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媒体发展演变概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自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有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即博客、微博、微信、直播、智能分发平台。从内容推广分发手段看,自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有社交传播和机器算法传播。传播效果集中于传播范围、传播深度、新内容推介以及谣言控制力度四个方面。智能分发平台较初期的自媒体有了更大进步,在社交传播的基础上加入了机器算法方式,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更注重有价值有内容的创作与更深的推介,对谣言散播的控制能力也逐步增强。然而自媒体平台仍需加强立法监管和算法的完善,保证给普通大众自由发声的权利,同时遏制低俗、虚假、不良信息扰乱视听。
  [关键词] 自媒体;微信;机器算法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106-02
  2002年底,Dan Gillnor首先提出自媒体。2003年美国Bowman和Willis将自媒体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一、自媒体发展历程
  21世纪初,自媒体一词产生,主要形式是博客、微博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等。我国对自媒体的研究主要从2005年开始,迄今已经历五个自媒体发展时期。
  (一)博客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加入博客阵营。我国自此开始对博客形式进行少量研究。博客(Blog)就是网络日记,有人称其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2008年是博客的全盛之年,中国有1亿多博客。
  (二)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之后我国研究自媒体的文章迅速增长,研究内容以微博营销为主。2011年新浪微博达到巅峰状态,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微博可通过手机更新,比博客更快捷便利。
  (三)微信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2012年微信又推出公众号,增强微信的大众传播特性。微信除了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还可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社交传播更为粘性。2014年起自媒体开始赚钱,获得一定的商业变现,自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四)直播
  直播有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之分,自媒体时期的直播主要指后者。网络直播是指通过录屏工具或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实时呈现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1]。2014年我国各种直播平台纷纷成立。2015年很多网红诞生,中国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用户数量达2亿人[2]。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年”,网络直播平台融合了游戏、电商、泛娱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五)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
  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是指内容生产者在平台开设账户,上传内容产品,平台運营方可利用智能设备给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喜好匹配推送相关内容的平台[3]。2016年,今日头条、百家号、大鱼号等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逐渐壮大。快手、抖音等短视频也采用智能分发的机器算法模式,与注重社交的直播方式有所区别。自媒体从封闭的粉丝圈到现在的开放平台,从编辑推荐到个性化机器算法推荐,普通大众也能将信息更多地传递给陌生人群。
  二、自媒体传播方式
  从内容推广分发的手段来看,自媒体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交传播,另一种是机器算法传播。
  (一)社交传播
  社交传播,是利用社交活动让更多的人和组织了解、接受传播推广的内容,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社交传播以微信自媒体最为突出,传播内容仅粉丝可见,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但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社交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粉丝效应巨大,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节点,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于是,自媒体传播便“一切从分享开始”。然而社交传播追求的粉丝效应也导致一大弊端的出现:刷粉刷量。当刷量工具崩溃时,不少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直线下滑。近年来,以趣头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还发展出“看文章赚零花钱”的趋势,从花钱刷量演变为买人阅读。自媒体环境需要净化,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二)机器算法传播
  机器算法传播,也称为智能分发传播,是利用算法智能分发内容,来达成个性化推荐的目的。算法本身是一种程序,依靠用户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用户画像”,将用户喜好的内容推送到移动终端,满足用户对内容产品的个性化需要。这种传播方法突破了社交传播的封闭性,变得更加开放,可接触的陌生人群更加广泛。在算法推荐的基础上结合社交传播的优点,使得智能分发平台的传播效果更好。然而机器算法传播存在着一定弊端,信息茧房效应使得用户看到的内容十分局限,内容娱乐化、低俗化、重复性等问题引发众多质疑。故此,很多自媒体平台除了机器算法主导外,还辅以人工审核。
  三、自媒体传播效果
  (一)传播范围的大小
  传统媒体的控制者是专业媒体,无法决定信息的接收者,且传播范围有限。自媒体的控制者是个人,信息接收者既可以是关注自媒体的群体(如粉丝)或信息转发者的关注者(如朋友圈),也可以是关注自媒体平台某类信息的偏好者,如今日头条等智能分发平台。不论哪类自媒体,其传播模式具有网状多样化的优势,即时、裂变、互动等交互行为,形成了节点共享的效果,几何倍增式地放大传播范围。只不过微博、微信更倾向于封闭的粉丝圈,当粉丝数量有限,传播范围就会有限。而开放的智能分发平台不限于粉丝,也分发给感兴趣的陌生人群,被平台推荐的越多,传播范围就会越大。   (二)传播内容的深度
  自媒体传播更快更广的信息通常是大众化、娱乐化的内容,一些有深度的内容并不能被广泛理解,也就不能被有效分享、评价,进行节点共享的扩散。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利益驱动使得自媒体普遍存在传播内容不够深的弊端。为了加强自媒体内容的传播深度,各大自媒体平台不约而同重视原创,对优质内容的推广进行倾斜,并通过一定的内容评定机制对优质内容创作进行激励。如百家号提出,帮助内容创作者“在这里影响世界”,想通过内容创作的优质加深自媒体传播的深度和影响力度。
  (三)新内容推介的程度
  自媒体创作者的收益大多通过平台的流量分发获得,那么,衡量內容价值的标准就指向阅读量。“用户所关心的,就是平台所推荐的”,于是标题党、低俗信息创作者便曲意迎合“大众需求”,人为造就热点并不惜雇人来阅读、转发、点赞、评价,以形成交互性强的传播效果,赚取更多收益。大众盲目的内容选择让某类信息占据了个人首页,形成了信息茧房效应。如果用户不主动搜索一些新内容,那么收到的永远是重复的、相似的东西。个别自媒体还通过拼凑、剽窃、更改标题等方式,发布侵权或虚假的内容,真正有价值的新内容反倒得不到更好的推介。可见自媒体尤其是智能分发的自媒体平台,全新内容的推介程度反倒不如传统媒体或新闻客户端高。
  (四)谣言散播的控制能力
  自媒体时代,草根可自由发声,但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微信被举报次数较多的疑似谣言文章分析,占比最高的失实报道达31.4%[4]。传播谣言、涉黄、抄袭等现象在爆红的直播平台也屡见不鲜。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对谣言散播的控制力较弱,使得大量虚假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在自媒体发展初期,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平台只是内容存储者,无法也不能对自媒体传播内容进行有效审核或推荐。进入算法时代,自媒体平台拥有审核内容和推荐的权利。由此,自媒体平台变为内容的挑选者和推荐者,需对算法的制定、运用、监管和纠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5]。从这点看,智能分发平台比单纯的社交传播平台对信息散播的把控力要大。但仍需多方措施使得自媒体规范自制,控制谣言散播。
  自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极大满足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与热情。智能分发平台较初期的自媒体有了更大进步,在社交传播的基础上加入机器算法方式,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广,更注重有价值有内容的创作与更深的推介,对谣言散播的控制能力也逐步增强。然而自媒体平台仍需加强立法监管和算法的完善,保证给普通大众自由发声的权利,同时遏制低俗、虚假、不良信息扰乱视听。
  [参考文献]
  [1]彭锦.网络直播热潮下的冷思考[J].电视研究, 2016 (9).
  [2]艾媒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暖春遭遇寒流[R].2016.
  [3]张春贵,高春梅.自媒体智能分发平台蜂起 内容创业者的春天来了吗[EB/OL].人民网. (2017-01-10).http://http://media.people.com.cn/GB/143237/406997/index.html.
  [4]马剑.刷字当头谣言滋生格调低下 自媒体乱象愈演愈烈[N].北京日报,2016-10-14.
  [5]朱巍.自媒体滥用传播权利的成因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8(18).
  [责任编辑:高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