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部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新荣
摘 要:文章首先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概述开始入手,介绍了内部审计的涵义,接着论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以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其次在现实中寻找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外部化 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8-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企业风险意识增强,企业管理层将越来越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及风险的管理,使得内部审计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内向性增值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内审部门,在人才、技术等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审的要求。这种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为了解决企业监督管理与内部审计自身发展不足的矛盾。我国借鉴外国经验,引入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念并开始对这种方式进行探索。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涵义
内部审计外部化,又称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表现为:第一。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配合:第二,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或其他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部化,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宽泛。最初一般包括审查新的计算机系统、舞弊调查;成本研究、评价特定的内部控制系统等,后来逐渐发展到将所有内部审计业务整体外包出去的“全外包协议”。在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产生与发展都较西方国家晚一些。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否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某个项目或某个部门的专项审计。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
1.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并且在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这一点是仅仅服务于单个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所不能及的。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其他的企业。
2.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外部化可降低企业成本,一是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二是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三是降低雇佣成本。外部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在相同的价格下,企业可以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
3.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机构代表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却因内部审计机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隶属关系而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其实际工作和管理层也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外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他们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委托事项进行审计,其工作只对委托人负责,因此能够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
1.可能使大企业重要商业机密泄露。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要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来对企业进行一些业务咨询与管理服务,外部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企业的部分核心秘密,对于企业来说,这些秘密的泄露有可能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虽然企业与受托方签定有书面协议,但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企业又必须将包括其战略性管理在内的全部内幕信息告知会计师事务所,因而无法杜绝泄漏商业秘密的风险。
2.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问题。如果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既做内部审计又做外部审计。其在形武和实质上的独立性都将受到质疑,管理层将会丧失客观的信息渠道。当企业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业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外部的服务机构,就要求外部的审计员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的独立性。外部审计人员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这种心态能使审计意见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任何因素的影响,使人能公正行事,保持客观和职业谨慎。外部审计人员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致使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合力推定外部审计人员的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威胁。
3.放弃了内部审计自身的优势。由于委托契约的不完备性,外部审计师一般只在约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可能削减审计计划,减少工作量,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帮助管理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像企业内审人员那样置身于企业之中考虑这些问题,提出适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4.破坏企业内部监督的整体性。虽然内部审计部门是相对于企业其他部门独立出采的一部分,然而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的连续性和相关性使得财务评价、质量检查、管理监督等职能都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内审作为一个内部监督而整体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全面外包还是部分外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部监督的整体性,影响监督效果。
四、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措施
1.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外包形式。内部审计外部化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资源配置的问题,怎样才能将自身优势与外部审计力量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二者的优势呢?目前,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四种实现形式,即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部审计总体外部化。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性,一般来讲,在考虑支出成本因素的基础上,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国家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外部审计师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企业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时应考虑公司特点、法律环境、委外资源、公司治理、知识管理、整合能力等自身情况,结合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
2.保持良好的内外沟通。企业管理层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交流,充分表达自身的要求,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向外部审计师提供企业的信息,尽可能缩小外部审计师工作效果与内部管理层预期之间的差距,使其I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仅仅是来帮助他们弥补其工作领域的空白,消除内部审计的担忧,增加内外人员之间信任感,使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接纳外部审计师,从而充分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成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
4.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部审计服务自产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5.要做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控制。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过程中,企业要着重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机构选择、合同审查、监督控制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适当引入外部专业机构的内审服务,将企业非核心管理职能外部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内审独立性不高,专业人员、技术、硬件设施缺乏的瓶颈问题,提高内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不再需要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化并不一定将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全部交给外部审计人员,而是将特定的功能或某一部分承包出去,使得企业自己的内部审计队伍与外部审计并存且互相合作。如何搞好内部审计外部化,使内部审计资源与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个复杂的综合分析过程。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外部化。才能有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最大发挥,做到社会资源的真正有效配置,使企业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