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应用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绩效评价效率、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专项资金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管理部门的应用措施,旨在加强单位内部的财政支出管理,将绩效评价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支出责任,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我国出台了很多管理办法,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仍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权威性,进而对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绩效管理,这不仅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且有利于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一、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绩效评价重视不够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应保证资金分配的科学性、绩效目标的规范性和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不断提高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就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来看,有些单位对资金支出的全过程没有实时监督,对效果的评价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工作人员抱有应付了事的心态,将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利用科学化的手段对财政支出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导致绩效评价不被重视,工作效率不高,评价结果作用不强,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支出的管控具有一定的决定权,但财务部门往往根据以前年度的习惯使用资金,以传统思维进行绩效评价,认为只要把当年下达的财政资金全部花完就算完成任务,然而,原有的绩效评价方式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将使用财政资金所要达到的社会效益摆在首位,最终导致财政支出进度缓慢,资金管理的效果无法把控,单位内部绩效评价工作无法有效实施,进而对财政资金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编制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既要纵观全局又要注重细节,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不同,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编制方面难以将评价标准和依据细化,导致各单位对绩效指标的运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偏离实际工作,进而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运行效果开展科学的分析,导致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不高。
  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还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就要从制定和优化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入手,逐步将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纳入到法制管理当中。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财政支出管理的流程、范围及主体。另外,要构建完善的预算制度,在制定预算制度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结合财政支出的管理要求,使预算工作与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充分保证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约束性,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引导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有关绩效评价的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使领导层与基层员工都能够加大对于绩效评价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对绩效评价管理人员的选择过程中要提高门槛,在各个部门之间选择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确保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单位的绩效目标为方向,保证财政预算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工作中为单位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进而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出做出真实有效的绩效评价结论。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绩效评价效率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不断构建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重中之重,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点:①在单位内部建立财政支出的网络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绩效评价信息数据库,将重要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总结,利用网络技术确保绩效评价信息数据的收集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数据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②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动态管理系统,对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绩效自评价,形成动态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偏离主线。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按照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信息丢失及工作失误,进而提高下年的绩效编制质量,为单位节省更多的运营成本,为后续经营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专项资金管理
  专项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时,首先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运用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专项资金进行事前的风险管控与事中的延伸管理及事后的评价控制,确保相关的绩效管理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使绩效评价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其次,在项目完成后要求有关部门及时验收,同时,从单位年度预决算的编制入手,对于项目的管理、财政支出及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追踪管理,加强监督考核,最终的评估验收结果不仅为年终绩效评价报告的汇总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可以作为改进项目预算管理、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最后应设立责任制,加大绩效问责力度,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部门进行表彰,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予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专项资金管理,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绩效评价管理部门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导致绩效评价的工作难以开展,或是集中于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构建单独的绩效评价管理部门作为基本目标,對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切实有效。同时设立相应的审计部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刚性,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结合项目实施的结果与各个部门的预算开展绩效自评价,进而得出相对准确的数据和评价报告,用以指导下一季度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以后年度预算的合理编制,为单位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绩效评价会对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单位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标准;以动态监督为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以评价报告为依据,从根本上保证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性使用,保证单位今后的预算更加科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家秀.探讨基层行政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J].财会学习,2018 (29):176+178.
  [2]陈学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J].财会学习,2018 (25):28+30.
  [3]罗玉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 (15):135+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