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演变及控制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盛行,传播呈现出激增、迅猛发展之势。从网络谣言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说,网络媒体的更新发展及其普及化范围的扩大, 网络谣言传播越来越不受到人的控制,其危害性也愈加明显。网络谣言巨大危害性是无法预知的,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受少数人控制的,其已成为社会研究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控制路径;现代营销
网络谣言从人类社会建立起来,发展至今的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盛行传播,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谣言提供了“便捷”的快速扩散渠道,要想完全根除网络谣言,其实现过程非常艰难。但是集聚社会各方主体力量,通过压缩网络谣言传播空间,做好谣言的控制工作,避免谣言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
互联网的现代化进步发展,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产品,日常学习、生活、娱乐休闲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网络信息的爆炸化发展,信息资源的大量涌入,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信息真假的辨识度。网络谣言的产生,占据短时间内的新闻版面,口水战和网络舆论随之涌现,相关网络媒体对其进行大肆报道,证实有些爆炸性新闻实属谣言,缺少可信度。通过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生成条件与路径,可以分析出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谣言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同时,与传统谣言相比,具有明显的新传播规律与特征表现。
(一)传播者错误引导
传播者错误引导是指意见领袖对特定话题在大批粉丝群或者是公开社会媒体上,发布的话语信息。意见领袖可以是专家学者、公众人物、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提出的意见或信息对追随者来说是有价值的,具有很高的群体认可度。尤其是“网络热词”的不断涌现,意见领袖的作用逐渐趋于社会普通公众,展现出新时代特有的平民化特点。意见领袖的关注评论也由最初的粉丝群,逐渐扩展各大网络交互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网络谣言通过多途径传播渠道迅速扩散。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规律
网络谣言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公众精神健康。相关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总结提出的关于谣言传播的“谣言公式”,具体内容为R=A×I=事件模糊性×事件重要性;传播学者对其进一步说明,谣言=实践模糊性×事件重要性÷社会公众批判能力,谣言力量也被无限方法,并加入社会公众的传播力量。谣言传播能量主要决定于公众判断能力与披露真实信息资源的透明度。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化发展,人们使用网络媒体渠道传播和接收信息的途径与权限都全面放宽,信息流转环节也逐渐简单。相比较传统信息传播途径来说,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发展平台,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倍数增长趋势。对此,网络谣言相比较传统信息发展速度来说,传播速度迅猛,影响作用力更加深远。
(三)媒体准入条件的放宽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没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传播市场空间,但是其发展优势性与传统媒体竞争实力不相上下。新闻选择渠道更加趋向于网络传播平台,新闻信息也会选择网络热点话题。传统信息传播属于“自上而下”的传播顺序,网络信息与其相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闻选择顺序。因此,需要强调的是新闻传播准入条件的把关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同时也是“四大奠基人”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人”概念。网络信息数量庞大,把关难度也随之增大, 传统媒体传播途径的权威性在把关控制上,能利用新闻传播结构对海量信息按照标准进行筛选、过滤,判断控制力稍强。但是传统媒体有时过于注重信息热点度,真假难以判断的不真实信息很容易掺入其中被传播出去。网络谣言一般会在短时间占据网络版面,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反响,而其中不乏一些虚构的信息报道。
(四)受众心理的“群体追捧”
社会公众在表达个人看法、意见、言论等,从心理接受程度上讲,更容易偏向于寻求周围人的认同和支持,或者获取同情,避免自己处于一个“孤岛”上。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一般为人、物或整体实践,网络谣言的传播评论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社会公众的意见看法,一部分会产生情感认同,另一部分则是“吃瓜群众”,或者少数人表示持怀疑的态度对待整个谣言的发展持中。但是,真正持怀疑态度的少数公众意见也往往被多数人言语所淹没。人们对网络谣言发表评论简介时,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或正确与否成为大多数关注的热点话题时,而少数人的坚持的“真实性”也逐渐在公众谣言传播中渐行渐远。
二、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演变
自媒体时代下,将话语权充分下放给公民后,应加大社会公众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自媒体技术和网络谣言之间的必然联系,是源与流的社会延伸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平台和公众力量是推动网络谣言迅速发展的第一推手。进而“网络推手”的出现伴随着一些网络事件、热点词汇的涌现,再加上“网络推手”利用互联网人气对其进行炒作和影响,通过制造各种谣言欺骗公众,获得一定的关注度。“网络推手”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个职业,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想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散布谣言,制造虚假现象和危言耸听的传言,迷惑公众的视野,甚至引起社会的骚动与关注度,试图达到一些不正当利益。因此。随着自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谣言应运而成,大多数公众难以判断网络谣言的真假性,进而对其产生的不良传播,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发展,滋养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气势,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进而逐渐演化社会恶性社会舆论环境。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控制路径
(一)提升职能部门应激处理能力
政府主體是舆情控制的主力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是舆情引导的关键影响因素。需要正确认识自媒体发展特点、优势性,同时也要注意自媒体发展规律的因势引导作用。切实维护公众发言权与知情权,通过深度研究网络舆情在公众传播中心态落脚点,公众对事实真相的了解要极力维护,在追求事情本质的前提下,调查研究发言中的突破、用事实说话,积极回应公众声音。进而消除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体矛盾,应大力获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地域网络谣言较为严重的事件,应对于其中存在的疑点、矛盾进行实证分析,为公众提供真实的说法和整句。从根本上回应公众对谣言的真实性判断,坚持实事求是的事件处理态度,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查基础上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注点,控制网络谣言的蔓延范围。 (二)正确掌控网络传播媒体的“把关人”定位
网络传媒媒体在自媒体时代发展格局下,其升级转化为新型媒体形式,更应该重视网络传播媒体“把关人”角色地位,切实强化网络传播媒体的“把关人”机制建设。第一,网络“把关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政治修养、网络宣传领导宣传能力等。第二,自媒体时代社会公众同时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和接受者,应积极培养自己的媒介信息理解和判断能力,提升自己的负面新闻或谣言抵御能力。
(三)构建网络谣言控制联盟
政府与网络谣言涉及的主体在面对困境时,需要协同引入第三方话语权主体,介入谣言事件中,积极化解严重的各种矛盾问题,构建网络谣言控制联盟,增加合意空间范围。第三方话语权主体是指网络谣言应激处理的在场“他者”,其可以是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意见领袖,在谣言控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经过专业培训的意见领袖主要设计行业负责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专家学者,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背景和發言权威性增加谣言的控制强度。而公共意见领袖并不仅仅是谣言控制的单一政府代表,其主要是代表广大网络平台。因此,整个网络谣言控制资源,形成全员参与格局,推动信息的扩散范畴。草根意见领袖则是各方主体中少数权威方或者违纪处理方式,其舆论控制手段能够直接击中事件的本质属性,也会导致谣言的传播走向,更能体现出这部分领袖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强化网络参与主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全面加强思想道德素质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同时也是网民人为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信息爆炸时代发展格局下,语言的碎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和载体形式更加趋于多元化发展,信息的庞杂增加了网民的判断难度。再加上网络谣言防范意识的严重缺乏,使得网民更容易受到传播者的影响。对此,在建立健全相关网络管理条例基础上,应积极强化网民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全面普及网络谣言的控制意识,提升网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五)狠抓网络谣言传播特点
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网络谣言传播特点,针对谣言传播的特发性、影响交互性、领域多样性和传播迅速性等特点做好系统的分析掌控。充分了解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与传播途径,进而从源头和传播路径做好控制,并及时回应公众反映。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社会公众个体都不是“旁观者”,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该体现出主体参与性。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最明显的传播特点是“快”,要求政府对此进行快速应激,减少网络谣言影响力。
(六)建立透明管理机制
应注重管理流程的公开化,管理机制的透明化,提升政府职能的公信力。对于网络谣言的盛行发展,例如:娱乐新闻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在实践发展初期尚未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做出正面回应,造成谣言频频滋生。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需要积极建立透明管理机制,在面对公共危机时,能够采取主动出击方式公开真实的信息,减少谣言传播的机会,进而通过其他控制措施的辅助,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于传播。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不仅影响了网络自由环境,对社会秩序的安定性也产生了影响,严重损害了网络公信力与互联网形象,需要社会各方主体积极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通过政府、社会公众角度全面提升网络谣言免疫力与识别控制能力,保持理性思维,正式网络谣言的传播问题。
参考文献:
[1]沙德芳. 网络谣言的产生及治理——以“春节期间三起网络谣言”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2):90-91.
[2]时燕子. 以“多元对话”建构自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管理新路径[J]. 新闻爱好者,2017(08):93-96.
[3]潘贤贤. 自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分析[J]. 视听,2017(10):93-94.
作者简介:
潘金莹 (1999.2-)女, 汉族,浙江绍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二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0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