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都市现代农业不同于城郊农业和乡村农业,它根植于城市内部,与城市系统相互作用,与城市的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都市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和国际先进都市农业模式分析人手,通过总结归纳国外大都市区农业的典型模式,得出对我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有益经验及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都市现代农业的联城带乡作用,助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典型模式;经验启示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引领者”,更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第一方阵”。在“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布局阶段,通过聚焦都市现代农业内涵特征,总结借鉴国外都市农业先进典型模式,得出对我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有益经验及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都市现代农业的联城带乡作用,助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都市现代农业的内涵
(一)基本概念
近年来,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都市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被提出,国内专家学者从农业和城市的关系演变角度、从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等相关概念比较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总体而言,都市现代农业被学者们认定为一种既与都市融合、服务于都市、也依托于都市,与整个都市经济社会及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农业、农村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生态系统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
(二)主要特征
一是特定地域的集约高效农业。不同于一般农区,都市现代农业地处大都市区,是工业化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包括都市经济圈内、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还包括远郊适宜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但因其是大都市的组成部分,耕地资源有限,土地市场价值高,具有集约、高效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
二是服务都市的功能复合型农业。作为特定区域的现代农业,它不仅具有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区位优势,而且更接近金融、科技、行政文化中心,易获得更多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为生产优质高效农产品,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和居民高端需求,并为迎合大都市宜居、休闲需求,由一二三产业延伸融合形成的多功能复合型农业。
三是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农业。大都市区相比于其他城市,是科技、资金、人才密集,国际国内交往频繁,辐射功能强的大都市,其农业区除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的基本功能外,以追求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对周边非都市农业区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展示等作用。
二、国外大都市区农业典型模式
(一)日本东京都——都市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
日本都市农业的空间范围一般是指都市半径2-3倍距离范围内的农业区域,并呈点状和片状镶嵌在日本大城市中,不仅起到了绿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还为市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优质蔬菜和水果等产品。2000年,东京都有农田9 000公顷,相当于东京都总面积的4.1%,在东京城区市内镶嵌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农用地有5 114公顷,为充分利用发展都市农业的有限空间,东京都内利用高产量的地载培养和水培种植,在利用土地面积最小的情况下,开发了屋顶菜园、都市农场、植物工厂等高效集约的都市农业新业态,实现了农业产量最大化,这种全新的农业模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对维护城市绿色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法国巴黎大区——都市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
巴黎大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 200万,已城镇化地区面积仅占21%,其余土地均为农地和自然用地。巴黎的都市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巴黎的都市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农用地种植新鲜的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品,作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以及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并且在自然保护区内除保护环境和文化景观遗产外,还保留了农业的大田生产和园艺农业。
(三)荷兰阿姆斯特丹—一现代设施园艺业集聚模式
阿姆斯特丹,荷兰首都兼最大城市,市区人口约110万,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是荷兰金融商贸之都。城市化发展导致蔬菜、水果需求增长,促进了城市周边包括花卉在内园艺业的发展。在阿姆斯特丹西南13公里处的阿尔斯梅尔市,是荷兰花艺的发源地,建有世界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该市场由5 200多家花农和花卉公司组成的股份经营集团,入驻有350家经销商、出口商、运输商,平均每小时1 500笔交易,年交易额30亿欧元,花卉种植、拍卖和出口逐步发展成为荷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荷兰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再次在阿姆斯特丹RAI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共有全球450家参展商。
(四)新加坡——都市農业新业态发展模式
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仅有807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人口553万,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大量依靠进口。近年来,新加坡提供了大约1500公顷土地,用于农业用途,并引导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的方向发展,其都市农业发展已经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现代农业科技园内不仅建设了生态走廊、蔬菜园、花卉园、热作园、鳄鱼场、海洋养殖场,而且展示了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这些农业科技园由政府投资,经营者付租金使用,租期为10年。现在,新加坡资助创建的这些具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功能的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都市农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结语
通过总结日本东京都的都市农业新业态、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现代设施园艺业、新加坡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典型都市农业发展的案例经验发现,都市现代农业作为特定区域的现代农业,它不仅毗邻城市中心区域、交通运输距离短,而且更加接近城市消费群体、更易获得更多资金、技术、政策支持,是大都市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面对城乡居民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都市现代农业在及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大都市区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有助培养大批家庭农场主、职业农民和高科技农业企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而且有力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开拓大都市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
[2]刘学瑜.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5
[3]孔祥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4]北京农学院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唐珂.荷兰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校内科研项目“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CSXY026);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金融系学科团队建设项目( 2018CSXY14);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育项目( 2018CSXY01)。
作者简介:宋艺(19 84-),女,四川绵阳人,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碳排放权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40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