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们都知道城市生活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由于现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设计和规划,并且对城市环境设计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在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思维水平的过程中,因为过度地追求西方的艺术美和豪华的城市景观而忘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摒弃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摒弃了中国城市应该具有的真正的审美内涵。对于此,笔者将简要分析城市环境设计的概念与特点,站在美学的立场分析当代中国环境设计和建设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环境设计;分析;批判;美学
中图分类号:TU 98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设计,城市环境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各个城市的居民对他们自身所处的城市环境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随着居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方面的要求日益见涨,现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如今,城市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问题不仅是城市居民的关注热点,也成了城市规划学者所讨论的共同话题。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学的不断需求,城市环境的工作人员就要运用建筑理念、城市既有自然环境等专业知识,对此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城市环境规划措施,为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方便的居住体验,融合建筑理念、人文理念等内容来建设城市环境。
1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美学的现状
从世界上第一道城市遗址到如今地球村落形成的现在,人们一直选择的都是城市化的居住环境,虽然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却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晚了一百多年。即使如此,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进度却也是极为惊人的,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人民对自身居住环境条件的意识越发增强,中国内地以及沿海地区都在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的设计是一种对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设计,城市的环境设计可以体现出,这座城市拥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底蕴。也是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基于城市环境的设计方式与居民对其所居住的城市审美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居民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环境设计,发现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城市环境设计与居民审美之间的差距太过巨大,那么,当人们说起这座城市时,就更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2]。
我国当代的城市环境设计美学所面临的现状,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现有水平和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我国的城市设计理念,是一种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汲取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一种设计理念。因此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对大自然合理利用,来完善我国城市设计理念,使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美学变得多姿多彩。城市环境设计美学包含了各种城市规划的艺术,如雕塑美术、城市建筑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现在中国的城市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城市发展过度地追求外延扩张,从而导致人们居住环境越来越不方便,并且人们的生活舒适度也愈发降低,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的工作人员,逐步打破了传统的框架,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开拓创新城市环境设置的理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69709万,对于本土民众和外来参观者而言,一个城市的时代特征如果发生变化,这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一个体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发展标志的大容器,象征着这个国家总体的精神风貌和这个国家的生產力发展水平。我国当代城市发展环境设计的美学主要体现在民族、人文景观、自然和地域文化这四个方面[3]。
第一,我国的城市发展的民族美主要是体现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些古建筑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城市设计的民族美,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城市环境设计从美学的各个角度来讲都充分地体现了民族美具有独特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民族的不同设计理念去体会不一样的居住体验,从根本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地体验民族美的特征。
第二,现如今城市的人文景观美是通过自然环境和人们在他们所处的居住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生活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个城市有相较于另一个城市所不同的景点建筑和各种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甚至是当地著名的特色小吃,这时想起这个城市时人们首先可以想到的事情,每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人文景观美,也就是这所城市的人文沉淀。
第三,一个城市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其环境设计的整体情况,不同的地域城市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有着不同的山水湖海,当人们在描述一座城市的地貌特征的时候,会经常把城市的地貌特征描述为平原、山域、海滨等等,现如今近乎所有的城市环境设计者都会在其所属城市的自身环境的设计过程中,把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当作其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创造一所功能完善的城市最有效的设计方式就是对其自然景观的改造。
第四,而从本质的角度来讲,每个城市的特征都和它的地域文化相互关联,当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提到了这个城市时,就会主动地谈起这座城市的各种特点,这所城市所拥有的地域文化,人们会主动地把这些地域文化当作这座城市的特征,也就是说这所城市的地域文化便体现了这所城市的特征。
2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美学的批判
如果想让一所城市成为其市民心目中所期望的住所,让居民对其所生活的城市以后的发展抱有着巨大的期待,那么只能让这所城市拥有越来越好的城市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这样才能让我国居民享受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国内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现在城市设计者的环境设计方法缺乏人文关怀意识,没有综合考量生态美学和环境文化,现在我国当代环境设计中所存在的美学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种[4]。 2.1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的优秀环境设计
在各种政绩工程和商业利益的相互驱动下,现代化工程和利益资本顺利地掌握了话语权,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先进化的发展比我国早了一百多年,所以在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去借鉴西方优秀的环境建筑文化,盲目照搬国外的设计模式和现代化的城市建造,很大限度地忘却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特色,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古典文化美学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冲击。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城市环境设计和城市内涵的一致性水平。
2.2审美价值消失
我国当代环境设计成果的重要体现就是审美价值,然而我国现在的环境设计经验明显地感觉出我国环境设计的审美价值缺失现象,很多现代化城市建设破坏了体现传统文化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有大量的珍贵的古代遗产成为了利益的牺牲品。现如今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运用的破坏文化古迹的设计环境方式使传统文化古迹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虽然有些城市已经申请了文化遗产保护,但是之前对其造成的巨大破坏依旧是无法挽回的,对其造成的损失依旧是永久性的,南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皇家陵墓黯然失色,使南京失去了那种随处可见的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
2.3强化视觉艺术
由于城市环境设计师的自身能力缺陷和政府保守性的设计要求等各种因素的巨大影响下,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环境设计面临着强化视觉艺术的问题,由于政府把城市环境设计作为当代政府的一种改善城市形象从而吸引人气的重要方法,过高的要求让当代城市建造者的艺术思维受到局限以及包括其自身能力的缺陷,导致会为居民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但是这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市民普遍的实际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偏差,导致市民之间对城市环境建筑的不满。
3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美学的意义
城市环境设计艺术指的是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艺术,作为一个人类文明史上发明的伟大的创造,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园林、雕塑、室内设计等等在内的系统整合艺术。城市环境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所创造的最大的艺术品,所以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审美有着跟其它艺术一样的审美要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状态,人们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要求越发提高,希望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完美。在这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始兴起,并逐渐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就要求我们国家要为我国环境设计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确保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工作人员,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开拓创新,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我国城市居民要求的城市环境工程,推动我国城市环境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更大程度地培养更加优秀的城市环境设计师,要尽量避免现在环境设计中所存在的美学问题,使城市建设更加符合当代城市居民的居住要求,这种复杂的要求和城市居民的渴望使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美学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美感在于民族、人文景观、自然和地域文化四个方面,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使我们的建筑环境设计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显得独树一帜,然而快速发展弊端也体现的十分明显,追求国外的艺术美从而忽略我们本有的优秀文化,追求现代化的建筑理念从而破坏了我们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文物古迹,追求过度的视觉艺术美从而忽略了市民审美方面的感受。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的提升和发展要建立在致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只有对上述问题进行突破,我国的城市环境才能更进一步地发展与创新,才能使城市居民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宋燕.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审思[J].现代园艺,2018 (20):103- 104.
[2]罗瑞娟.从美学角度反思城市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 7(21) : 91,94.
[3]陈国雄.当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审思[J].社会科学家,2016(7):28- 31, 46.
[4]李东遥.当代中国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批判[J].艺术教育,2015 (3):32- 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