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6・24”不是“5・19”(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6月23日周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事前事后,市场均以极大热情予以回应。据说在此前的周五,少数“先知先觉”的机构已经大举入市,带来一派“红色风暴”。至6月24日周一,与指数大涨的形势相配合,沪深股市创出了日成交817亿元的天量。
  如此升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市场的期盼看来相当强烈。我们听到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这次重要的决定表明政府爱护市场且有意启动市场,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又说,此次启动市场好处甚大,还包括了缓解银行和保险业的困境,因为银行的不良资产需要化解,而保险业也因为股市低迷少了利润。总之,政府有形之手在组织,所以股市一定要冲上去了,像1999年的“5・19”。
  “5・19”其实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最富有争议的章节之一。这里且不说“5・19”的教训以及专家们的评论,我们更需要强调,在当前将“6・24”当成“5・19”实属无限放大“利好”,根本缺乏事实的支持。遍读新华社的有关消息,包括中国证监会的答记者问,实在看不到在停止减持及原因的解释之外,有任何显示有意启动市场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对于稳定的诉求,当然是这次停止减持的直接目的之一。但谁都明白,经常性波动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政府停止减持不过是担心减持本身的复杂性会导致不稳定,但并未显示有意抬高指数来维持市场“稳定”。换句话说,此举旨在减少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影响,没有道理夸张成有形之手将以另一方式施加影响。
  可见,眼下常见的说法,把保护投资者利益与抬高指数硬性联系起来,好像只有政府“救市”、指数上升才是爱护投资者,显然是一种强加于人的逻辑;至于那些公然的夸张,认为政府如果“救市”就又救了银行再救保险公司、让经济变得好起来之类,其似是而非的内涵已经类同于庄家吕梁的“虚数填实数”之说了。
  现在许多分析将“6・24”之后的股市大涨看成不可抗拒的市场意志,进而预示暴涨、反转、牛市之到来。其实,资本市场虽然在本质上具有理性内涵,但其性格表现经常是乖戾的。从内在外在种种因素来看,我们更倾向于将“6・24”之后的市场表现看成资本市场的过度反应。过度之后会有回归,最终不可能完全脱离基本面,这个市场毕竟在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在现实中,当前市场基本面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从公布不久的2001年年报的情况看,中国1173家上市公司中,已经出现了业绩整体下滑、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等现象。虽然有权威专家分析指出,上市公司主营业绩事实上正在增加,其经营性现金流的指标也超过2000年;在剔除亏损企业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仅一成,如考虑会计因素影响,并无实质性下降,而且质量有所提高。但这不过是上市公司有希望发展向好的可能,真实的业绩终究还是要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既然按最好的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仅与上年持平,既然目前中国股市市盈率过高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就没有根据认为,股市在关注基本面的意义上有一往无前冲高的趋势。
  当然,中国的股市在当前确实具有强烈的上涨冲动而对正常的下跌简直不能容忍。这种现象与众多庄家特殊运作方式下的获利需求关系紧密。最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中科创业股票操纵案虽然因为主要被告缺席而有欠完整,仍然不失为解剖庄家操作行为的经典案例。从此案例即可看出,庄家们已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纵横捭阖、风头占尽,而其做庄成败,非常直接地与股价联系在一起。庄家有其极强烈的拉高股价的利益动机。一般来说,他们通过种种手法“融”得资金,借此拉高股价后,又靠抵押股票获取更多资金,从而以新的“融资”取代旧的“融资”。因为抵押股票时有强行平仓的合约,所以庄家所能容忍的股价下跌幅度只有10%~15%(以吕梁案为例)。而且,庄家们的手法要求轮换操作,反复循环,用新“融资”还旧“融资”,规模必须越来越大。一旦扩张停止,立即就要崩溃。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他们必须不断制造各种“利好”,让自己做庄的股票、自己关联的板块乃至整个大市有步骤地上升。而夸张市场下跌时可能“不稳定”,夸大“利好”出现时的力度和影响力,都是庄家拉升市场的必用伎俩而已。
  问题是庄家行为终究是一种“击鼓传花”,传到最后要有人接,不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国家银行。在一茬又一茬股市亿万富翁相继席卷而去之后,高市盈率套牢的将不仅是广大投资者,还将套牢整个社会。吕梁在中科创业崩盘前夕曾提出要“做多中国”,正显示了庄家得势后最终会“套牢中国”的结局。缘于此,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和必要来顺应和追随庄家,以今天的些许快感,换取明天更大的麻烦。
  有心人其实已有共识。“6・24”不应当也不可能成为“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0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