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产业互动发展的空间与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献伟 王正明
[摘要] 现阶段,苏南苏北两地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这不仅说明促进苏南苏北两地经济协调发展十分迫切,而且也为两地产业合作、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江苏共同市场,推动产业的地区转移,优化结构,是江苏产业经济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比较分析 合作空间 路径选择
一、引言
江苏经济主要特征之一是区域差异较大,业已形成了苏南、苏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经济地带。为此,江苏省早在“九五”发展初期就将区域共同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相继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苏北地区提高产业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江苏产业经济中南北两地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正是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提供了苏南苏北两地产业深化合作的契机,为两地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余地。
二、苏南苏北两地产业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
1.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分析。表1显示,近十几年来,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4.86%下降到2007年的2.1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从23.39%上升到39.18%,这说明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从苏南地区1992年产业结构情况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达到10.22%(接近10%),第二产业达到最高水平63.03%,超出第三产业36.28个百分点,表明苏南地区从1992年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编制。
2.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分析。表1显示,从1990年到2007年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从38.29%下降到12.3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从41.82%上升到52.8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19.89%上升到34.77%,产业结构状况也顺利地从“二、一、三”格局转变为“二、三、一”格局。2002年苏北地区第一产业首次低于2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又超过第三产业,标志着苏北地区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3.苏南苏北两地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从表1苏南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对比中可以发现,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状况明显优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于1992年就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苏北地区在2002年才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苏北地区2007年产业结构水平(12.35:52.88:34.77)仅相当于苏南1990年的水平(14.86:61.75:23.39),由此可见两地产业结构水平相差15年之多。从2007年两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来看,苏北地区第一产业高出苏南地区10.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低于苏南地区5.74百分点和4.41个百分点,这说明现阶段苏南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要优于苏北地区,这也给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挑战。
三、苏南苏北两地产业合作的基础与空间
目前,虽然苏南苏北两地三大产业结构总体上都具有“二三一”的特征,但两地产业结构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苏南地区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苏北地区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苏北地区第一产业仍占到较大比例,工业化结构不合理,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已下降到2006年的2.43%,工业基础较好,已经发展到资本密集型阶段。
从两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可以看出,苏南苏北两地产业之间存在极强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结构能够使客观上存在的比较利益关系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互利成果和产业合作的良好绩效。苏北地区可以通过合作来扩大资金来源,提高产业技术和发展水平,苏南地区可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
四、苏南苏北两地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选择
1.构筑江苏共同市场。苏北地区利用其独特的优势有条件成为苏南地区投资的基地,但前提要充分发挥苏南地区在构筑江苏共同市场的主导作用。苏南地区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到苏北寻求发展,把资本密集与劳动密集产业结合起来,向苏北地区扩散一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关联体系。
2.加强地区间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的地区转移。江苏产业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苏北目前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苏南却已经达到资本密集型发展阶段,要实现整个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两地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苏南与苏北挂钩、结对帮扶政策,使之形成地区间的资源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3.优化结构,提升苏南苏北两地产业合作发展水平。要把促进产业升级与提高外来投资效益结合起来。注重引进苏南地区大集团企业来苏北投资,使其能够产生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鼓励和扶持各类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促进苏北区域和谐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建立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回眸》,2006年10月24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3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