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企业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静
摘 要: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挖掘增加经济效益的潜力。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国企业都要切实改进会计体制,强化会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税法律法规,挖掘增收节支潜力,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会计管理 会计体制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7-02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投入、产出、成本、利润等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管理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正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挖掘增加经济效益的潜力。
一、当前企业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
1.会计机构设置:企业均设财务部负责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下分设财务科和会计科。
2.领导隶属关系:企业财务部负责人均归公司总经理领导,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80%的企业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4.会计管理以会计核算为主,会计预测仅有50%的企业使用。
(二)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代理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计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
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在目标、利益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信息成为决定双方切身利益的关键。现行企业会计体制模式是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权限在企业经营者,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档案关系、组织关系、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位升迁等等,都由企业经营者决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牢牢掌控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是现实的企业会计体制控制主体,这样弱化了会计核算的职能,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评主要是依据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经营者为了粉饰自身经营业绩,各种虚假会计信息便应运而生。
2.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弱化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法》规定,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济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就岗位职责分离、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财产清查、内部审计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在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中,经营者托词社会监督,为经营便利,往往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3.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具有中介性、公证性,并因其专业而具有权威性。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社会监督的有偿性和营利性。当前,社会监督机构众多,相互竞争激烈,执业水准参差不齐,道德水准更是堪忧。企业接受社会监督,是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是企业自身的需求,或者不是利益相关人的需求。社会监督机构对企业实施社会监督,也不是出于对企业会计管理水准的关心,而是出于自身赢利的需要。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会监督不力,流于形式是必然的。企业要求社会监督机构尽量简化审计程序,压缩审计时间,降低审计费用。社会监督机构也希望压缩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因此,社会监督机构和企业的利益在这些方面的一致,决定了社会监督是表面性的而不是实质性的,只要社会监督机构没有风险或没有重大风险,社会监督机构基本上都按企业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4.国家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的缺失。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单一型国有经济。许多非国有经济,如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使我国对企业会计传统的单一型外部监督即国家监督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深化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管理
(一)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事实表明,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会弱化企业会计管理职能,不利于发挥企业会计管理的控制、监督等职能,甚至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因此,有必要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我们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EO和CFO制度,CEO和CFO均由企业所有者委派,对企业所有者负责。企业会计机构由CFO领导并负责。这种企业所有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经营者对会计管理的不良影响与干预,有利于正确发挥会计管理的各项职能。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1.制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2.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
提高社会监督机构的执业水准和道德水准,增加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责任,以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
国家财政部门应担负起法律规定的国家监督责任,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国家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应实行“分级实施,对口负责”的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由财政部门内设机构按行业对口负责,采用抽查的方法实施。
三、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以提高经济效益
(一)充分发挥会计预测管理职能,强化资金管理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使用率。强化资金管理的要点是:做好财务预测,合理测定资金需要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资金存量,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周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如某集团公司针对所属各企业资金管理分散的情况,成立了财务中心,财务管理人员努力营造较好的银企关系,尽可能及时借入成本低的资金;将所属各级财务核算单位的资金统筹调动,实行资金管理“三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借贷款、统一调度,从而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既无沉淀、又无缺口;实行资金有偿使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能“管在有序中,用在刀刃上”,有效地降低了资金占用,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
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企业应该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用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挖掘节约潜力,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三)强化会计预算管理职能,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年初对生产经营的布局、产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分别进行测算,并编制详细预算,在年度财务计划中安排实施,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进行预算考核,使整个企业形成以预算导向的经营观念。在半年度结算后,应及时比较半年度实际业绩与预算指标,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业绩调整年度预算,使年度预算能够顺利完成,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四、结语
总之,企业是按照市场需要,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加强会计管理是手段,提高经济效益是目的,企业发展是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法制的健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明确会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加强领导者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科学的会计体制,规范会计秩序,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方恩慧.管理会计在制造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会计之友(中),2007(1)
2.郭伟琴.浅谈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现代商业,2007(4)
3.陈希圣.企业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
(作者单位:东营市城市管理局 山东东营 257091)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