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小企业的培训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全清华 杨晓华

  摘 要: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上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巨大的培训投资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但是,投资与风险并存,中小企业由于培训风险管理不完善,导致企业培训面临着诸多风险,有的甚至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文章通过阐述当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培训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培训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69-02
  
  一、引言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的一般性质,它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是能够带来新的价值增值的一种投资活动。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生产性投资行为,正常情况下,其投入产出收益大于物质资本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纷纷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但是,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就必然有风险,风险并不可怕,关键的是要找到防范和规避培训风险的措施,减少培训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因此,文章谈谈中小企业的培训风险管理。
  二、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培训风险
  1.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最大的风险,它不但使企业的培训投资得不到回报,而且使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水平。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有个人因素,也有企业因素。个人因素方面,一是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希望获取更大的发展机会,当其愿望得不到企业的满足时,就逐渐产生了离职倾向。二是有的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正当,培训动机不纯,其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工作,而是为使其再次求职更具竞争力或优势,为跳槽作准备,一旦培训结束后,就会选择离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方面因素,一是受训人员的选拔不够慎重,二是培训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培训后,技能和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企业却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提高其薪酬福利待遇。
  2.培养竞争对手。当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仅能掌握一门或少数几门的专业技能,因此,流失人员最终都流向与自己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及与离职企业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导致本企业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培训的人才却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服务。不仅使企业的培训投资行为得不到培训收益,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培训投资越大,损失越大,而且增强了竞争对手,消弱了自身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和骨干人员的流失对企业影响更大。同时有可能因为流失到竞争对手企业的人员薪酬福利待遇高于本企业待遇而造成连锁反应,出现“一个人带走一批人”现象,没有离开公司的员工也将出现不满情绪,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下降。
  3.培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从企业的角度讲,培训员工是为了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大的收益。但在实际的培训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其中有诸多因素,有的是由于培训之前没有进行需求分析,培训目的不明确,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与员工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目标相距甚远,造成员工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影响到了培训效果;有的是培训课程设置没有与员工的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相结合;还有的是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场地选择不当等。但不管何种因素造成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都使企业蒙受了较大的损失。
  4.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保密难度大。专利技术与商业秘密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由于培训风险管理不完善,有可能增加专利技术与商业秘密的保密难度。专利技术与商业秘密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利用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依靠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来保证自身在同行的竞争优势。而利用专利技术与商业秘密需要企业部分内部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这就不得不对部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现代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在商业秘密、专利技术方面异常激烈,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对手企业的商业秘密、专利技术的情形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诱惑、欺骗以及人才的流失使这些经过培训知道企业的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人员泄密的几率增大,企业专利技术、商业秘密保密难度加大。
  三、中小企业的培训风险防范措施
  1.重视受训人员的选拔。企业的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新进员工,转换工作员工,不符合工作要求的员工和有潜质的员工,每种类型的员工,企业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机的选择都应不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从业者的职业意识普遍不强的情况下,对企业的骨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前,一定要充分考虑他们流失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同时,培训前应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的,了解拟受训人员的现状,统一选拔标准,防止员工把培训作为跳槽的机会,造成企业人财两空。
  2.加强培训全过程的控制。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培训制度不健全,外部培训员工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把员工送出去就完事,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员工在外受训期间,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及时与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取得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的培训心态,同时保持与受训人员的联系,加强与受训人员的交流,一方面可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受训人员的期望,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员工流失。
  3.完善培训激励制度。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投资行为,企业付出了人、财、物等资源,但是员工自身也是投资者,在培训期间,其也付出了时间、精力以及心理损失,如忍受孤单、寂寞等。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总是期望能够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如果给予的回报不及时,培训前与培训后结果一样,员工就会通过跳槽选择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在员工培训后,要结合岗位任职资格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职位升迁或提高受训员工的报酬等方式及时肯定员工的培训努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条件的企业可采取股权激励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增强受训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该激励方式已被实践证明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
  4.正确选择培训时机和培训项目。选择正确的培训时机和培训项目可有效防止新员工培训后的流失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可见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3日通知企业即可,其他不需要任何理由,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很大的离职自由。新员工刚进入公司,其对企业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完全认可企业文化,企业与个人都还处于双向选择阶段,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员工离职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企业不应选择在试用期内对新员工进行周期较长、培训费用较高的培训。但是新员工是企业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招聘进企业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且新员工都是企业经过挑选比较满意的人才,其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同时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的是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不知所措、失望、沮丧、孤单、寂寞等负面情绪,人才流失风险很大。因此,需要对新员工及时进行入职培训,让新进员工尽快进入角色,融入企业,增强其归属感,减少新员工的流失问题。
  5.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协议是防止培训风险特别是人才流失的有效约束手段。企业应与培训周期较长,投资费用较多的受训员工在培训前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培训费用的负担,培训期限,受训人员培训后应在企业的服务年限,违约责任的赔偿等。签订培训协议将在受训者的心理产生较强的心理影响,使之慎重对待培训,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加强对自己的约束,防止一些职业道德较差的员工参加培训,同时也使企业有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保障。一旦受训者违反培训协议后,企业可以根据培训协议要求受训人员承担违约责任。当然,企业在与受训人员签订培训协议时,应做到公平、公正,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合法。

  6.合理分摊培训费用。人力资本投资者往往并不是投资的唯一受益者,投资与收益并不完全一致,且人力资本投资一旦发生便不可撤回,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投资风险。现在员工的培训费用特别是长期培训、高新技术培训的费用很高,中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如果完全由企业负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企业应考虑与员工合理分担培训费用。对于基础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基本素质为主的培训以及一些选择性项目,应以个人投资为主,企业部分负担;对于高层次和有较强针对性的有关培训,则以企业投资为主。同时在费用承担的方式上可以灵活地执行,对于以员工投资为主的培训项目,可以先由员工支付,待培训完成后,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在一定年限内将员工个人支付的培训费用以奖金等方式归还给员工,不仅可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增强了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7.依法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企业一方面要完善内部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保密制度,增强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同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因此,企业可以与员工通过劳动合同或签订协议来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
  8.建立员工个人诚信档案。当前,全国银行系统建立了个人诚信系统,这对维护银行资金安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随着国家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越来越需要了解一个员工的业绩和诚信方面的资讯,如财务方面的(是否有恶意透支),法律方面的(是否有犯罪记录),职业方面的(教育背景、过往工作表现)等。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提供了条件。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互联网,可把个人的诚信资料置于网络的监督,同时公布于社会,置于社会大众的监督,并配以相应的处罚措施。在实践操作中,员工诚信档案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记录,对员工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关键事件、所受奖惩、离职原因等信息详细客观地记录,不作任何主观评价。员工离职时由企业将其诚信资料上传到企业网站,新的用人单位需要了解该员工过往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记录时,或者员工本人需要以自己过往的记录来证明本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时,可以打开诚信档案的内容便可以查看。员工诚信档案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缺乏诚信员工的约束,使其对培训后就离职等不诚信行为有所顾忌,增加其为不诚信行为付出的代价,从而减少中小企业人员的不合理流动,同时为那些诚实守信的员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9.创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的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指出,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以下五个方面的修炼,第一,自我超越;第二,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建立共同愿景;第四;团队学习;第五,系统思考。在学习型组织,员工能够自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企业要设计出鼓励员工不断成长的个人职业生涯,帮助员工不断建立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员工自学,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由于企业与员工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增强了员工的自学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投资,防止了企业的人才流失。
  四、结语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在人力资本上一项风险投资,它可能获得超值的回报,也可能使企业人财两空。企业不能应为培训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就不投资或减少投资,这对企业是极其不利的,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必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培训风险只是其中之一,在认识到培训存在的风险之后,企业的管理者们应根据风险情况积极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防止培训风险的发生或降低培训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刘仲康,郑明身主编.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方远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 318000)
  (责编:吕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