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凤祥攀缘时尚之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半山
没错,这就是老凤祥!
单单看名字,这就是一家有点倚老卖老的老字号,它横穿历史隧道156年,至今还呆在上海徐家汇。
记者前去上海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凤祥)总部采访时,四五层高的办公楼正在装修。副总经理兼企划部主任王恩生的办公室幽暗杂乱,三四个工作人员各自忙活着,话音不断。
王恩生,梳着背头,衣着光鲜,言语不多,但铿锵有力。
改制改善了老凤祥的经营质量
1998年之前,老凤祥尽管也做过一些兼并同行业小品牌的事,但基本上局限于上海工艺
美术总厂内部。而总厂自身的发展随时都有断炊之虞,因此老凤祥虽说牌子很老,但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却相当一般,想要加快发展,却是欲振无力。在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生产著名的中华牌铅笔的上海第一铅笔公司(以下简称第一铅笔)控股老凤祥,给老凤祥带来了它最急需的资金。
但此后3年,第一铅笔并没有直接过问老凤祥的经营管理。“当时第一铅笔的老总应该说非常清醒,他说如果他带来一帮信得过但却不懂行的人入主老凤祥的话,那么原先懂行的老凤祥干部怎么办?结果可能双输。因此他表态,要用好懂行的人,而自己只要弹好钢琴就行。”王恩生向记者介绍说。
然而,真正的翻身却是从2001年开始的。大股东直接控制老凤祥的经营管理,于是,老凤祥多年来不温不火的经营风格有了很大转变。这一年,老凤祥的销售额为7亿元,利润为500万元。到了2002年,老凤祥的销售额比上一年虽说只增加了1.5亿元,但利润却大幅增加,为1600万元。2003年,老凤祥的销售额高达16.5亿元,利润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净增747万元。2004年1~9月,老凤祥的销售额为15.47亿元,利润为3114.21万元,比上一年全年利润多出760多万元。
第一铅笔到底做了些什么,让老凤祥如此翻身?
自称在老凤祥一干就是33年,“连中学都是在老凤祥读”的王恩生,对这种改变显然感触很深。在他看来,老凤祥翻身来自于四大调整。
首先,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老凤祥品牌起于黄金首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首饰的毛利日趋减少,主要消费者转向农村和中小城市,而铂金、钻石、珠宝的加工制造成为上海这种大城市消费者的新需求,利润自然更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凤祥的黄金首饰在其业务中占据的比例为80%。现在,其黄金与非黄金业务基本上为五五开。
其次,是销售形态的调整。老凤祥过去受制于资金不足,产能一直上不去,所以在老凤祥的销售门店里,除了卖自己的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别的厂家做代销。经过调整,老凤祥尽可能销售自已的产品,“把能赚的钱都赚回来”。现在,老凤祥的钻石加工中心、首饰厂和首饰研究所都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为门店柜台提供产品。
第三,是销售渠道的调整。调整之前,老凤祥两条腿走路,既做零售,又做批发,后者的分量还要更重一些。老凤祥自身的业务队伍建立不起来,尤其是利润被摊薄,对此大股东认为不妥。于是,老凤祥把销售渠道调整为以零售为主,自建网点和股份店、加盟店等多种形式并举,使产品覆盖率在国内首饰业首屈一指。除了收取可观的加盟费,老凤祥还规定:加盟店的黄金首饰必须全部来自老凤祥,至于其他产品,老凤祥也要提供50%。“加盟店降低了我们的投资风险,而且在传播我们的品牌方面,比直接增加我们的销售收入更有积极意义。”目前,老凤祥有专业银楼56家,销售网点1000多个,在长三角的中小城市如苏州、南通、无锡等都有特许加盟店,在陕西和山东则设有战略联盟公司。
最后,是内部组织的调整。具体表现为:有的业务外包,有的业务收回自己做。以产品制造为例,老凤祥以利润贡献为考量标准,中高档产品由自己设计制造,而低端产品则全部委托加工,做OEM。在配送方面,老凤祥成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以确保产品供应的高效、安全,降低交易成本。
向时尚看齐,主攻三类消费者
显然,当老凤祥的经营战略由成本导向变为利润导向之后,它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节奏。但是,对于老品牌振兴这样一个命题,资本输血只是安抚了一头,如何讨巧新一代消费者,要走的路更长,也更困难。
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年轻人的排斥性消费心理:老凤祥是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欢的品牌,我怎么可能对这种老土品牌“感冒”?
每当看到市场调研报告,老凤祥的领导层都会愁眉不展。老凤祥虽然对老消费者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勾起他们的青春记忆,他们为购买老凤祥的首饰而自豪。但目睹老一代消费者年岁既长,和承上启下的那批中年消费者忠诚度的减弱,老凤祥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否则,它只能眼睁睁地失去未来。
老凤祥为此做了三件事。
首先,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能力的不同,老凤祥把50岁以下的目标消费者分为三类。20岁上下的为“时尚小姐”,老凤祥为她们提供款式新颖、与众不同但价格较低的产品,不求时尚小姐常戴,但求时尚小姐常换。30岁左右的为“白领丽人”,这批人有自己较为挑剔的眼光和较为稳定的品位,而且消费力较高,对意见领袖的“意见”乐于追随,譬如奥斯卡颁奖活动时的明星穿戴,白领丽人一定不会放过“学习”机会,所以老凤祥为这一类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走高雅、魅力四射、定价不菲的路线。40岁上下的成功女性为“华贵女性”,不管是自己创业成功,还是相夫教子熬出头的师奶,都属于这一类,她们的消费能力最强,但也相当理性,她们为享受高品质生活而购买首饰,但物有所值、讲究产品与身份的“门当户对”是前提,所以,钻石镶嵌、珠宝设计加工等高利润产品和服务,就必须及时、高效而热情地向她们提供。否则错过了她们,就是错过企业的最佳利润区。
细分消费者之后,自然就需要工艺设计师在构思设计上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了。而一个跟不上时代、思维陈旧的首饰设计师,是不可能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为此,老凤祥做的第二件事是调整设计师队伍,加快年轻化进程。
为了激励年轻人更好地出成绩,2005年,老凤祥首开全国首饰业设置“首席设计师”之先河,分几大类别,各评选一名首席设计师,年薪10万元,然后根据其所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予以提成。
为了使首席设计师更好地接近市场一线,老凤祥特意在两家旗舰店设置了5个“大师工作室”。设计师轮流坐店,与消费者直接交流沟通。譬如,有人拿来祖传的翡翠,想配以时尚造型。设计师会尽量弄清消费者的意图,然后当场构思画图,征得消费者同意后,再送工厂打制。
王恩生还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金店多过米店。但现在,金银首饰已经进入到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肯定得冲着信誉好、质量好、服务专业、设计能力强的品牌店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毕竟,首饰消费无论怎样都不是大众消费。而156年的专业设计、加工、制造史和作为国家寥寥无几的黄金定点制造厂家之一的知名度,对老凤祥实施对理性消费者的诱惑,无疑是占有先机的。
但要让消费者持续不断地消费,企业必须营造消费层次的金字塔,塔基就是潜在的消费者。对于潜在的消费者,企业必须花时间培养,也可能会劳而无功,但必须有潜在消费者随时替补流失的消费者,而且替补成为主力的人数越多越好,频率越快越好。
这就是个性化营销所做不到的事了。当然,老凤祥也有第三招,它在每年5月都要搞一次首饰博览会,到今年已经是第14届了;然后在每年的10月搞了一个首饰文化节,到今年是第4届。每年的主题基本上是抓住两点:经典+时尚。这两个“人造”庆典既可博取大众的眼球,又盯着目标消费者不放,女企业家协会和一些白领俱乐部都会被邀请作为活动的共同主办方。
老凤祥还积极参加国际珠宝协会、DTC等组织的活动。从1998年到2001年,老凤祥一个名叫黄文的设计师曾8次获得国际级首饰设计大奖。前年国际铂金协会举办了一个以100年经典电影回顾为主题的首饰设计大奖赛,老凤祥凭一款“大红灯笼高高挂”捧回了一个一等奖。正是因为这个奖,老凤祥随后推出了一个宣传口号:“首饰奥斯卡,百年老凤祥。”可惜的是,老凤祥并没有借此机会力推老凤祥品牌。
除了这些策略层面的着力,老凤祥也适时做了一些让人颇感意外也颇见策划力的促销活动,譬如“金条回购”。2000年,老凤祥成为中国金币总公司“千禧金条”的上海总代理,他们意外地发现金条比黄金首饰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不少年轻人认为金条保值,而且有收藏价值,纷纷上门购买。2001年,老凤祥甩开中国金币总公司,自己“单干”,借势推出了“世纪金条”,为了扩大销售量,老凤祥推出“回购政策”:如果消费者想要退回金条,那么老凤祥就按现时的国际黄金交易予以收购,3年前卖给你每克100元,如果现在金交所卖每克150元,那么老凤祥就以每克150元予以收购。总之,既不让消费者觉得吃亏,同时还要让消费者觉得老凤祥对自己的产品保值有绝对的信心。
至于国际化困境,王恩生斟酌着言辞说,首先,要解决首饰的设计观念问题,欧美讲究款式的唯我独有。其次,是品牌问题,同样的材料,日本加工后,可能就比中国加工的产品卖价高出十倍。王恩生说,老凤祥已经在与意大利的一个品牌合作,但目标还是直取国内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方兴未艾,很大一部分首饰消费能量还没有很好地释放出来”。王恩生还透露说,为了巩固国内市场,早在4年前,老凤祥就有模仿同仁堂拍摄电视连续剧的动议。王恩生说:“那将是一部南方的《大宅门》,故事性比《大宅门》更曲折动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2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