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踪反洗钱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志成

  对于反洗钱,目前,人民银行和各级商业银行已经有严密的大额资金往来监测系统,人民银行还有专门的监测分析跟踪机构,重点是监视资金出入境。问题是,真正的大规模洗钱都是通过地下钱庄,其中绝大部分是不需要资金出入境的。也就是说,存款账户上只有境内往来,没有出境记录,而大额资金却已洗干净。近年来我国地下钱庄跨境转移资金的主要流程和规律是,在境内外同时开立多个银行账户,或与境外银行机构合作,利用境内外的“客户”账户(包括新建账户,这个线索很重要),通过电话和传真方式确定汇率、账户和密码后,再通过境内外银行转账或者网上银行交易完成资金转移。必须强调,这一过程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并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跨境汇款,从而逃避了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系统对外汇及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监测。
  洗钱的过程需要两个最关键的支持,这也是洗钱的最重要特征:一是资金往来必须在国内实现隐身,隐身到哪里,地下钱庄。很显然,地下钱庄是洗钱的关键环节。二是洗钱与热钱对冲,或曰,洗钱依靠热钱,热钱是洗钱的“姐妹花”,只要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的预期,热钱进入中国就会与洗钱出境联袂上演“变戏法”游戏。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境外资金希望进入中国,但被监管,而国内很多犯罪资金需要走出国境,也被监管。怎么逃避监管,通过地下钱庄即可,境内外都有地下钱庄的机构,资金就不用进出境了,打个电话就完成。通常情况下,境外资金进入国内需要的不是外汇,而是人民币,需要的不一定是现金,而是人民币资产,最好是企业。那么,只要将相等数量或任意数量的一笔外汇存入地下钱庄在境外的账户,然后在境内的金融机构或者证券公司开一个人民币账户或者股票账户,很快就能看见相等的人民币资金“到账”了。这种操作甚至可以完善到企业并购――你将钱存入境外的地下钱庄,境内的某个企业就是你的了。相对应,国内的赃款到境外,人民币没有用,地下钱庄可以利用境外的热钱,将外汇资金直接给境外的犯罪分子。操作中很方便,因为每天都有大批想将外汇兑换成人民币的人,热钱在境内拿人民币资金,赃款洗钱则在境外拿外汇。这种双向的需求导致了对冲。因此可以判断:热钱是洗钱的“孪生姐妹”,人民币长期的升值预期催生了源源不断的热钱,也为洗钱提供了方便。
  没有地下钱庄无法洗钱,热钱也进不来。但地下钱庄在哪里?这个问题很难说清,但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地下钱庄仍然有迹可循。首先排除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然后排除一些经营管理水平很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再排除一些金融秩序比较好的地区的民间金融组织,而那些金融秩序不好、高利贷泛滥、民间金融机构又很多的地区,往往成为滋生地下钱庄的温床。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金融组织成立,对地下钱庄的监管自然越来越难。地方金融组织为什么会成为滋生地下钱庄的温床?人民银行的汇兑系统不是“包罗万象”的,一些资金会脱离银行间汇兑往来系统,突然间蒸发。地下钱庄的工作就是让“赃钱”辗转腾挪,“上天入地”,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干净”资金“招摇过市”。
  但洗白还不是洗钱的最终目的,犯罪者最终是要将洗白的钱财装入囊中,即需要拿到现金。因此地下钱庄往往具有需要大量提取现金、兑换现金的特征。
  以上分析可以勾画出打击洗钱的范围、对象和手段的大致逻辑:对倒来倒去的资金,尤其是快速倒账的资金往来必须严加注意,对突然间消失的大额资金必须严密追踪去向;对金融秩序混乱地区的民间金融机构要严密监控,以及对提取现金量很大的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反洗钱主要监控的地区应该是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往来,一些偏远地区突然间民间金融很发达,社会资金容量远远超出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就需要格外警惕。
  网上银行洗钱是最近兴起的高科技洗钱方式,很多人认为它一切都在网络上操作,很难监管,其实也不尽然,通过电子化的监控系统追踪电子化的资金往来应该更容易。关键是要摸清楚网上洗钱的特点,即突发性、密集性。一个长期沉寂不动,或日常资金往来很小的账户突然间出现大量且密集性的资金往来,电子监控系统应该有敏锐的反应;一些新建立的账户,一下子就有很频繁的资金往来,也需要监控。其实,控制网上洗钱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从“了解客户”入手,银行可以对不了解的客户自动拒绝付款,尤其是大额资金汇兑,频繁地资金汇兑。商业银行之间应该有默契,即一家银行拒绝过的客户,其他的银行都应该有所警觉。
  反洗钱的确很难,目前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也的确存在不利于反洗钱工作的缺陷,尤其是现在反洗钱的成本很高,抓不住要害,很多基础条件也不具备。比如我国还没有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不知道最危险的人群在哪里;人民币持续升值又导致热钱源源不断,地下钱庄泛滥;还有我国的现金管理几乎是全球最松的国家,提取和使用现金没有严格的监管。要想将热钱和赃钱进出境遏制住,改善大环境最重要。(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