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零工经济”背景下浙江省人才共享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题项目:2019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新业态“零工经济”背景下浙江省人才共享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032
摘 要:“新业态”背景之下的“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分配形式。文章通过认清“零工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着力与保持就业灵活、形式多样、本身限制少而专等优势,分析改善原先“零工经济”在工作者权益保障方面上的不足。
关键词:人力资源;新业态;共享经济;就业模式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的倒逼等一系列动作的发生,“新业态”也终于浮现在世人的视线中。“新业态”背景之下的“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分配形式,开始慢慢在各行各业间出现与发展,新业态背景下“零工经济”的命运也不同于一现的昙花,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植根于新业态汲取其营养在行业中茁壮生长。
因此,就新业态背景下“零工经济”而言,研究其行业本身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未来发展方向的整体态势;外在与新业态发展模式和工作者接受程度的匹配度,对完善“零工经济”的不足之处,推动其在新业态背景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着实质性的战略意义。
一、研究框架
本此研究的调查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从在职人士视角,考察内外环境因素对新零工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影响新零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以衡量新零工经济发展水平。籍此,透视零工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思路图如上图所示。
二、现状分析
1.劳动市场的变革,零工经济市场还应大力支持
第一,难获社会保障。“打零工”的人群面临着极大风险。现在,社会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都是以劳动合同去做准则,对劳动双方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的需要按劳动者收入水平来进行缴费,有的需要为对方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二,零工缺乏交流的空间。零工经济缺乏交流空间。人们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生活中的各类交流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传统的就业模式,是需要人按照规定来进行工作,可以极大促进团队协调性,这种工作方式还是有很大意义。
第三,目前“零工经济”各种平台上的就业人员职业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合理等问题,且社保关系更加严重,不全面或者完全没有,严重阻碍着零工市场的发展。
第四、零工经济的人员组成多样性,也有矛盾点。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甚至有些人再多领域有着多项特长。但零工经济者所从事的行业只能是外围或中围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涉及核心领域,就会对企业或组织存在信息泄露的威胁,现在的网络平台的各类协议保障不足以让企业冒这个风险。但如果各类零工经济者只能做一些外围工作,这并不能体现零工的所有价值。
2.工作状态迎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需求
“零工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智能手机的普及化让网络世界与实体世界更加紧密地链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工作诞生,让从业门槛大大降低。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平衡生活对他们来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3.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影响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慢慢加剧,并伴随着放开二胎的国家政策。零工经济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所需的空间相对来说也很自由,这样的零工经济对于二胎人群,和空闲时间比较零散的人群可以说拥有极大吸引力。零工经济极大地满足了这种人群零散时间的合理利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4.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的技术进步为打零工提供了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零工经济的崛起,网络平台的不断更新,从自己发展到提供外包,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申请工作并获得报酬,滴滴、美团等共享经济平台更是吸引了大量工作者的加入。生产工具和沟通方式的线上发展,让人们加入零工就业工作更加容易。根据调研数据来看,有80%以上的人群愿意并且有意向去从事新零工工作。
三、建议与对策
1.政府应该促进劳动层面的保护
应该重视各种趋势之间的联系,充分认识到零工经济就业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加大调研力度,出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并引导零工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只有得到各方面强有力的保障,双方才能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这件事,企业方才可以放心地把手头上的工作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来完成。因此相关法律也需得到完善,出台对应的政策,从而使双方制定出的零工协议尽可能地具有可评判性以及权威性。
2.行业应该加强自律与监管,为新时代做好准备
零工经济本是在数字平台上运作,数字环境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改变,这是高度控制和算法不公开的。因此,为了保证该人群的权益,最好的方式是成立相关行业组织,这将为以后的监管、追查以及维权提供合理有效的途径。同时,在对相关企业监管的过程中,应设立合理公正的监督管理制度,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度,对现有行业组织进行清理。具体可以做到:
(1)做好行业内企业工作审查
行业监管需明晰行业内企业雇佣员工的形式与种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规定。同时探索“零工人员”在本行业中与传统员工最合适的共事状态。
(2)跟踪调查行业内的“零工人员”与合同工
做好需求调查,了解“零工人员”在该行业中的寻求工作机会的实际需求。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该类工作状态的人群的需求种类较多差异较大,把握好各类人群的需求是化解“零工人员”顾虑的关键所在。
(3)构建行业人才库
美国盖洛普公司曾提出,“零工人员”雇佣形式的特殊性使得行业企业在此类人群中寻觅人才的难度较大。因此,行业需建立相关的人才数据库。依靠人才库,打通人才输送通道,建立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选择机制,简化人才審查程序。企业可通过行业的人才库,灵活组建项目制团队;“零工人员”也可通过人才库对企业做出评价。 (4)做好行业主管培训
加强行业内部的培训交流,可以帮助各企业主管更好地接受这类新型的雇佣模式,在用人方面有新的思考。
(5)关注“零工人员”生活周期
行业工会需做好“零工人员”的生活关怀,了解其工作状态,了解其雇佣制度中容易产生争议的方面,并为此类雇员争取其应有的权益。
3.企业应该做好零工经济时代的应对措施
美国的盖洛普调查数据显示,在美的小企业对于零工经济的态度认为益处多于威胁。许多小企业依存相关平台进行生意往来,平台能帮助其做好营销、与客户接触等一系列的服务。因此如何依托网络平台,将自身业务扩大,成了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所遇到的新问题。
在面对新的雇佣模式時,以下几点值得企业参考:
(1)在招聘启事中明确零工经济工作者适合的职位或项目
在网络平台招聘过程中明确零工工作者的职位和项目,不但能有效的为招聘方和求职者提供线上人岗匹配、报酬支付等服务,还能有效促进人们灵活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和运营风险。
(2)不要将降低成本作为雇佣零工经济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任务匹配度的高低以及整个团队协助运作能力才是零工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流程却远远没有全职员工那么复杂。并且,零工工作者的工作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更有许多人把打零工当作消磨时间,并不太看重“零工”所赚取的收入。所以,不要将降低成本作为雇佣零工经济工作者的首要目标,那可能会影响到企业项目的完成数量与质量,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3)平衡企业的各类需求、管控以及维护企业文化
因为零工工作者的工作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因此,企业在项目开始时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也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并且加强审查,进行基本能力的评估等等方式都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维护企业文化。另外企业应该多倡导行业中的工作、员工的认可性来增强零工工作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为企业平衡各类需求、管控以及维护企业文化都是极有利的。
(4)持续关注不同雇佣形式的员工的态度
关注的员工态度主要包括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就是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水平;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情感依赖、认同和投入的程度,员工留在组织努力工作,是因为对组织的深厚情感。而员工工作业绩以及对企业长期贡献是员工表现出的积极工作态度,所以,关注员工的态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建立具有持久性的领导战略使得零工经济工作者的贡献力实现最大化
从零工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零工”的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阻碍零工经济的发展。而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对零工工作者设置新的考核分级制度来保障零工的完成质量在标准质量以上。因为零工工作者不同于传统的雇佣关系的松散协作关系,所以对于零工工作者应设置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则可以有效地实现零工贡献最大化。
(6)了解每一个零工经济从业人员可能都有不一样的生活作息
企业可以创建一个工作日志表软件,让零工工作者在工作时,依据自己的生活作息填饱自己的工作时间。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工作者的空闲时间,还能更高效率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这样企业还能大致了解零工工作者各自的生活作息。
4.社会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零工经济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结果,是对自由的渴求。包括社会上热议的“996工作制”,体现了现在劳动者在经济条件改善之后,对合理的工作时制有所追求。包括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所提出的隔周三休的建议获得人们的赞同。对于工作状态自由的追求,让零工经济被越来越多的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因此社会应时刻保持批判的眼光看待零工经济,发挥其优势,改进其劣势。
四、结论
众所周知,零工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其灵活性,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当前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适合选择零工,正是这点让更多的人选择零工经济,利用自己的物品、技术、体力以及自己零散的时间来为自己赢得额外的薪水。然而“自由”并不是“偷懒”,是对于时间的规划更有自主支配的权利。企业和各线上平台应予以正确的需求引导,鼓励各行业劳动者在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外,依托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专业性更强的服务。
由于时间、规模等限制,研究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但是应该看到新业态下的零工经济是未来业态发展的新趋势,新时代新业态的新蜕变。因此,在目前新形势下,在各类制度完善,相关配套研究分析紧跟,以此弥补新型雇佣模式所带来各方面的空缺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丹,申倩光.零工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J].山东纺织经济,2018(08):56-59.
[2]唐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其发展策略[J].财会学习,2019(16):171+173.
[3]吴志攀.“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3):39-43.
[4]王力,林建华.关于新业态下家政工职业伤害保护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9(15):6-7.
[5]赵腾达,霍艳敏.零工经济引领就业市场变革[J].上海信息化,2017(04):64-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0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