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玉兰 韩芳 李松

  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房地产估价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证调查其教学效果,分析其所在问题。并提出教学管理的相应建议。实践证明,通过深入开展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有效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房地产估价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21-02
  
  房地产估价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它既系统介绍房地产估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究确定其教学模式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估价能力得到培养,尤其是让他们的市场调查能力、估价报告撰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实证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对2006、2007年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房地产估价课程的授课,发现单纯理论讲授课程效果不佳,学生对房地产估价课程认识浮于表面,内容的理解、估价的操作均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如何建立学生对房地产估价微观层面的全面认识,成为本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实效性,笔者本着能得到客观的、学生坦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在该门课程授课完最终考核成绩公布后的背景下,从新疆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61班和072班,以及科技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72班学生对2009-2010学年下年度的房地产估价课程做“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问卷占到92.56%,统计结果详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认为重要的占到83.15%,且学习目标普遍明确(由于考取房地产估价师受到工作年限的限制,主要以获得学分为主要目标,并为以后考证做准备),同时认为考核形式呈现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案例教学丰富度、模拟实践条件、行业实习指导程度方面都认为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该门课程教学中有诸多亟待懈决的问题。
  
  二、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课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在以往教学中呈现出偏理论而轻实践,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以下不足。
  1.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现实距离。房地产估价课程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内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而实践教学受教学资源等制约,校内外课程实践不足,因此其授课过程多采用理论授课―课程实习的短渠道教学模式,出现学生理论知识含混不清,行业实践理解不深的现象。知识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了解、理解、实践内化、提升理解、巩固的循环积累过程,丽缺乏实践积累的短平快模式无疑会给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在设置上有一定偏颇。授课中偏重于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评估,忽视对农村房地产尤其是农用地的价格评估,而我国农用地的商品价值属性正日益显现,农用地的价格评估工作将全面展开,因而加强其理论教学十分重要和迫切。同时估价方法的讲授并不全面、完整。现实经济活动中已产生许多较为实用的估价方法,它们各有其独特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大都只限于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假设开发法等几种一般性较常用的估价方法,对于其他运用较少的估价方法则很少加以讲解。
  
  3.案例教学内容不完善。本课程主讲教师为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采用广泛搜集估价案例添加到授课过程中。往往针对某一章节内容进行相关管理案例的剖析讲解,以增加理论内容的实践性。由于整体实践目标的缺失所收集的案例内容显得不够完整和系统,对专业课程目标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不足其效果也不甚理想。
  4.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条件缺乏。传统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受到经费、场所、人员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只能停留于课堂学习、课外作业、课后考试的教学运行模式,学生的房地产估价业务操作能力相对低下,走向社会后不能较快地独立开展正常的房地产估价业务。平时虽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涉及一些估价案例。但目前本校既无模拟评估实验室。也没有进行价格评估所需的大量专业资料。实践条件缺乏,学生很难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抽象,且大多存有想象空间。这样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实地情况,选择估价方法进行实地查勘、测评、考查房主的实际情况,进行想象式的演练,缺乏实战性,对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仍然很茫然,无从下手实际业务。
  5.行业实习指导力度不足。目前本课程理论授课结课后进入专业实习阶段,所涉及的社会企业岗位主要有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市场调查业务员,由于各自职能分工差异较大,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对学生行业实习实践的指导基本处于微乎其微状态,实践课程学习的整体效果较差。
  
  三、实行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工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承担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从事实际评估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撰写专业论文或著作。激励教师增强科研和生产能力,使教师正真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授课教师应把自身尽快转化成专业执业人士,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性学术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获取信息,提高专业技能,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目标。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及时选用内容较为系统、全面的教材。不受教材内容设置的局限,开放性地引导学生学:目掌握有关房地产估价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教学内容应适当增加农村房地产尤其是农用地这一估价对象的内容,以适应实践发展对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及时获得和发现房地产估价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问题,并将其中有益的部分不断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让学生及时而充分地了解并掌握这一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进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性。
  3.全过程案例式教学法,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所谓全过程案例教学。是将房地产估价案例教学的思想、观点、方法、手段综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使之联结为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教学过程体系。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课内讨论、考试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改变过去固有的教学方法,以估价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和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拓宽对实际估价业务的分析思路,增强其随机应变、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全过程案例教学也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迫使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房地产估价实务活动,加强平时的案例资料收集和积累,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内容,注重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
  4.建立房地产估价模拟实验室。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建立房地产估价模拟实验室是将微观的估价活动搬进实验室进行实境模拟,将估价案例教学实证化、动态化。它弥补了传统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方式的缺陷与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实务,提高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由于建立房地产估价模拟实验室需要一定的现实条件,因此校方及授课教师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如何改善教学手段及环境。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去收集与房地产价格评估有关的各类专业材料、专业图纸、数据信息等,并配置必要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运算a
  
  四、结束语
  
  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性。也要讲究艺术性。教学方法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互补性等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是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教师上课。不仅要像演员那样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把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表述出来,更要向导演那样,综合考虑学科(课程)特点、教学目的、学生水平等因素,依材选法、因材施教。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做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