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传奎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司治理架构逐步建立。社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和效果,也会影响审计机构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增值”价值的实现。
[关键字]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关系着审计目标的实现
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水平,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成为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
2.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现状和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在我国,作为审计质量核心的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关键问题,也是与发达国家差距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内部审计环境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得不到理想保证;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审计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这些都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内审事业的发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为必要。
二、重视内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内审质量提高的内部环境
1.企业高层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在企业组织架构上保障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对改善公司治理起多大作用。一般来说,组织地位越高,独立性越强,所起的监督作用越大。欧美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向总裁或董事会负责,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审计独立性。
3.保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人员素质的优劣对审计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人员招聘上要确保进入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的合理性,确保审计机构能够胜任内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审计人员自学和机构培训相结合,进行绩效考核,奖惩结合,提高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控制的常规化和规范化
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只有不断健全并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和内控措施,才能保证内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制度建设。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三是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三、严格项目实施,强化流程质量控制管理
严格的审计程序是审计质量保障的重要依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指内审机构为保证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质量,而制订的控制程序或政策,是从审计准备过程、审计实施过程、审计终结后三个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备是指审计机构为开展审计项目所做各项准备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准备主要包括:组建审计项目团队、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评审审计方案、开展审前培训、送达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问卷等环节。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审计准备间断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就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1.组建审计项目团队
按照审计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审计机构应统筹配置审计资源,根据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组建项目工作组和若干个审计组。保证审计组能够胜任项目开展。
2.制定和评审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内审部门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对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项目的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审计的业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审计分工的恰当性等进行评估,确保审计方案切实可行。
3.开展审前培训
项目实施前应对审计组成员就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审计业务知识、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审前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视频会议等形式,由项目工作组或审计组实施。
(二)审计实施过程的重要控制
审计实施是指审计组按照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根据审计准则、审计执业规范、审计流程的规定,严格遵循审计程序进行工作。
1.关于审计抽样、审计测试和审计访谈等环节
审计组应围绕审计目标,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风险评估情况,科学选取审计样本,控制样本误差,并对抽样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估,当抽样检查或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时,可扩大审计样本的数量,确保抽样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2.关于审计过程的记录环节
审计人员应以审计工作记录为基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客观描述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和缺陷,并附必要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机制。
3.关于疑难审计发现的会审环节
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保审计发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防止因审计人员能力水平、专业知识结构等限制影响审计判断。
4.关于审计报告环节
(1)审计项目报告应全面反映审计情况,注重分析审计发现。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效益、风险、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体制、机制与流程上存在的缺陷与薄弱环节,二是发现个案问题进而分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发现局部问题进而追溯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三是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理念、履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发现全行战略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与不足。(2)审计项目报告要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注重提出审计建议。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对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二是对改善业务流程、管理职责和提高经营效率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三是对促进经营管理者转变观念,有效履行职责,提高履职能力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
(三)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审计后续与跟踪是落实审计结果、强化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1.开展质量评估
审计机构应在审计项目完工后组织开展质量评估,总结审计效果与效率,评价审计人员履职情况,研究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程序,完善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跟踪审计整改
审计机构应持续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关注审计事项的完善,适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明确后续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后续审计就是要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后续审计是深化审计成果的重要推动措施,后续审计评价被审单位对问题整改的重视程度,厘清问题发生的制度、机制根源,引起被审单位的重视,保证审计成果切实得到运用;后续审计是检验整改结果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问题,移交问题,还要持续关注问题的整改,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审计成果的有效综合利用,促使被审计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管理水平提升。
总之,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实施审计全过程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李传奎(1980- ),男,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审计员,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7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