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为金融学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金融市场上的实证检验过程中,存在着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众多异象, 为了更好地打开个人和群体决策过程中的黑箱,近几年掀起了对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潮。然而,由于行为金融学课程的特殊性,该门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却是很多高校所面临的难点。本文基于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背景,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行为金融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和实践路径,拟构建一套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行为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学科交叉;实验教学;行为金融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难以跟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方式却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技术、大数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使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金融人才愈发在就业市场上凸显优势。这令传统的单纯以讲授法为主且以单一学科为主的教学体系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和局限性愈发明显。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以《行为金融学》为例,探讨基于学科交叉模式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行为金融学》国内外课程教学现状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心理学理论,特别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金融学。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行为金融创始人理查德泰勒,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第四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预示着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由曾经的“异端邪说”发扬壮大为当前经济学科的新风向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拥有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较国内而言,其早已涉足对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并在基本理论、实证检验、模型建立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行为金融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外的教学过程中,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本科生行为金融学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但与心理实验进行同步开展,除了基本的讲授法之外,还真正把学生带到心理学实验室,让学生在真正的心理实验中认识人类的行为模式以及在金融市场中群体和个体容易出现的行为偏差。为此领域的科研工作积累原始数据,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个体及群体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由于传统金融理论不能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众多异象做出合理解释,众多学者和专家开始转向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 尤其是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颁发给行为金融学派之后,行为金融学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财经类院校开设数量最多的课程之一。然而,国内大多数行为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虽然教材中或授课过程中加入了心理學案例和实验,但这种案例和实验多数以教师课上讲授或在普通课堂中口述的形式输出。但由于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及案例贯穿这门课程始终,单纯地课堂讲授已难以满足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这是开设行为金融学课程的很多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难点。
  三、《行为金融学》跨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行为金融学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还需要大量的心理实验做基本铺垫和课程引入,以此帮助学生对行为金融理论及模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但目前我们大多数国内院校的行为金融学课程主要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学习初期由于课程中大量讲授的案例和心理学实验的存在,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课程中的心理学实验增多,同时以教师口述的形式输出,会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轻视情绪乃至失去学习兴趣。并且,贯穿于课程中的心理实验如果仅仅以教师口述的形式输出,学生在做出行为选择时往往会有针对性地给出结果,失去了原本实验的意义,容易产生走马观花式学习。同时,课堂上由教师口述或者引导的实验,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课程内容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暗示,学生往往会进行“逆向选择”,从而造成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影响授课效果。
  行为金融主要基于心理学,涵盖行为和实验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分析和实验分析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运用两者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模拟个人和群体投资者所处的投资情景,探寻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对金融现象进行更符合现实的解释。因此在行为金融学的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令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了解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因素,还能够提高授课参与度,打破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另外,行为金融学通常开设在第三或第四学年,学生通过参与特定行为金融实验,激发进一步探索欲望,可以为后续毕业论文的相关实证检验分析做准备。从复合人才培养角度来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逐渐走上经济学研究的舞台,越来越多的跨专业学生开始选修此门课程,这就对相应实验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当前背景下,在《行为金融学》这门课程中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实现路径
  (一)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本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和构建致力于完善“以实验教学夯实基本理论,达到以实验驱动教学,促进学生交叉学科间相互渗透以及实践能力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并适用于金融类、经济类、心理学类等专业复合人才培养需求。
  (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1.课程理论内容重构
  通过对开设过此门课程的高校以及学习过此类课程的学生进行调研,结合所在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将课程内容的进行优化配置,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理论模块式教学使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
  2.实验教学体系架构
  根据复合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搭建基于金融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案及实验平台。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金融经济类相关行业需求角度出发,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模块内容,建立具有高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类型来看,主要分为验证型、演示型、综合设计型实验。其中验证型以及演示型实验主要是服务于课程教学,印证课程中所讲授的结论;综合设计型实验是学生基于所学多门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做出实验报告,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相关分析,这类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   3.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交叉学科的实验课程群
  借助与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消除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融通与整合,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构建一个完善的行为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实现学校内部实验资源共享。
  4.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进
  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主要的讲授法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加强教师对实验的把控,实现以教学带实验,以实验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
  根据课程改革内容,改变过去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实验”的考试方式。其中实验成绩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所学行为金融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能综合分析现代金融市场上常见市场异象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方式便于考核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基本能力表现。
  (三)教学体系改革的核心点
  1.金融学与心理学、計算机科学等学科间渗透和实验平台构建。
  2.演示型、验证型实验设计及与基础理论结合的问题。
  3.详化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注意与学生毕业论文、深入研究及教师科研的配合问题。
  结束语
  在行为金融学教学体系中加入实验教学环节是国内各大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但大部分高校本课程的授课还是主要依靠理论授课,心理学实验也只是以理论课程中以演示的形式输出。即使已经引入心理学实验的试点学校,其实验课程课时寥寥无几且实验简单重复性高,效果不佳。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构建设想并规划了实施路径,拟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为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03)
  [2]王春,黄健.教师实验教学在行为金融课程中的运用探索——以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
  [3]郭静林.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行为金融学课堂实验设计[J].亚太教育,2015,(04).
  作者简介:
  赵晓娟(1987-),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4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