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石油企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永军
摘要:石油行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行业之一。石油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市场。而且石油行业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特点,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态势下,中国石油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石油企业 市场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53-02
1993年,面对石油地质储量锐减,开采难度增大,人员劳动力大量富余的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旗下的中原石油勘探局。在面对绝境的情况下,开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也就是在一年,中国石油公司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 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
既然要“走出去”,就必须知己知彼,方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求得生存。经过近20年的国际市场洗礼,中原油田从思维观念与管理理念的嬗变,工作方法与操作模式的涅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迎合再到自觉遵循的跨越,经历了阵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试以中原石油勘探局为例,对中国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面对的机遇与风险,采取的战略与方针进行解读。
一、中国石油企业具备的优势与劣势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具有一些“先天”优势。比如,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石油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提振措施,加大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国内消费尤其是汽车下乡、家电下,等等举措,使得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石油石化产品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中国经济要保持快速发展,必须依赖强有力的以石油、煤炭为主的能源支撑,这些都为石油企业拓展海外石油市场,利用海外石油资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使中国石油企业纷纷抢滩国际石油市场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在上游勘探开发环节存在着技术优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石油工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技术装备、施工能力、创新水平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样以中原石油勘探局为例。该油田于1975年组建,位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之处,地质构造上位于东濮凹陷,地质断块多,藏油层分布不规律,给勘探开采造成了很大难度。也正是这种难度,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集全国之力,在谊油田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科技攻关会战,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大大提升了该油田的施工技术水平,在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原特色的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复式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以及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等配套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储层预测技术、欠平衡钻井和成像测井技术、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5年,该油田承担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的钻探施工任务。在空气钻井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为在国际市场上与石油强国竞争增添了筹码。
此外更重要的是,从1993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始,中原油田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以优异的施工业绩,良好的服务态度获得了施工国家的广泛认可,已基本形成了四大国际市场格局。116支石油工程服务队伍分布在世界12个国家,跻身国际30强工程承包商,被苏丹政府誉为“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所涉及的海外项目中。中国员工6000余人,雇佣的外籍员工达到4000余人,为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坚持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目前世界上石油剩余储量集中的沙特、伊朗、科威特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以及部分非洲和南美地区的国家与我国都有比较好的外交关系,这对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分析优势的同时,中国石油企业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最就是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造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虽然不断在海外石油市场进行开发,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客观。据资料显示,正常情况下石油生产成本应该在10美元每桶左右。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生产成本只有3.73美元每桶,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每桶为2美元,发现石油的成本更低,每桶约10美分。而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生产成本很高,平均在30美元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容回避的一点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之石油行业的国有企业身份属性,造成很多石油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管理惯例的要求,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企业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在全球经济环境中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海外市场的组织机构亟待完善,管理方式粗放,职工队伍冗员严重,影响了企业活力,加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行业开发投资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协作优势,这些优势为中国石油海外新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石油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必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第一,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出于对能源的不断渴求。使石油资源引发的地区战争与军事冲突将长期存在。资料显示,1973年的石油危机,2000年以来的海湾战争、美伊战争,均表明军事冲突与经济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后两次战争,就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石油能源而进行的战争。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远超出了商业的竞争,成为各国经济、军事、政治争斗的筹码。
第二,从地缘政治来分析,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不稳定、最为复杂的地区。这种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加大了地缘政治风险,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等地区,尤其中东地区的石油争夺为最。而这些地区。也恰恰是中国石油企业目前主要的海外市场。同样以中原油田为例,该油田的石油工程服务队伍进入了苏丹、伊拉克、卡塔尔等国家,而这些国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干涉、国内民族信仰等问题造成的政治对立与军事冲突、执政党与反
对党在能源开采及归属问题上的分歧等等因素,使这些国家的政局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政局动荡造成政府更迭频繁,使对国外投资者的政策法规不连贯,加大7海外投资的风险变数。而且,当外国石油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所在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所在国就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经济保护主义等政策,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跨国公司的经营。
第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鼓吹的所谓“中国石油威胁论”。造成了石油竞争的不公正因素,也客观上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的市场风险。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制造和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将国际油价飙升归因于中国增加进口,蓄意将中国石油进口问题过分“政治化”。将石油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对海外石油开发权的公平竞争,有些人对中国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资源的偏见和戒心,无疑提升了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不公正因素。
第四,石油国家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必然会造成世界石油市场的重新洗牌,由于部分产油国的政局不太稳定,法律尚不健全,能否真正遵守舍约、保护外国企业的资产还是一个未知数,假如这些国家发生国有化运动,必将威胁到中国石油在这些国家的产权,从而影响投资计划,问题严重还可能使公司以前的投资全部付之东流。国有化对能源市场的重新洗牌加深了国际政治在能源领域的争斗,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新项目开发时不得不考虑国际影响。
三、中国石油企业的出路及对策
一是要明确优势主业,优化资产组合。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要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国内贸易等经营业务的关系。资本经营越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只有搞好生产经营才会使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拥有最基本的、最可靠的发展平台。否则就会陷入资本经营的误区。要抓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委内瑞拉、加蓬、埃及、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苏丹等国2004年与我国签订的石油合作协议,抓住机遇,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手段,实现与产油国的合作,逐步与这些国家通过资本运营、共同开采、联合运营等方式关系,实现油气进口的多样化、多元化,优化资产组合。通过资本运营,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拥有多个海外产油区。但是,很多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项目的早期收益已经让先前的开发商获得了,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得到的是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后期项目。外采的扩张之路,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如何获得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初始投资项目,至关重要。当然,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进行海外资本运营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国际石油资本的大规模并购和重组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减少负面影响,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未来可以考虑同其他国际石油巨头建立一个投资同盟,降低经营风险。此外,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可通过购并、参股方式与产油国合作,直接利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实现与产油国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在内部信息管理上,中国国家石油公司需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优化人才管理。在成本管理上,一方面既要兼并、吸收优质资产,又要进行资产剥离。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战略匹配程度,优化全球资产的资产组合,充分发挥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成本,重点在集中勘探、提高机构效率、改进工作业务流程、优化作业来提高单位产出的资本效率,把产量的提高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合起来。在资金管理上,要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妥善处理好公司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汇率风险等方面的问题,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在生产技术管理上,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明确科研开发目的,一切要为了生产服务,重点研究怎样快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是要注重跨文化建设。中东地区一直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油气源,但是大部分地区和国家不满西方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都希望减少在民族、政治和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我国外交的政策保持中立,因此中东地区大多希望同我国开展进一步的石油合作。但是这些地区,地缘政治非常复杂,民族宗教信仰各异,亲英美的势力、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新兴改革派、政治激进派鱼龙混杂。主营海外业务的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将面对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如何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在海外复杂的环境下运转得更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把公司的生产业务和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将跨文化建设纳入公司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围绕跨文化建设形成公司发展的区域责任感、商业运行的责任感,获得产油国的支持,譬如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各项公益事业,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积极融入当地文化,最终获得当地群众的支持。避免民族抵触情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