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专业学生口译素质培养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晶 刁 烁

  [摘 要] 外语口译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其时效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征,也就成为语言技能培养中最为困难的一种能力。基于我国俄语口译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口译素质必须从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口译 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养 跨文化意识
  
  外语口译是外语翻译课程的重要内容,口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在笔译技能技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一般采用模拟现场、即听即译、双向互译、同声传译等形式。然而,与其他语种相比,俄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明显滞后,还处在“无系统、非专业化的阶段”。如何在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提升口译素质,笔者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文化素质培养
  一个优秀的译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词汇、熟练的语法知识之外,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意识、语言修养、语言信息和杂学修养等综合素质。
  1.语言意识
  语言意识一般是指个体对语言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敏感性和意识。它伴随个体一生,构成个体语言世界的基础。包括语言学知识意识、学习策略意识、教学方法意识、学习需求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
  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目标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不同阶段使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等。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意识,因为只有意识上重视、认可,才会有习惯上的使用。其次,合理开设国情学、语言国情学、文化学、文学作品选读课,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民族的了解。第三,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专门练习,训练学生的外语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感。第四,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注意力和兴趣。第五,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指的是口译人员对外语知识的全面掌握,包括语音、词汇、词法、修辞、语体、语用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转码活动,学生必须在达到了口译所需的最低限度的语言水平后(包括口笔语),再去进行口译培训。
  3.语言信息
  口译作为一种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其过程是译员在原语者发出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作用下,竭力使自己的认知系统的活动和原语者保持一致或高度近似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口译过程是由语言信号输入→转码→输出三大环节构成的。第一个环节是语言信息的接受,要听清原语,分析理解原语的意思以及诸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个环节是语言信息的处理,对原语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和解意,强化记忆,转译成入语(目标语);第三个环节是语言信息的表达,用译入语编码之后的信息再现原语的意思。根据口译的特点,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则可以断定,这三个环节在不同的场合和情景下,语言难点和训练的侧重点是不完全的。第一个环节――听清和分析理解――非常重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完全听懂原语(俄语)有较大的难度,即使是学生经过视听课的训练,在特定的气氛中,听力的能力也会受到各种因素(时间、地点、心理素质等)的影响。一旦听懂和理解,就能比较容易地转译成母语,用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俄语语言的基本功,语言的掌握、熟练程度、语言的综合素质和语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杂学修养
  在口译活动中,虽然职业口译人员往往专注并熟悉某些特定方面的语言范围并进行特定方面的口译,但是,“在通常语言范畴之内不允许排除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口译工作”。“翻译不同于创作,没有选择的自由,必须以原作为依据,毫无取舍的余地”。翻译材料涉及的内容广泛――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古迹、历史事实、医药卫生等。所以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口译传递信息的覆盖面无限定边界,其内容可宽泛到无所不涉,因此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要求翻译人员成为“杂家”。口译界前辈钟述孔先生也主张“口译人员应对一切都了解”,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才能做到理解迅速、无误,用词丰富、准确,译语精当、高效。所以,一名优秀的口译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逐步掌握各种知识的所谓“杂学”、“边缘学”。特别是对使用原作语言的那个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典章制度、联想方式、心理状态等,更应广泛并具有一定深度地了解和熟悉。如果是科技内容,还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如:магазин(商店)本为日常词,但当它用于科技领域时可表示完全不同的意义,如:магаин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电阻箱),магазин затухания(阻压器)等。чашка 在日常生活中指“碗、碟、杯”,但在飞机上指降落伞托盘。Кольцо是“戒指”的意思,但在工程领域中指“垫圈”、“环形件”,如резиновое кольцо(橡胶圈)。
  二、心理素质培养
  口译与笔译相比明显地体现出自身在生理尤其是心理上的特殊性。
  口译具有时间性和现场性。首先,口译时没有可能多次接受同一信息,没有可能反复思考和推敲,或者查考资料,再将信息传递出去。它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口译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由于场合不同,交际双方接触的时间、条件、地点及参加者的社会状况不同,而富于多变性、动态性,常常产生事先无法防范,意料不到的情境。因此,口译者必须在生理及心理上经过特殊的训练,做到口齿清楚、灵敏机警、反应迅速、临危不乱,能长时间专注于翻译工作。紧张、缺乏信心、心慌意乱、顾面子、骄傲自满等不良心理素质会严重影响口译的任务的完成。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对于口译者不讲,就是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翻译的前提。跨文化意识的自觉培养,有助于口译者减少乃至消除即席焦急中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随着经济、政治活动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翻译工作人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口译者最直接接触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在学习和实践中要自觉形成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是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这种意识,口译者就可以把握翻译尺度且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交际的发生过程中,这种意识会对译者的翻译予以启发指导;在无具体交际事物时,它仍然能够对译者的学习和思考起引导作用。
  跨文化意识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质量。“口译者之所以不同于翻译机器,也在于他对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两类文化的了解与掌握,不仅仅停留于字表意思之中,且能领悟到说话人言语中的“语用意义”,这种能力是通过各种跨文化现象研究逐步培养起来的,具备这种跨文化意识是对口译者的基本要求,十分重要。多年从事日语口译的翻译家林过本先生曾说,口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口译者不像体育比赛中的解说员,边听着看着台上的一切,边对台下的观众讲解。在时效性的前提下,口译要使观众完全领会来自另一文化领域的信息,跨文化意识就显得极为必要。
  1.口译者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
  拥有并运用跨文化意识协助交际口译,是一种即席的口头复制过程,即将一种语言所述的内容用另一语言表述。跨文化意识交际,确切地说,它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正因为如此,口译者应具有训练有素的语言文字驾驭水平,还应通晓交际双方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知识。广博的文化信息基础是口译者完成跨文化交际中“桥梁”搭建任务的根本保证。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表示同一事物的语言符号会对不同的民族引起不同的联想。比如,кошка(猫)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家庭幸福的象征。每当乔迁新居,按照传统习惯先放猫入室,希望这种生灵给家庭带来幸福。然而,чёрная кошка(黑猫)却不令人喜欢,俄罗斯人把它视为不祥之兆。如:Чёрная кошка пробежала между кем(谁与谁之间出现了不合)。再如俄语стрелянный воробей和汉语“惊弓之鸟”含义不一样:前者比喻“饱经世故的人”,后者比喻的是“受过惊吓,听到一点动静就害怕的人”, стрелянный воробей出自谚语Старого воробья на мякине не проведёшь(用谷壳骗不了的老家雀)。可见,俄汉文化的异同既体现了两民族的文化共性,也反映了两民族的文化个性,这种文化个性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容易形成不正确的概念,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文化背景的学习,体会词语所蕴含的象征和指喻意义。

  2.跨文化意识是口译者水平判定的标尺
  充分调动跨文化意识参与交际,即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是口译工作完美准确的前提条件。如一个美国人来到日本做一项商务访问。在汽车上,日本人问他是否到过日本,对日本有什么印象。他说他到过日本,是1945年来的。这时的口译有两种选择,一是照实一字一句地译,另一种是绕过敏感的战争历史影响,表达成为“我以前到过日本,但现在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发展变化很快”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后者的翻译显然灵活机动,而前者的翻译无疑在暗示这个美国人当年作为占领者到过日本,他的对手怎么可能欢迎他,翻译再准确也不能称为高质量的口译。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识表现与应用能力是衡量口译者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口译在信息传递的衔接中,其译出内容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文化内涵,二是交际需要。跨文化现象中较初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对应问题,如某类词语在原来意义上因文化渗透影响扩大已具有新的涵义时,译者应充分掌握,如Беда приходит пудами,а уходит золотниками就应译成:“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从中选取可供参考的一项作为依据,更要观察原语单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和其它词语搭配在运用过程中所指的究竟是什么意义。具有不同内涵的词语在上下文中完全可能表示同一所指,如在一篇纪念普希金的文章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词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лицеист(贵族学校学生),замечательный поэт(优秀诗人),художник слова(语言大师),выдающийся писатель(杰出作家),родоначальник новой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它们指的都是普希金。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借助于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跨文化的困难在于交际双方对不同文化价值和信仰等方面意识的缺乏。口译绝不能形成民族中心意识,而应对不同文化传统作充分的了解,不受任何影响,客观地权衡选择最适于交际的表述,满足交际的需要。增强跨文化意识目的在于提高口译者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避开某些误区,顺利完成交际任务。“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关系之间的差异,而了解交际双方价值标准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口译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若能够把握这一共通之处,将更为便利地为其翻译提供交际双方均能接受并领会的译法,使口译者确保言语表达的高效率,协助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顾鸿飞:浅谈口译及口译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2000(2).
  [2](法)达妮卡・赛莱丝科维奇 孙慧双译:口译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92
  [3]程荣辂:俄汉、汉俄翻译理论与技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
  [4]张世广 李建平:试谈工业口译中思维意向的一致性,《科技翻译论著集萃》[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90
  [5]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修订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4
  [6]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
  [7]庄恩平:口译原则初探[J].上海科技翻译,199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