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务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考务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考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因此,根据我校现阶段使用的考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找出不足,提出需求分析,优化考务管理系统,提升考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考务管理;培养质量
一、考务系统应用现状
高校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考试,如期末考试、期末补考、重修重考等;另一类是国家级大型考试,如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本文对各项考试在使用考务管理系统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不足,提出需求分析。
我校考务管理系统于2015年9月正式启用,目前使用已近五年,是由湖南某公司研发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该子系统课程考试类分为期末考试、随堂考试和补考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分别对应三种考试任务来源,其中期末考试和随堂考试课程来源于教学任务,补考考试课程来源于考试成绩。一般补考安排在学期初,期末考试和随堂考试安排在学期末(表1)。
整个考试安排流程为:先由教务处考务科设置排考参数,如人数拆分标准、设置考试批次、编辑好考试类别、考试任务来源、维护考试时间、监考人员比例、添加待安排考试课程等,下发通知。然后由开课院系的教学秘书选择相应的批次后调用学生学籍数据、课程排课数据、教室数据、教师数据等信息作为支撑安排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学生名单,最后根据考试任务安排监考人员,提交考试任务。考试任务提交后由考务科或者教学院长审核,通过后,监考人员和学生可以在师生端查看监考安排和考试安排,便于师生完成考试工作。考试安排流程如图1所示。
国家级大型考试类,需按照教育部考试中的要求进行考生报名、照片采集、考生信息汇总及上报、报名费收取及上缴、监考人员安排及培训、考务材料及准考证打印、考试实施等,整个考试流程由教务处考务科工作人员利用考务管理系统完成。
高校的两大类型的考试,考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考务管理系统进行考试轮次管理、考试场次设置、考场设置管理、监考人员设置、排考任务管理、考试时安排、考场安排及审核[1],在近几年使用本考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主要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种。
1.信息化程度弱
本考务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B/S是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的缩写。用户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即可,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Server)发出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进行数据处理,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如数据请求、处理、返回结果以及对数据库的访问、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Server完成[2]。本系统使用时必须要求浏览器版本是IE8,高版本浏览器无法打开有些功能,这就导致教师在使用时需跨操作系统平台、跨浏览器操作。操作时对数据库查询返回结果慢,尤其是多人同时使用时,会出现卡顿情况,给教师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国家级大型考试,如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计算机等是利用考务管理系统进行考生报名,在系统中打印报名信息表,按班级到教务处进行现场确认信息及缴费,由教务处人工收取报名费。每次考试人数达六七万,给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智能安排功能不强
自动安排功能还停留在计划使用阶段,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即便是使用最简单的合拆班功能时,两个合班上课的班级在安排考场的时候,一般需要一个班单独安排在一间教室考试,但是系统是将一间教室安排满之后,再安排下一间教室,这样就存在第一班的学生安排完座位以后,还存在空余座位的情况下,第二个班的部分学生要替补安排在上一间教室,而其余部分学生就会安排在下一间教室,这两间教室有可能不相邻,这就导致一个班的学生分散在不同楼层,甚至不同楼栋的情况,给准备试卷、签到、考场记录等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其次,在安排考试教室时会产生冲突,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教学秘书在安排考试教室时在电子表格中手工编排好考试时间、考试教室,然后根据电子表格中编排的信息,在考务管理系统中申请教室,由于涉及的学院有二十个,课程门次比较多,考试周期也较长,稍微不留心就容易造成编排出错;其二在系统安排考试教室已经显示了安排成功,但还会存在被其他人占用的情况。
3.监考队伍管理困难
根据考生人数安排监考人员人数,主监考人员一般由课程开课学院安排,在安排监考时只可以对监考单位为本学院单位考试进行安排,可以在监考学院安排中进行调整,副监考人员来源于考场中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主监考人员只能安排1人,在安排副监考时,如果人数不够可以从虚拟单位中选择教师进行添加。本系统安排监考人员按照一定的生师比进行编排,由于教职工分布在各个学院不同校区。本学院教学秘书只可对本学院监考人员进行操作,安排前要逐一与教师确认安排情况是否符合教师的工作需求,如果有人需要临时调整,程序会很繁琐,且容易出错。有些教学秘书在安排监考人员时会将人员安排成虚拟人员,这就导致监考人员没有责任到人,出现旷考的情况,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
4.重修重考流程繁琐
重修重考由教务处向各院系下发通知,由院系通知到班主任向班级学生传达。学生首先需要在考务管理系统中查看本学期的所有开设科目,从中选择需重修的科目,填写重修申请表,并提交申请。教学秘书审核重修的信息,无误后为其安排重修时间、地点,学生根据重修申请表安排的时间、地点,参加重修,重修结束后参加所在班级的重考,合格后视为重修完成。整个过程中班级负责人统计班级各个学生申请表,学生在确认无误后,由教学秘书上报至教务处,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同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造成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5.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试卷考核是主要的考核方式,用一张试卷检测学習效果往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如过程性评价得不到体现、出题不规范造成试题结构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考分离的有效实施。高校的教学改革较慢,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加快推行考试改革,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 二、考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加强信息化功能
系统要能跨操作系统平台、跨浏览器使用,使用时不能要求浏览器版本,要便于教师操作。要加强后台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查询速度。实现在教务处人工缴费接口对接易于集成的接口,将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智慧校园、资助打印机集成一体。要考试顺利平稳地进行,最主要是要让教师和学生获悉最准确的考试信息:考前获得考试时段安排表,课程考试安排表,班级考试安排表,学生考试安排表,考场(教室)考试安排表,巡考安排表,监考安排表,考生名册(签到)。考后进行考试统计(作弊,缺考,试卷分数,纸张数,按院、专业、年级等),设立监考人员黑名单库等。这些考试信息要利用考务管理系统推送信息功能将考试信息推送至学生手机端,将监考信息推送至教师手机端。同时利用教师、学生的系统桌面、手机、微信、E-mail等让教师和学生获得考试信息,在获得考试信息的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出现的错误,并作出及时调整,能大幅度降低考试工作的出错率。
2.考试编排功能的自动化
利用系统提前设置好参数,如相同时间只能安排同一门课程,同一教师不能安排在相同时间段监考两门课程等,直接利用計算机自动安排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人员,避免人工编排过程中出现的教室冲突,多人考试编排繁琐、核实监考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真正实现编排自动化,将考务管理人员从大量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
3.重修重考管理功能
重修重考要有网上报名、限制报名考试次数、考试信息确认、重修课程选课、重修缴费、重考、登录成绩、成绩确认等流程。报名缴费结束后直接将需要重修的学生名单做好汇总,并根据本学期开展课程将需要重修重考的学生名单预制到重修的班级中,重修重考学生就可根据重修班级的情况上课,报名考试,参加考试,登录成绩,完成整个的考试流程。
4.无纸化考试及网上阅卷功能
考试是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可利用课程性质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无纸化考试、开卷笔试、上机口试、实验操作、撰写论文、提交报告、设计系统等形式。其中,无纸化考试相比传统的考试方式,有很多的好处,利用考务管理系统建立题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机地进行出题、组卷、阅卷、登录成绩 [3]。同时,利用考务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和考试相分离,其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可防止出题教师先行为学生“划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在很窄的范围内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教学风气,会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4]。实现教考分离,教师只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考试命题、组卷、和阅卷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能更好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消除阅卷者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三、结语
高校考务管理系统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考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考试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考试方式改革,实现无纸化考试、线上阅卷等,促进教学方式变革,能够提升考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管理服务,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满歆琦,王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
[2]王宏伟,王麒锋,李巨友.考务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体系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6).
[3]王娟.无纸化考试考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游韬.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2).
作者简介:方 琴(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7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