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延民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低效”现象。既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教学因素的影响。文章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对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45-02
近年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规模迅速扩大,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目前虽然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但从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因此,积极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析,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惑
1.社会转型导致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远比对前辈人的影响要小得多。虽然它还是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它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这种削弱一方面来自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阶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理解所导致的不切实际的“理想”构想在现实中的落空所带来的信仰危机。
2.文化的多元化致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化并存于同一社会时空,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蚀了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上发生混乱。这一切说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行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过于宽泛,各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设置上大都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一,教材体系的设置往往只注重逻辑体系的展开或历史进程的沿革,不能直面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政治性与知识性的兼容明显不够。其二,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求知的东西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学缺乏互动性。现行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思政课”现行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现行“思政课”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教师等同于书本,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结果使教学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变成文字游戏,教学枯燥乏味,使“思政课”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还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最终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加强教学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是事实,所以依靠单兵作战效果不好,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若干教案,同头课教师每人一部分备课,拿出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说课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做到每个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组织有效的说课,也是加强教研的好方法。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废止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课堂讲演、课堂自学、录像播映、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别处”的低效的上课方式,可以预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本章知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简要强调知识点,然后转向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观点或案例,在全班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性得到增强,教学目标自然也得到顺利实现。
3.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或者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4.改进教学手段。由传统模式向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障碍,使地球村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同一时刻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状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依然固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既无法用理论吸引学生的思想,也无法用信息调动学生的眼球,结果自然是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也更加贴近高职生此阶段思维跳跃性大、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从而因势利导,在“抬头率”提升的同时,真正使教学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入行动”的效果。
5.改革评价方式。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往往简单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即把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综合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必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有很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各个学习环节和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发展,主体意识、组织能力、责任感和创造性得到加强,合作意识、交往技巧、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形成,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等优良品格得以培养,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郑金州,陶保平,孙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严唤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3.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J].前沿,2006(3)
4.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学习时报,2004(5)
5.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0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