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较低,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主要基于就业信息化视野,对如何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可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视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3. 08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3- 0197- 02
  0      引    言
  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因此,也可以将创业教育称之为企业家精神教育。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以此来提升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也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之一。这就要求高校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自身创业教育的水平,进而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缓解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1      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1.1   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
  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对科技的创新,创业需要与高科技挂钩,而自己并不具备创业的资质,导致他们不敢进行创业。虽然目前大多数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经常会邀请企业家或创业成功人士来到学校开展创业讲座,但是却无法激起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欲望,反而会让大多数的大学生将创业者盲目“崇高”與自身的“卑微”相比较,进而在他们的心中形成巨大的“落差”感,使得他们成为“临渊羡鱼”的人。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会将创业教育和精英教育对等,认为创业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实际上创业只是一种创新思维,并将创新思维转变为实践的过程。并且创业也不仅局限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任何自己感兴趣且具有市场需求的行业都可以进行创业[1]。比如:自主开店、加盟校园快餐店、数码速印、校园超市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等。这些创业项目对于资金和人员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并且这些创业项目比较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消除他们对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误解,让他们真实的感知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精英。
  1.2   将创业与经商对等
  在很多大学生的心中都会将创业和下海经商相对等,认为创业的成败都取决于个人在创业实践中的摸索。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且错误的,在没有创业理论指导下的创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进而会加大创业的失败率。而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创业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理论以及创业技能。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接受过创业教育指导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的参与者。另外,还有的大学生会将创业教育和抗挫折教育进行对等,这样的想法同样也是错误的。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并且在创业教育中也将创业心理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2]。只有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后,时刻保持自我期待水平,并确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的阶段性创业目标,这样才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应变自如,进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1.3   社科类专业的学生不适合创业
  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较为成功的创业者很大一部分来自IT等高新技术领域,这在给广大大学生带来巨大创业动力的同时,也给很多文科类学生带来了一定阴影,使得他们觉得自己所学专业难以创造直接性的社会价值,与创业关联性很小,创业都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对创业了解得不够全面。实际上,很多亲民行业也有许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比如:专科毕业的张松江就创立的“小管家”这种新概念保洁服务公司。创业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就看大学生能不能找准商机,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专业并不能成为束缚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只要有创业的意识,并接受专业的创业教育后,成功创业并不是什么难题。
  2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氛围并不是很浓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不注重对创业氛围营造,进而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依旧以受雇为主,导致社会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创业氛围的营造,这样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
  首先,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以此来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增强创业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进而在校内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3]。其次,高校还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途径,比如:在学校官网以及论坛中及时发布有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创业项目、投融资等的创业信息,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并参与到自主创业的行列当中。最后,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优势,并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上报给学校,由学校进行审批后,对其中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创业的快乐,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2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创业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上,加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以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便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推动大学生健康稳定成长,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开设创业课程,针对性讲解市场调查、风险投资、创业财务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网上授课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至少一份创业企划书;二是开展创业竞赛,依托一些创新实践项目,由院方出资出力扶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三是面向社会,联系一些小规模创业实践项目给学生试手,例如美术类高校可以承接一些手绘创业实践项目,如美化街道、室内设计等[4]。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身相关信息和推销自己,这样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能力,不仅能很好锻炼美术学院大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以协调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精神进一步提升。
  2.3   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必要。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因为缺乏统一性的软件平台以及相关制度,信息化建设情况依旧不太理想,对于网络的应用依旧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同时,关于人才的具体信息很难通过网络获取,因此,很多企业大都应用现场招聘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如果我国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部能构建完善且有效的“人才供需”網络平台,纳入全国高校所有毕业生相关信息,那便能有效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效交流,并且还能充分体现创业教育对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优势。能够预见,通过信息化建设展示创业教育成效,必定能推动创新素质高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反过来,创新素质要素的呈现又能推动创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2.4   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完善培训体系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而言,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严格遵循协同育人原则,在得到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业园区,并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打造完善的系统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其次就是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创业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业灵感[5]。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全程跟踪服务,具体可以通过网络服务云平台构建大学生创业动态监测体系,以便更好掌握学生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作用,搜集各种有关于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构建双向就业选择平台。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目前仍有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当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大对创业的宣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教育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史丽娜. 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地级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26):109-111.
  [2]孙焕焕.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4):354-354.
  [3]李辉.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大学生创业实训信息共享途径研究[J]. 河北职业教育,2013,19(22):118-120.
  [4]康丽军,高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解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6):281-281.
  [5]范雨超.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9):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7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