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蕾 马丽斌
[摘要] 在电子商务急剧发展时代,我国物流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已成为建立高效物流体系的障碍。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物流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现代物流取得较快发展,由起步阶段迈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这给物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如果没有高效、快捷的物流平台作支撑,那么电子商务所实现的利益与优势将大打折扣。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解决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
1.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发展阶段阐释
(1)自营物流。在电子商的萌芽时期,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多选用自营物流方式。自营物流可以使企业对物流环节有较强控制能力,易于与其他环节密切配合,保证准确及时供货和顾客服务质量,维护企业与顾客间长期关系。
(2)外包物流。当电子商务企业规模逐渐变大时,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把主要精力与资源集中于主业,而把辅助性功能外包给其他企业。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有些公司仍然还保留小部分物流作业功能,但大部分电子商务公司都把其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
(3)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美、法、德等国提出物流一体化现代理论,并应用和指导其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2.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5年末铁路总营业里程达7.5万公里,日均装车年达12.24万车;公路总里程达192万公里,高速公路4.1万公里,公路通达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沿海港口一大批新建、扩建项目相继投产,新增泊位129个,新增能力1.9亿吨,沿海港口泊位数达到2153个,通过能力21亿吨,港口吞吐能力和航道通过能力明显提高。交通车船运输能力加快向大型化、专业化方面发展,专用和重型货车数量不断增加,超大油轮、大型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舶陆续建成投用,改善了运力结构,提高了运输质量。
(2)物流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铁路完成货运量27亿吨,货物周转量2073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2%和7.5%;其中,国有铁路完成货物运量23亿吨,周转量1935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6%和6.9%。港口货物吞吐量49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3.6亿吨,分别增长17.7%和18%。10个港口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为全球第一。民航货物运量304万吨,增长9.7%。
(3)物流投入显著增长。200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这一增幅比2004年同期回落了3.5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4年上半年的21.5%回落至2005年上半年的21.3%。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其中流通加工费用722亿元,同比增长25.8%;配送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27.3%;包装费用138亿元,同比增长28.5%。
二、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1.物流观念陈旧, 物流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
作为需方的制造和商贸业,仍受“大而全、小而全”观念束缚,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自我服务完成,并未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重组或实行外包,造成大量潜在物流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严重,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能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多数物流经营管理者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及相关知识, 对送货路线规划、配送作业流程设计、配送人员、配送资源等事项管理也缺乏科学性,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2.政出多门,物流发展所需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调整物流的法律法规涉及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不同层次,但从法律体系化角度审视,现行物流法律法规存在严重缺陷,如:直接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多由各部委、地方制定,规范性不强;目前实施的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行业管理和内容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管理等领域;对现代物流带来的新业务和新问题,原有物流法律规范均未对其进行规范等。
3.物流配送各自为政,尚未建立适合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电子杂志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仍要通过物流过程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空间转移。我国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只好告诉购买者送货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使得电子商务跨地域优势无法显现。我国社会公用物流系统(如邮政快递)满足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网上购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于各自为政,业务量较小,运行成本过高,从而使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较高,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4.物流人才缺乏,严重掣肘物流发展
人力资源问题是影响物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影响物流的问题中,人力资源问题与物流一体化成功的相关程度最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4,显著水平为0.01。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然而,我国还没有形成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在物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提高物流效益的严重障碍。
三、改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电子商务物流理念正确理解,提高现代物流覆盖面和普及度
要引导企业逐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根据效益和规模化原则,采用适合自身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模式,逐渐将本企业物流需求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实现,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电子商务全过程。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由此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进而建立全国范围、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
2.建立健全物流法律体系,引导物流向供应链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清理、修改或扩张解释已有的物流法律规范,从现代物流发展的独特性出发,并借鉴国际先进物流法制经验,制定能够反映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创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配套法律体系,为我国物流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我国物流业向供应链方向发展,增强企业之间的横向与纵向合作,引导企业组成物流供应链来改善物流运作效率。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新型物流经营管理体系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要求,西部地区更为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分工建设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缩小东西部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通力合作,完善跨区域的物流活动,加强区域之间的物流协调工作。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缩短数字化差距,必然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物流资源和整个物流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从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程度看,我国物流可以从两个方向集聚,一是专门为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的实物配送企业,二是本身拥有电子商务体系的物流配送企业。此外,特许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先以特许经营方式在全国建立零售网络,解决物流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开设网站,经营电子商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在物流技术上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建立适合自身的网上物流系统
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方法,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5.改进专业学科设置,培养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
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既懂经济和管理,又懂技术,因此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全方位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