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在于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这也是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持久性教育战略。高校作为国家社会人才、智慧、科研的集散地,它的功能与价值不言而喻。面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双一流”政策能否指引高校发展快速实现高等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以及高校国际化发展能否借助国家教育支持实现教育质量的飞跃,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国际化;评价;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带来的更多是政策性指引,包含着财力和相关社会资源的辅助,但是对于高校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而言,发展战略、发展实现、发展效果评价等等,这些都需要高校自身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政策。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化发展,实际上是解决国内高校发展与国际高校发展效果比对下的矛盾,实现国内高校自身的特色化以及教育水平和高校建设水平的世界一流化,这就需要我国高校正视自身发展与向外学习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1中国底色与国际文化交流
  “双一流”政策指引下的高校与高校学科建设,他们的共同特征和发展目标,首先都应当是基于高校和学科自身发展的特性,制定适合高校和学科未来发展的政策、方案,其次高校和高校学科的未来化发展,需要高校以及高校教育、学科建设真正地走出去,走出去的形式是通过与国外优秀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国内外院校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教育水平比照的过程,知不足而后勇,不可否认,我国高等院校在高校管理和教育质量、教育战略方面和国外知名院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教育发展的原因,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根基性长久性的发展事业,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才能缩小我国高校与国外知名院校之间的差距,高校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只有细水长流式的引导和培育,对于高校发展、高校学科和高校人才建设才是有益的。
  我国高校未来的国际化发展,首先要基于一点,就是高等教育的开展要保持中国底色。这里的中国底色主要是强调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建设的中国文化精神,当然中国当代发展的时代特征也要求高校承担相应的时代任务和社会责任,这里主要强调文化方面的作用。“高校”一词,我们往往都把它放在现代层面上去看待,但是高校教育的实质一高等教育在我国历史上却早己存在。无论是现代高校的未来发展还是国际化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记得回首过去留下的文化精神遗产,正是过去的文化精神造就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要保持自身精神文化的自信,传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灵魂。高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最终是要服务于本国的社会和民众,如果高校教育适应不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气候,即使高校国际化政策产生一定的教育成绩,它也是短暂的,高校发展只有立足于我国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才能产生长久的积极作用和效果。
  对于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高校的管理层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从而可以开展高校国际化的交流与学习。高校间的交流与协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和学科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人,高校的教育就在于发现和引导个人的发展,从而以优秀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协作,是高校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延伸,就学术而言,所有高校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引导人和社会的智力发展,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双一流”要求高校开展一流学科的建设,它应当引导高校增加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科学习上的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高校教师的国际访问学习,通过扩大高校的学术认知视野,引导高校学科发展紧跟世界学术前沿,从而保证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的实时性和紧迫性,这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学科生态的良性发展。
  2师资自我培养与外在引进
  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核心在于人才,这不仅仅是对于高校发展而言,这同时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人才也是高校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教师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的领头兵,在“双一流”背景下,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和功能更为重要。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国际化水准,这包含着高校教师的硬件专业学科知识能力,也包含着教师在国际学术交流、英文能力、访问学习等方面的软实力。人才难得,对于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而言,怎样获得优秀的师资力量呢?这就需要高校结合自身管理、建设、学科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人才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
  对于高校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的衡量,社会一直把结果或者教育成果作为评估高校发展的唯一标准,但是结果只是过程和作用的呈现方式,而贯穿于高校发展始终的是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教师队伍的作用只会增强不会减弱。高校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将直接决定高校教育和高校发展的成败。而高校面对这种境况,只能采取一種形式,就是积极吸纳各种学科人才和高校建设人才。但是,人才的流动性是不固定的,它会受经济因素、情感因素的影响,高校要想持久地保持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尽可能地留住适合自身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教师人才,就需要具有对于人才培养的“造血”功能。一流的教育环境和一流的学科发展前景,势必会从人才的培养到人才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高校人才的自我培育会给予人才感情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文化会给教师人才无论是人生生活还是事业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金钱所不能取代的,当然,高校对于教师人才的吸引和安置首先还是在经济物质上给予巨大的支持,这是对于教师人才价值的认同。
  高校自我培育的教师人才在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当中有时会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不足,会导致自身培养的教师人才国际化专业学科能力和素养稍显不足,另一方面,高校面对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又必须要引进外来的国际化人才,内在人才与外来人才在管理和发展上的不同,势必会造成高校人才战略和高效发展战略在一些政策上的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内在人才和外来人才的评价,高校要基于能否适应学校未来国际化发展这一前提下来开展,高校对于内在教师人才的要求和管理,应当引导他们在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外来教师人才,高校要以更高的科研要求和国际交流研究来引导他们实现其在高校当中国际化发展领头兵的作用。但是无论怎样的评价指标和管理要求,高校都要为所有的教师人才提供平等的发现机会和科研场所,同时在管理方面一视同仁,以严谨的高校管理制度约束每一位教师。   3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硬件”与“软件”配置
  我国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化发展,应当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以及评估目标实现的机制,并以评估来进一步引导国际化发展的轨道。国家的“双一流”政策给予了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些硬件指标和支持方案,这当然是实现我国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高校的发展所依托的并不仅仅是充分的硬件条件,尤其是面对国际一流的教育要求和科研要求,真正考验高校国际化实现的是,高校范围内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师生素质能力等等所有条件国际化的实现程度。
  “双一流”建设考验的是高校的竞争力,竞争力作为立校之本,在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中,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对于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政策的制定,或者是对于未来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应当看到的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帮助该校立足于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当中,或者反过来讲,未来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能否维护和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科研水平,也可以是教育质量,甚至可以是高校环境,这些都包含着高校建设所投入和产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效能。硬件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软件则是评估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效能指标。
  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硬件需求,主要表现在高校发展所依赖的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社会环境的服务等等,对于一所高校国际化水平的发展要求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因为没有巨大的财力支撑和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协助,高校要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去赢得国际化发展的优势,这几乎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开展,伴随着相关扶助政策的实行,对于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而言是具有巨大推力的。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对于教育和科技的需求,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及其教育产出的重要推动。
  硬件条件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前提和依赖,但是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效能产出的结果和评价而言,其“软件”的实现程度才是最关键的,因为“硬件”并不能保证高校国际化的实现程度,而“软件”则显示了高校是否真正实现了国际化水平。这里的“软件”实现,所指代的是在高校国际化建设的过程和评价结果中,所体现的高校隐性的国际化实现程度,例如師生的国际观视野、思维的国际化程度、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氛围等等,这虽然是建筑在高校硬性指标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但是他们不可量化,例如高校校园文化的国际化程度,它既没有标准,又无法直接看到,但是怎样去衡量一所高校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呢,只要看看在校园生活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师生,他们的交流和交往是否相互尊重、是否可以做到相互包容,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这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是成功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并不仅仅是实现高校的国际化条件或者是表面的国际化设施水平,而应该看到高校在制定和履行国际化建设的政策中,是否贯彻了教育和学术发展要求下的国际化发展精神,这才是高校未来国际化发展所应当重视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1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