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之萌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琪

  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多项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高考降低英语分值”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据北京市教委透露,2016年高考,北京市将在部分科目及分支上做出调整。调整核心内容为:第一,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第二,英语从150分调到100分;第三,文理科综合从300分调到320分;第四,数学150分不变。英语与语文的分值直接拉开80分。
  而实际上,在北京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之前,有关降低英语分值的苗头已然显现:山东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取消英语听力;江苏更是将英语“退出”高考……
  有人认为,这与现今西方国际地位下降、我国国际地位上升有关。而记者认为,这正是对自有文化精髓的一种回归。难道一个国家对自己本初的精华所在,弃之不闻,而大兴外语学习,甚至在人才的选拔方面,外语都是那一道道门槛,就是对的么?
  撇开我们的高考,且看我们的公务员选拔,我们的考研、考博,以及其他初试、复试要求,有多少明确规定英语成绩要在四级、六级,甚至专八以上。曾有考生直言,能否拥有考试资格,关键之关键就在于英语。
  “成王败寇”,英语说了算?对中国人来说,这是种悲哀。
  语言,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也只是语言的一种。
  关于教育,不能赶时髦,今天流行什么就去学什么,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可以从中汲取的东西太多太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千万不能让学以致用成为一种传说,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掀开历史的黄历,远有君道、孝道、师道,近也有厚黑之道。不知是我们的媒体只关注于社会负面,还是我们的文化在偏离的轨道上前行。曾有报道称,家长会上,家长们联名要求补课,遭到拒绝后,“大部分家长当场表示不满,甚至有的当场就急得哭了。” 批量化的教学生产线,犹如我们的建筑物,千篇一律,没有想法。
  我们在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升学”的路上,然而,我们却像那只一边在摘玉米,一边在丢的猴子,忙碌而无功。
  “学”,是升上去了,可是,我们学到的什么,让我们终身受益?试想,上学时老师教的毛笔字、国画,现在还有几人提笔?角落的吉他,又布满多少灰尘?而当前的火热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又让多少人觉得汗颜?恐怕,拿起笔来,那横、竖、点、撇、捺,连自己看了都要嫌弃几分。
  受教的大众,拿起锐物去刻上那笔笔“某某某到此一游”,这只是悟空教坏了我们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学而育人,目的不在于考试、升学、上补习班,拿各种证书。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使受教之人做好事、做善事。
  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共同决定着我们的后代是什么样子,国人走出国门的表现,不仅仅因为他想那么做,就那么做了,而是一种下意识,他在那时,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教育,不可功利,不可急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446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