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快餐消费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利用统计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并研究一线城市年轻人在经济上的时间偏好、快餐的频率与全服务餐厅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较高的未来时间偏好与较低的快餐消费频率相关。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概念来促进更健康的饮食是值得的。
关键词:回归分析;快餐消费;时间偏好
资料统计,快餐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每年以10%~25%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中,这一方面得益于城市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且这些劳动力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中平均工作时长要比中国其他城市要高2.34个小时,这也促使了年轻人愿意点快餐来解决饥肠辘辘。因此,通过某些机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因快餐消费而获得满足已经成为一种低饮食质量。具体地说,人们已经转向增加对远离家的食品和饮料的消费,这些食品和饮料通常包括能量密集、营养不良、整体膳食质量较低的食品,包括纤维较少、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和糖多。
事实上,从数据的分析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家庭食物来源的能量摄入下降了约24%,2016年36%的一线城市的成年人吃快餐,这导致每天仅从快餐中摄取877大卡热量。在一项对年轻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快餐消费频率的增加(每周N2次)与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直接相关。有数据证据表明,不仅是过度食用快餐,而且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餐厅就餐也可能导致有害的健康结果。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光顾快餐店和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餐厅与每日热量摄入的显著增加以及饱和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量增加有关。因此,它是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鼓励食用更健康的家庭自制食物,预防肥胖和慢性疾病。但许多因素阻止了这种做法,如低自我效能感和缺乏烹饪知识、技能,以及成本和可获得的健康食品,附近的快餐店,和缺乏时间等。
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它有可能为饮食行为提供额外的见解。行为经济学承认,人类通常不具有前瞻性,他们的计算能力有限,个人经常使用启发式(“经验法则”)来解决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决策偏差。此外,缺乏耐心的时间偏好指的是过分关注基于即时满足的决策。从快餐中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未来的利益(例如,避免快餐对健康的好处。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延迟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往往会贬低未来的奖励)超过目前的。更喜欢较小的即时奖励而不是较大的延迟奖励。研究发现,延迟折扣越大,退休储蓄越少,身体活动越少,越容易上瘾。缺乏耐心的时间偏好也与不健康的饮食有关,如消耗高能量、缺乏营养的食物和饮料。作为对比,在一个较小的超重/肥胖女性样本(n=78)中研究发现一个问题,研究发现不耐烦的时间偏好与离开家吃饭的次数有关,而与进食的频率无关。然而,在 一线城市消费习惯的大样本中,关于时间偏好和外出就餐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随后,在目前的研究中,本文試图评估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时间偏好与快餐和全方位服务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了横断面分析设计来评估家庭健康习惯调查(FHHS)研究中成年参与者的时间偏好(主要自变量)与快餐和全服务餐厅消费频率(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关于FHHS的信息在其他地方有详细说明,简单地说,FHHS是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基于网络的调查,目的是获取家庭生活方式行为的信息(例如,饮食习惯、肥胖)和这些行为的社会背景。共有14,400消费者的参与其中,6019名参与者是年龄≥21岁的成年人,他们通过提供完整的个人信息来计算与身体质量指数相关的时间偏好、食物消费、社会人口统计、身高和体重等数据。其中,分析样本为5871。本次统计中最主要的自变量包括通过两个调查问题得出的时间偏好的测量值,主要集中在30天和60天的时间范围内。具体来说,被调查者被要求在一个假设的货币金额(第一个问题)和一个假设的金额(50元)或一个更高的金额(100元)之间进行选择(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参与者被要求为每个场景选择以下两个选项中的一个:(a)“我更喜欢今天得到50元,或者我更喜欢30天后得到100元;(b)我希望今天拿到50元,或者我希望30天后拿到100元;(c)我更喜欢今天拿到50元,或者我更喜欢30天后拿到100元”。同样的,在第二个问题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以下三种情况中选择一种情况:“(a)我更喜欢从今天起30天内得到100元,或者我更喜欢从今天起60天内得到200元;(b)我希望从今天起30天内得到100元,或者我希望从今天起60天内得到200元;(c)我更喜欢从今天起30天内得到100元,或者我更喜欢从今天起60天内得到240元”。“100”的每个响应都被编码为“0”,因为它表示未来时间的最低选择,而表示未来美元金额更高的响应则被编码为“1”。结果得到的分数范围从0到3,分数越高表示对未来时间的偏好越高。这种总结方法,即更高的分数反映了更倾向于未来(或更耐心)的时间偏好,与文献中先前的研究一致(Leonard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时间范围是对时间偏好的稍微不同的度量。具体来说,个人倾向于把未来收到的钱看得比今天收到的钱要少。因此,与那些愿意在30天内放弃当前的金钱收益而选择在60天内获得更高回报的人相比,那些愿意在30天内放弃当前的金钱收益而选择在60天内获得更高回报的人可能更有耐心;假设两个时间范围之间的权衡是相同的。
此外,两个主要的因变量与快餐和全方位服务的餐厅食品的消费频率有关。具体地说,参与者被要求说明他们每周在快餐店亲自购买食物的次数(包括外卖和订餐),以及他们在提供坐式服务的餐馆就餐的次数。每周0次、1次、2~3次、4~6次、7~10次、N10次。为便于分析,将食品消费频率分为三类:(a) 0~1;(b) 2 ~3;(c)每周≥4次,以加强对结果的解释。然而,在多变量分析中使用原来的类别并没有显著改变结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高频率的快餐消费与肥胖相关显著,χ= 79。2 在这个分析样本中。
分析中考虑的其他协变量包括:年龄(21~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大学毕业生(是/否),家庭年收入(30000、30000 ~44999、45000 ~69999,≥70000)自评健康状况(低,中,高)和肥胖状况。肥胖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BMI)≥30,采用标准公式(kg/m)计算,基于自我报告的体重和身高。本次调查中74%的受访者没有性别变量;因此,这一变量是通过多重估算得到的。为了计算性别,我们利用了多变量模型的所有协变量以及参与者的身高。使用输入的性别变量或完全省略它产生了类似的结果。我们选择包括输入的性别变量,以使用尽可能多的可用信息。 二、统计分析
本次统计采用交叉表格的方法,研究了调查对象的性格特征与快餐消费频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确定统计学意义。主要自变量与快餐频率和全服务食品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两个獨立的多变量模型确定的。由于餐馆食品消费变量的顺序,进行了回归。也就是说,一个较高的类别表明更频繁的餐厅食品消费。具体来说,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描述了从一个快餐类别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餐馆到一个更高的类别,而不是停留在同一个类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每个因变量(即分别建立了30天和60天的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我们还通过将4类时间偏好变量作为序数项输入各自的回归模型来检验时间偏好—快餐频率和时间偏好—全服务频率关系的线性趋势。本文重新评估了主要的模型(即时间偏好和食物频率)与参照组(0~1次/周)相比,回归为每周光顾餐厅2~3次和≥4次提供OR和95%;所有多变量模型都根据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婚姻状况、肥胖、教育、收入和自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整。此外,我们使用有序逻辑回归分析了主要自变量与快餐店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餐馆频率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肥胖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行了分层,同时对其他协变量进行了调整。此外,时间偏好×肥胖和时间偏好×收入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将这些相互作用项添加到多变量模型中进行了检验。这些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偏好×肥胖:p值:0.065~0.976;时间偏好×收入:p值:0.180~0.956)。
结束语:
按快餐消费频率分层的参与者特征所示。简而言之,受访者食用快餐的频率因年龄、种族、肥胖、婚姻和健康状况以及时间偏好而存在显著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在30天和60天的时间范围变量中,未来时间偏好较高的参与者比参照组(未来时间偏好非常低)更少食用快餐(P为线性趋势b0.05;两个)。值得注意的是,与参照组相比,未来时间偏好最高的参与者吃快餐的频率更低(30天:OR = 0)。74年,95%置信区间:0.62~0.89;60天:和OR = 0。86年,95%置信区间ci: 0.74 ~1.00)。相比之下,未来更长的时间偏好与全服务餐厅的进店频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0天:p为线性趋势= 0.73;60天:p为线性趋势= 0.83)。此外,多项逻辑回归模型(见附录)显示,未来时间偏好较高(30天)与每周≥4次食用快餐的可能性降低45%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OR = 0.55;95%CI: 0.39~0.77),每周吃2~3次快餐的概率低16%,无统计学意义(OR = 0.84;95%CI = 0.68~1.02),与每周食用快餐0~1次的参照组比较。这些关联对于60天时间偏好变量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也没有显著性。
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取向和快餐摄入量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相比之下,人们可能会认为,那些更有耐心的人会更频繁地在提供全套服务的餐厅用餐,在那里,食物准备和整个用餐过程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时间偏好和频繁光顾全服务场所之间的零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1]熊和平,李淑懿,余均.消费习惯、异质偏好与资产定价[J].管理科学学报,2012(09):68—77.
[2]桓小军.基于问卷调查的青年受众短视频消费习惯分析[J].视听,2018,135(7):150—151.
[3]潘柳波,曹彬.深圳市餐饮成年消费人群早餐消费习惯调查[C].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0.
[4]李喆.基于时尚人群消费习惯的时尚品牌本土化策略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004):74—80.
作者简介:陈望梅(1990-),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