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本冗余管理:好年景多存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远果

  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资本冗余管理来提高融资效率和资本补充能力,从而避免经营过程中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市值管理水平
  
  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中国2009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增速较快,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增速达31.7%。国内银行业在经过去年的快速扩张之后,资本消耗较大。同时,鉴于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监管部门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资本充足要求。因此,上市银行普遍面临再融资补充资本的问题。据测算,2010年国内银行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将在千亿元以上,这一问题受到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伴随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内银行业也处于快速扩张之中,因此资本消耗一直较快,面临持续补充资本的问题。由于再融资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时机选择问题,在资本市场不同周期阶段,投资者偏好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再融资的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是经常困扰上市银行的一个问题。
  在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资本的运用与供给。在资本运用方面,银行业应加快经营转型,改善资产和收入结构,努力降低资本消耗;资本供给方面,应积极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增强内生的资本补充能力。进行外部融资时,存在如何提高融资效率的问题,即现有股东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等量资本的问题――上市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资本冗余管理来提高融资效率和资本补充能力,从而避免经营过程中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市值管理水平。
  
  逆周期资本运作利器
  
  所谓资本冗余,是指在满足资本充足率目标后的剩余资本,或者说是资本的储备、蓄水池。剩余资本与目标资本的比率即为资本冗余度。例如,如果资本率充足率目标是10%,将资本率足率提高到12%,资本冗余度即为20%。
  资本冗余管理的实质是关于逆周期进行资本运作的问题。通常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银行盈利较好,净资产收益率(ROE)也较高。同时,资本市场也可能处于上升阶段,对融资的吸纳能力较强。这个阶段是银行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较好时机。即使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达到目标,也可以考虑在此时适当提高资本冗余度,虽然股权融资增加了股东权益,但ROE仍有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经济处于下降周期时,银行则可以利用冗余资本进行积极扩张,以提高其长期价值。这包括以下三个途径。一是积极扩张业务。由于银行已在经济上升周期募集了充足的资本,可以在经济较为低迷阶段适度扩张业务。二是积极并购其他金融机构。当经济处于下降周期时,将有不少金融机构会陷入经营困境。资本充足的银行则可借机积极并购,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收购优质资产。这对走向综合化经营的银行尤其重要。中国银监会2009年11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资本投资应从商业银行资本金中全额扣除。资本充足的银行将有更多并购其他金融机构的机会。三是回购。在经济下降周期,资本市场滑落,银行股价大幅下跌,如果银行资本冗余度较高,又无上述两种扩张机会,就可以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提高每股盈利水平。当资本市场转好时可以更高价格发行新股,以提高股东权益。
  面对国内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冗余管理非常重要。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银行业也处于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期。如前所述,商业银行当然应尽力优化资产和收入结构,最大限度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降低资本消耗。但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格局下,仍需要适当补充资本来支撑高速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其次,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会受到诸多限制,融资周期较长,特别是当资本市场处于低迷期,监管部门会严格限制融资行为,而上市银行再融资往往数额又较大,市场更为敏感。第三,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自身的资本补充能力也在下降,如果出现资本不足、资本市场又较低迷,补充资本较为困难,往往较为被动。国内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已有诸多教训。
  
  中信证券的低买、高卖
  
  在中国金融行业中,中信证券是近几年进行资本冗余管理和逆周期运作较为成功的案例。
  2001年以后,中国股市步入长达5年的熊市。上证综指从2001年6月14日的最高点2245点一路跌至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点。股指不断下滑,证券行业惨淡经营,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信证券的反周期收购不断高涨。
  2003年10月,中信证券以1亿元收购万通证券30.78%的股权,至2004年底,中信证券持有万通证券73.64%的股权。2004年9月,中信证券展开要约收购广发证券的计划。一个月后,这场股权争夺战以中信证券失利告终。但是,中信证券步步为营的收购行动并没有终止。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出资16.2亿元持有新公司60%的股权。2005年9月,中信证券启动收购金通证券的计划。一年之后,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正式成立。
  借助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中信证券一举确立了其行业龙头地位,营业部数量从当初的45家增加到165家,总资产从2003年底的118.1亿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636.3亿元。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股市由熊转牛。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策略也发生了转变。上证综指从2006年8月初1500点附近一路上扬,至2007年5月底,上证综指达到历史最高点4335.96点。这段时期,中信证券开始连续融资。
  2006年6月,中信证券定向增发5亿股,募集资金46亿元。
  2007年8月,中信证券增发3.34亿股,募集资金总量约为250亿元,增发价格为每股74.91元。据统计,中信证券此次的增发价格刷新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高发行价,融资额也创下了公开增发融资额的新纪录。两次再融资,中信证券用较少的股权获得了较多的资本,并且融资过程中也未遭遇到明显的市场阻力。
  正是通过加强资本冗余管理,采取“低买”和“高卖”的策略,中信证券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大幅度提高。中信证券的总市值从2003年底的194亿元提升至2007年底的3900亿元,仅4年时间,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增长了近20倍。
  多次融资后,中信证券资本储备充足,尽管近两年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公司未再进行融资,但其各项业务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在经纪业务、股票承销、债券承销、股票销售交易、债券销售交易、基金管理、研究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与之对比,在2008年上半年,国内两家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由强至弱发生转折之时提出了大额再融资,结果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和广泛的质疑,最后终因市场的低迷而不得不放弃。
  可见,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不能仅仅关注自身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还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把握好再融资的时间窗口,应力避在市场低迷期大额再融资。但在资本市场繁荣期,即使资本充足率能满足短期发展的需要,也应科学合理规划未来若干年业务扩张和并购的资本需求,尤其要保证在未来资本市场可能的低迷期内也能满足经营和发展所需的资本,并拟定适当的融资工具组合方案和计划,适时抓住机遇补充资本,达到合适的资本冗余度,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本实力。
  作者供职于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7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