强调商法、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教育;此外,职业品行、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技能已被认为是未来会计人员的必备条件。因此,在现行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也应该有意识地开设这些课程。当然,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对上述课程的设置可以分别采取计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计学分的自由选修课、讲座等具体形式。
(三)会计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变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教学互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知识的传授,但无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公司实习、案例分析、科技应用和角色扮演等应该被广泛采用。就目前情况而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好的学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较多的采用了案例分析、PRSENTATION、SEMINAR等较为互动的教学方法。但在本科及更低层次的会计教育上,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还有待提高,这固然和本科阶段有更多的知识传授内容以及部分学校的师资有关,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还是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国内各级学校及培训机构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疑问,下面我们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我们认为,作为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下特质:恪守诚信;具有国际视角、熟知国际惯例;具备外语交流能力;能适应快速多变的企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为了培养具有上述特质的新型国际化会计人才,我们应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完善。就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而言,我们应实现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尽量采用国际原版教材,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同国际接轨,加重有关国际商务交往中的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教育,如国际商法等;同时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就教学方式来说,应以国际化会计人才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为目标,创新出一种新的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将学生摆在主体位置,而教师起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就师资队伍建设来说,为了适应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也须同步提高,为此应积极鼓励广大的会计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培养其国际化的视野和思路,同时提高其外语水平,为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强华,邱芸. 实话实说:会计教育――全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J].中国财经报,2001:06-14.
[2]孙铮,王志伟. 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会计研究,2002(6):33-35.
[3]涂江红,王同青. 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78-80.
[4]汤湘希.美国会计教育概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3(10):75-79.
[5]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决策[J].会计研究,2004(2):75-81.
[6]林志军,熊筱燕,刘明. 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9):72-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1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