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要求煤炭企内部的管理必须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传统的经营管理机制存在束缚多、激励性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因此需要企业主动创新求变,打破常规,大胆改革,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从理念升级、构建体系、完善制度等方面出发,形成新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活力。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经营机制 创新
近几年,煤炭行业逐步进入了去产能和转型发展阶段,对于传统型煤炭企业尤其是生产年限较长的矿井来说,困难与机遇并存。
困难方面:随着开采年限不断延长,煤炭产能下降,优质资源枯竭问题愈加突出。生产条件差,倾角大、矿压大,增加了安全管理和生产组织的难度。另外,生产治理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进行治理。
机遇方面: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持续深化,大量落后产能相继退出,对于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十分有利,改革红利正在持续释放。为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煤炭企业必须主动创新求变,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胆改革,通过构建以“内部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效潜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实施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是煤炭企业顺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升级经营发展模式,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通过创新升级经营管理机制,构建以“内部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权责更加明确、奖罚更加分明、管理更加精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全体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企业健康运营和发展。
二、原有经营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职能管理上束缚多,单位和员工主观能动性不足
以往公司层面、职能部室层面管得较多,束缚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基层职工习惯上认为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自身经营意识相对淡薄。
(二)执行上行政命令多,激励和自主性不够
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基层单位更多的是按照公司或上级职能单位的要求组织生产,在用工管理、薪酬分配方面权限较小,因此缺乏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管理上相对粗放,精细化程度不够
传统的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公司—各专业—各单位”层面,往往不能将管理单元细化到班组和岗位。另外,在管理内容上更注重指标完成情况,在过程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不够精细化。
三、煤炭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的做法
(一)把握核心理念,落实主体工作
牢牢把握“内部市场经济”核心理念,将每个单位视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推行自主经营。合理地将自主经营权下放,赋予基层单位更多劳动用工组织、工资奖金分配的权利,促进各单位和职工的执行观念由“被动接受命令”向“主动完成任务”转变。利用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来淘汰旧的机制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在机制、意识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推动企业快速适应新的煤炭市场形势。
采用市场化承包经营方式,明确各主体的自主经营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生产任务、设备租赁、材料费用、水电成本、劳动服务、职工薪酬等。同时根据各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深入研究整体化承包、部位化承包、个性化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二)构建新型管理体系
通过“层次管理、逐级负责、量化分解、打分考核、奖惩兑现”五个步骤,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管理体系。
层次管理:突出流程再造,区分公司层、职能部室层、基层区科层三个层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逐级负责:形成了“公司—各专业—单位—班组—个人”五级责任体系,促进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量化分解:实行指标分解的闭合管理、指标落实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打分考核: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赋予明确的标准和分值,为考核提供有力依据;
奖惩兑现:科学制定考核政策,严格落实刚性考核,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三)以完善的政策为支撑
制定的管理政策主要包含三大类:一是各承包主体单位的经济运行政策,主要为各单位独立市场化经营提供依据;二是与主体任务相关的制度,如生产任务管理、煤质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工资分配等政策,为各单位落实各项主体工作提供标准和依据;三是配套性政策,如调控仲裁管理规定、各类奖励办法和加班工资管理等,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科学、严谨。
四、结语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是煤业企业适应当前形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经营机制,有效增强职工效益意识、经营意识、成本意识,使企业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规范化,企业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穆德玉.浅談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8(4):245.
[2] 江明福.国有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8):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0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