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考核验收等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密市通过在县级打造一站式人社服务大厅,在镇级设立人社所,在社区设立人社服务站,在村居设人社联络员,形成以县级服务中心为主线,镇街、社区、村居为基点的基层服务平台全覆盖模式。笔孝结合工作实际,以高密市为例就全市基层服务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提出相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125-01
一、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概况
1.人员构成。全市基层人社所工作人员共78人,其中专职人员73人,兼职人员5人,50岁以上的4人,占5%。较前几年,工作人员总数和专职人员人数均有所增加,人员也趋向年轻化,实现了“村村都有联络员”,一般由村文书或会计兼任。
2.场所建设。全市15个镇(街区)全部设立人社所,均配备服务大厅和档案室,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办公设施配备相对齐全。人社所统一悬挂“崇人敬事”服务标志,全市1/3社区设有固定人社服务窗口并实现工作日坐班,各镇(街区)人社服务最为完善的社区一般是镇驻地社区或是经济实力雄厚的社區。
3.人员管理。多数镇(街区)人社工作分管领导为党工委委员,工作分工较为明确,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一般2-3年会有个别变动。镇(街区)人社工作人员和村级联络员能够按时参加市局组织的培训,镇级层面的培训一般采取工训结合的方式开展。
二、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现存问题
1.人员方面。一是在人员数量与结构层次上,镇街区人社所工作人员数量3-10人不等,年龄多为40岁以下,部分镇(街区)工作人员太少,影响业务开展。二是在人员稳定性上,各镇(街区)人社所普遍反映工作人员队伍稳定性差。由于中坚力量多为基层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三支一扶等,服务期一般为2-3年)和合同制工作人员,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待遇水平不高,一旦服务期满或者考录到其他单位提前结束工作,增加了人力资源方面培训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作人员无法真正做到“专职”。除集中缴费期、业务办理期以及拆迁、统计等全局性中心工作以外,其余时间人社所工作人员往往被安排做其他工作,影响工作成效。
2.设施方面。一是在办公场所与设施配备,各镇街区人社所平均配备5名工作人员,科学设置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同步配备办公设施。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多数平台在运行中存在办公场所和设施配备“缩水”现象,甚至出现办公场所面积不达标、多部门联合办等现象。二是在信息化建设上,业务系统稳定性还需要再加强,尤其是集中办理业务量大时;系统更新也要与时俱进,满足工作需要。自助查询机等设备,后续的维护更新服务有时跟不上,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3.业务方面。一是在业务素质上,由于人员稳定性差、人社新政策较多等原因,镇级人社所业务多面手不多,甚至由于人员调整过于频繁,产生工作断档。二是在办事效率上,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政策了解不深,回复群众问询存在延时。村级联络员中有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信息迟报、漏报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在群众满意上,群众总体对人社工作比较满意,少数不满主要是对政策存在误解,还有的认为有些业务应当改进。
三、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建议
1.上级层面。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人员编制、配备、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招考政策,招考专职工作人员,限定服务期,并适当提高工资标准,保证基层人社队伍稳定性;优化出口,在晋升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给优秀人才足够的上升空间。为镇级人社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在硬件配备、办公条件改善方面给予资金支持,适时更新办公设备便于开展工作。
2.县级层面。一是在人员配备上,镇街区人社所普遍面临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业务骨干不足的问题,希望市局协调镇街区领导安排年轻化、懂业务、能操作的工作人员从事人社工作,同时保持人员稳定,避免频繁的人员变动,方便工作衔接。二是在业务培训上,落实定期培训制度,讲解人社政策、业务办理流程等,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培训将政策变动和业务更新及时传达到镇街区,明确经办流程、申办材料等,便于工作开展和业务对接。三是在职能下放上,结合推进“零+1”业务改革,多征求基层人社所意见建议,积极推进职能下放的同时,注重政策、业务、资金多方面支持保障,既要确保业务“下得去”,更要确保基层人社所“接得住”。结合“零+1”业务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建议为各镇街区下派一名综合业务能力全面的人员挂职指导,以干代训,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处理,方便基层群众办理业务。四是在资金支持上,建议适当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经费制度,为人社工作提供资金支持,适当给予基层人社所补贴,以满足工作需要。
3.镇街区层面。一是在人员配备上,考虑到人社工作量大、面广、业务性强,人社所是直接面对群众办理业务的窗口单位,建议增加岗位设置,确保在岗人员数量,配齐配足年轻会计算机的专职专责在编工作人员(不安排其他如包村等工作),避免人员频繁流动。同时建议完善社区职能,在各个社区设立真正能办业务的专(兼)职人社工作人员,推动人社业务下沉到社区。二是在场所建设上,建议按照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开辟专门工作场所,建立达标的服务大厅、档案室等,完善办公设施。镇级设立集中服务大厅的,为避免资源浪费,建议人社所在其中集中办公,但要确保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业务服务窗口齐全。三是要资金支持上,定期拨付工作经费,配齐配好办公设备并及时更新维修陈旧和损坏的办公设备。
四、结语
因此,有必要针对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为基层人社平台建设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借鉴,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