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资产管理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萍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给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要求。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搞好资产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资产 管理 改革
一、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开发、管理、使用的有效形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国有资产浪费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有的国有资产规模比较大,但人均水平比较低,供需矛盾突出;有的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资产购置和处置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家底不清,造成内部产权关系不清,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资产科目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资产标准体系不完善,还缺少系统的资产编配标准,各级出台的资产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资产标准覆盖面较窄,不少资产还没有编配标准,有的标准比较粗放,还有的标准已经过时,缺乏约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难以作为资产管理的基本尺度和法规依据。
二是产权登记不明确,资产清查不彻底,存量资产情况是实现钱物统筹的基本前提,也是做出正确财经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明确产权,摸清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分析资产余缺,根据经费标准,编制预算,安排资产购置处置。
三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不够紧密。事业部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财务部门也没有能力对事业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综合细化分析,导致预算编制缺乏量化依据,预算考核缺少考核依据,资产标准的制定脱离实际,预算编制脱离资产标准,各单位、部门之间资产标准差异较大,相互攀比现象滋生,预算执行难,从客观上造成了资产无序增加、随意处置、闲置浪费。
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措施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走投入少、效益高的现代化建设路子。这就需要合理吸收多种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一)注重发展,健全资产标准体系
目前资产增量不好控制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系统的资产配置标准。深化资产改革,必须尽快建立健全资产标准制度体系。所谓资产标准,主要是指各级、各部门根据编制人员实力、工作任务和经费数量情况 ,对各类资产配置的最高数量、价值限量、最低使用年限和有效性能等参数指标所做出的明确规定。建立资产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类资产制定标准,监督资产形成过程,控制资产有效规模,优化存量资产配置结构,调控增量资产有效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衡量经费支出合理性,管控行政消耗性开支,最大限度地增强现有经费的综合保障能力。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实施:
一是着眼精细化管理,注重建章立制。按照“保障需求、厉行节约、合理配置、综合平衡”的原则来把握,针对当前国有资产标准现状,统一规范资产标准的制定权限、程序和方法,合理构建体系框架。参照国外国有资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指导性资产标准与各单位实用性资产标准结合的资产标准管理体制,按照资产科目分类,制定单位标准、人员标准和资产价格、年限标准,确实使资产标准有据可依。
二是统筹计划,分步实施。在国家制定标准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先按照“循序渐进、逐级上报”的原则制定内部资产标准。切实解决一个单位应不应购置资产、购置多少资产和以什么价格来购置资产等现实问题。
(二)坚持以人为本,形成齐抓共管机制
一是大力宣传,提高认识。把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升到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治高度认真对待,开展经常性教育,大力宣传“钱物并重”、“购管并重”的思想,营造职能部门统管、企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能,成立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挂帅,财务、审计、纪检人员组成的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在统一领导下,定期开展资产管理的协调、会商、核实和管理。
(三)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动态管理秩序
严格落实产权登记制度,全面进行资产清查,完善资产处置程序,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
一是按预算配置资产。在资产配置使用中,必须以资产标准为依据,以预算为准绳,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充分考虑存量资产的状况,能利用的不再重复购置,多余闲置的科学调剂,必须增购的按照事业任务需要财力可能,在标准限额内安排,防止出现“超预算、超限额、超标准”行为的发生,真正实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是按程序处置资产。结合单位实际,明确资产在日常购置、使用、调剂、调拨、出租、转让、置换、报废等动态管理环节的责任、标准、程序、权限等资产购入时,先报财务部门审核,看是否超预算、超限额、超标准购买;资产报废时,必须由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共同确定后方可处置;调剂时,由财务部门提出调剂使用方案,经批准后进行,并由调剂单位给予被调剂单位一定经济补偿;接受资产捐赠时,及时上报财务部门登记入账;资产管理人员调离时,必须搞好资产移交,移交清楚方可办理供给关系转移。
三是按制度监管置产。用制度监管资产,是强化科学管理,防止资产闲置浪费,重复浪费,随意处置现象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将监督检查制度常态化,严格资产计价登记和产权变更手续,坚持资产定期盘点和稽核对账制度。要统筹财务、事业、审计、纪检等部门的力量,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并提出评价报告,对管理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管理问题较多的单位,要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2]王万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问题综述.石家庄: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0.8.
作者简介:樊萍(1982-),女 ,汉族,初级职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