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固定资产在公立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是公立医院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医院的发展及服务效能。但目前,一些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松散,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便更加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存在问题 现状 建议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单位价值比较大,使用期限比较长(一般2年以上)的设备。由于医院自身的特殊性,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比较多,存放地点比较分散,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医院的固定资产大部分由财政资金支付,有些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会认为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在管理上就较松散,日常维护制度较随意,导致资产闲置,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状况导致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能达到有效利用,造成资产的浪费、医疗成本的增加。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中的问题
  公立医院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且涉及专业知识也较强,所以固定资产的购买一般都是由各临床科室年初自行提出需求申请,并说明相关的购买参数、购买的厂商等资料,届时由总务按采购流程进行购买。总务只要各科室通过预算,边按其提供的要求进行购买,并没有进行统筹安排,可能导致资产重复购买。实际编制中因为编制预算的时间较仓促,各科室的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相对来说较随意且缺乏科学性,未能对固定资产的预算进行充分的分析。直接由临床科室负责人自行决定,可能导致固定资产购买后,发现达不到要求,导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甚至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入账不规范
  公立医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固定资产的管控也比较困难。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都是财务入账是一个系统,仓库入库是一个系统,固定资产管控又是另一个系统。3个系统的数据无法进行关联和钩稽,固定资产的入账较随意,导致固定资产可能出现入账滞后或固定资产出租或外出维修未在财务系统登记等,造成账实不一致。一些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没有固定,都是依据资产会计自身的理解。有些固定资产资产是整套设备入账,但未在系统中备注对应的相应配件明细,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遗失。有些整套的固定资产又是拆细入账,但很多配件又未达到固定资产的价值未入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低估。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对已经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由于未付款或现场未验收等因素的影响,未将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导致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滞后,财务账实不符,财务信息比较紊乱。
  (三)日常使用和维护方面的问题
  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和维护的好坏,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后,就认为此固定资产的任务已结束,并没有意识到此项固定资产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不到位,日常操作没有按照说明和注意事项去做,导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的案例很多,医疗成本的增加,降低了设备使用率。受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的限制,大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专门的设备部对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跟踪和登记,每年固定资产的盘点也未落实到位。盘点负责部门将相关的盘点资料直接给科室自行填写后就上缴,就表示固定资产盘点结束。而如果某科室有资产遗失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科室填报人并未能如实反映,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问题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环节不够规范,且很多地方的财政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一刀切”。如限定没有到达使用期限的固定资产不能提前报废和处置,固定资产报废要等审批部门核实后才能实物报废和处置。在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医疗相关的设备技术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很多医疗设备可能还未到报废的年限就已经被淘汰,但因为还未到达报废年限,不能进行报废;有些医院就只能还是继续将就使用旧设备,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影响医院的声誉。固定资产报废需要上级部门现场审核实物后才能实物报废,由于上级部门的人员配置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的处置需要较长的时间,报废的固定资产医院不能及时处理,不但占据了医院有限的医疗空间,而且长期无人理会的固定资产也降低了报废价值的评估,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的问题
  现在很多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较随意,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维护和处置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丢失或损坏的现象,造成资产的损失。有些医院即使建立了一套制度,也流于形式,制度和执行分离。在工作中,固定资产的账簿记录不健全,财务账上只有两个数据,一个是购入的原始价值,一個是报废的价值。而这台设备在使用中维修了多少次,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等数据无法了解,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重购置,轻维护”的现象,会损害固定资产,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增加医疗运营成本。
  二、完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
  要加强固定资产预算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购置的流程。固定资产的预算科室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充分的固定资产可行性报告,对固定资产购置作详细的说明。实际购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采购回来的经济效益作详细的分析,并提交院长办公会议进行讨论,通过院长办公会议后提交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应该对科室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初步的审批,如果涉及金额比较大或者专业性能比较强的固定资产采购,除了提供经济效益分析外,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多次的内外论证,并了解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等相关情况,提出采购的意见或建议给申请部门参考。经过相关内部的流程后,固定资产申请部门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采购流程,结合医院发展的需要,制订适合的购置方案,以便高效提高购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规范固定资产的入账管理
  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制度。全院推广固定资产系统一体化,依据权责的不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拥有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并定期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保持三账统一和账实一致。规范固定资产的入账原则,如整套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整套入账,同时在固定资产系统中有界面可以登记配套的各明细资料,固定资产盘点按照各明细资料进行盘点,既不低估固定资产价值,又不导致固定资产资产明细不清晰。同时,对已经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或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资产都按合同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如后续固定资产价值有差异,再进行调整,已计提的折旧不需要进行调整,保证固定资产账实一致和医院成本的准确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目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停留在记账的阶段,固定资产系统和HIS系统并没有相关联,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将每个固定资产的异动过程作全程登记。系统的信息资料不仅仅是停留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和报废等方面,还应对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保养状况、维修状况及使用状况进行记录登记,以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全院固定资产的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便于合理调配资源,减少资产的闲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固定资产系统和HIS系统和财务系统建立连接,各固定资产相关负责人能够实时通过系统了解本科室的固定资产的状况,便于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
  (四)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
  应对各科室提报的固定资产处置进行严格的审核,依据报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置。有些科室可能因各种因素的考虑,将有维修价值但固定资产已经提完折旧的资产没有进行检修就直接进行报废,资产管理部门在接到资产报废申请时,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报废的设备进行评估确认,对能通过维修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提供给专门的维修部门进行维修。达到可使用状态后投入使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财政部门应提升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效率,当归属医院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时,如果无法到现场查核要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核工作,提高报废资产处置效率,节约医院的医疗资源。
  (五)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是固定资产正常运作的基础。医院应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作业的每个作业环节进行规范。如对固定资产的购买、维护、处置、盘点、出租出借、固定资产融资等环节建立作业规范,并建立固定资产相关的奖惩制度,让每项固定资产的作业环节都有制可依,处罚措施有理可依。把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全院,建立科室固定资产负责人责任制度和重要医疗设备的责任人制度。各科室的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纳入年终考核的项目之一。固定资产负责人要调岗或离岗要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和移交制度,强化固定资产责任人的责任。
  三、结语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除了能提高固定資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功效之外,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在新医改和互联网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保证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佩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研究[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7(16):9-10.
  [2] 刘芹.浅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2019(04):158-159.
  [3] 刘平.浅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探析[J].财经界,2019(10):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4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