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量化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价值便成为了应有之义,而精细化管理模式也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建立起决策背景。管理会计作为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会计门类,应充分发挥其兼有管理学、会计学应用体系的优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企业;实施策略
精细化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在集约组织资源调配的同时,对各系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进而提升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运行绩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该管理手段无论在去除过剩产能方面,还是在优化产能结构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精细化管理绩效的实现依托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随着量化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价值便成为了应有之义,而精细化管理模式也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建立起决策背景。管理会计作为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会计门类,应充分发挥其兼有管理学、会计学应用体系的优势。
一、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质量中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视角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企业作为一类科层组织,其内在的技术组织形态也是影响经营决策质量的内生变量。而且,企业内在的技术组织形态构成了微观层面的生产关系,所以通过在管理会计视角下调整这一技术组织形态,才能从根本上适应,企业因优化产能结构、固定资产重置而产生的生产力提升效果。同时,管理会计作为“分析报告会计”,其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信息共享和辅助形态。这就决定了,应用管理会计所获得的会计信息,将直接指导企业管理人员实施管理活动。从而,也改观了传统管理主要以经验、定性为主的不足。
(二)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方法
正是由于管理会计属于交叉会计门类,其不仅具有会计管理所内含的财务内控职能,还需要管理学所赋予的整体视野。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资本循环进行整体考察,能够对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资金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其分析结果能够作为企业管理层进行财务决策的依据。管理学所聚焦的组织资源配置问题,在管理会计中则反映出在组织资源的价值层面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手段
手段构成了管理会计具体的应用策略,从管理会计手段的应用中可知,其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随时都在进行着资本循环,且生产环节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领域,其对生产资本结构的把握,以及在价值层面对生产资本数量的配置,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出/投入”关系。通过运用管理会计,便能对影响“产出/投入”关系的管理问题和财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为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管理会计作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切入点
(一)增强企业决策的经济理性
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若仍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则将因自身的短视而可能使企业陷入到困境之中,且在很多时候这种困境是不可逆的。通过重视管理会计,依托财务数据来探析企业的内控绩效,以及对决策的可选项进行期望值计算,則能增强企业决策的经济理性。经济理论对应着“有限理性”的概念,基于管理者个体的知识和生理局限性,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可见,增强企业决策的经济理性,本质在于由管理会计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提高企业决策的成功概率
如,在对固定资产重置与否进行决策时,管理会计的分析范畴包括:资产回报率、企业资金承受能力,以及该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等。通过对这些要件进行量化分析,便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信的决策依据。而且,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实体经济也将由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到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新阶段。那么,在企业大力打造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基于自身的分析职能,也将为管理层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降低企业决策的信息干扰
这里的信息干扰主要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物变动信息,以及职能部门因利益诉求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干扰。毫无疑问,管理会计基于会计信息而展开,并以会计报告分析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所以从企业资金循环的价值层面来进行分析,便能规避实物变动和其他方面所带来的信息干扰。其结果便是,能抓住企业决策所需的本质信息。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执行会计的原则
1.灵活性原则。管理学本身便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那么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也应遵循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相融合的思路。灵活性原则在这里的反映便是,财务人员应在权变管理思想下应用管理会计,使其适应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
2.可操作原则。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应追求“短平快”的效果,这样能够提高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产出/投入”比值。而且,管理会计在应用中需充分利用财务人员现有的工作经验,进而降低他们的人力资源转化成本。
3.及时性原则。管理会计实践的最终目的在于向管理层提供会计报告,并为管理层做出各类决策提供依据。为了减少会计数据失真所带来的决策失误概率,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还应遵循及时性原则,而这与会计分期假设相联系。
(二)提升财务人员的岗位意识
1.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重点在于岗位意识,而对于意识的增进则需要创新工作方式。并在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推动下,强化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活动的联动开展。由于受到传统财务内控习惯的制约,企业不少财务人员仍难以在短时间内自觉引入管理学视角。对此,应加强财务人员与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也应属于培训环节,而互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财务部门的服务职能,在其它职能部门的经营决策倒逼下,推动财务部门人员能够自觉完成对财务信息的转换,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建设性的管理建议和意见。 2.部门调研。建立部门调研的长效机制,在于获取各业务部门资金需求状况的一手信息,以及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考察。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财务部门应着力对研发部门、市场部门的调研。调研的目的在于获取相关信息,且以市场信息为先导,通过利用管理会计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对研发部门的项目开发提供财务可行性报告。
(三)合理拓展管理会计的视角
在这里笔者提出,财务人员应引入经济学视角,来优化管理会计的结论。具体而言,需要将经济利润、机会成本、沉淀成本等概念引入到管理会计之中。在对企业固定资产重置与否进行管理会计时,除了遵循传统模式外,还需要加强对重置所带来的沉淀成本进行分析,因为沉淀成本过大将影响企业的经营转型,所以可以以租赁替代购置。将机会成本纳入到管理会计之中,则是要求在进行预期利润计算时应考察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四)正确选择管理会计的手段
管理会计所支撑的企业决策往往是战略决策,因企业战略一般会持续3到5年,所以必须要在管理会计的经济理性和信息优势的助力下,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战略决策提供可信条件。而针对3到5年的管理会计则需要注重趋势分析的应用,即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为此,企业应提升内控中的会计电算化平台,使之能及时反馈企业内外会计信息。另外,管理会计的对象还包括对企业组织资源的配置状况,所以搭建ERP系统也是必要的,通过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及时反馈各个部门的运营信息,则能实现信息的时效性。
四、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会计门类,应充分发挥其兼有管理学、会计学应用体系的优势。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策略包括:科学执行会计的原则、提升财务人员的岗位意识、合理拓展管理会计的视角、正确选择管理会计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陈良华.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正式与非正式控制匹配关系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
[2]苏自力.从高科技企業的视角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创新点[J].财务与会计,2015 (19).
[3]杨卫琼.集团化企业管理会计新模式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 (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6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