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璐
[摘要] 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约束机制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力图从国家、市场、企业三个层次上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约束机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搞好企业,经营者是关键。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保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些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了越轨行为和短期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1]。
一、我国国有企业约束机制现状
在约束机制上,由于所有者缺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人真正享有国有资产经营的所有者权利和义务,因此也就没有人行使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从而使得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也难以实现。这使得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的力度远远大于内部加外部的监督和约束,经营者有条件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职务犯罪。
二、国有企业约束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而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代表全体人民来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和承担所有者的义务。但是由于全体人民的所有权是不可分割的,虽然企业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企业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国有企业的真正所有者,造成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造成了企业所有权无法得到落实,形成所有权虚置的现象,也就是没有人享有所有者的权利,也没有人承担所有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国家和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来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但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抽象的国家和政府并不是具体的法人或自然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没有具体的法人和自然人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并不是国有资产真正的所有(接下页)
者,而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委托人的切身利益并没有直接关系,委托人可能因此而疏忽了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甚至可能有意的放纵经营者的各种不良行为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企业的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不力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国家股仍然居于“一股独大”的地位,股东大会这种松散的组织形式难以真正使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执行董事占据了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会与经理层往往合二为一,董事会被经理层控制;董事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等一些原因使得董事会难以起到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虽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监事都是由国务院直接行政任命的,但是由于监事往往同时在多家单位任职使得监事对任职公司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的关注程度下降,监事会也无法发挥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约束作用。
三、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的对策
(一)国家层面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在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上做出如下努力:
首先打破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行政任命制,实行市场的自由选聘制。疏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进出通道:允许非国有企业的优秀经营者能够平等竞争进入国有企业担当经营者,建立经营者的淘汰和流出机制。
其次建立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存在,意味着经营者经营企业业绩的好坏,决定了他们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的价格和就业,因此能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经营者会努力制定和执行对企业所有者有利的经营方案,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企业价值。国家应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全国范围内所有行业中流通;建立健全企业家网络信息系统,克服企业家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企业和经营者能够更好的双向选择;建立科学的企业家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企业家市场准入的管理。
最后国家应该在全社会提倡经营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市场层面
完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提供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信息,它反映了股东对企业的预期,投资者可以通过 “用脚投票”的方式,对经营者的业绩表示肯定和否定。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发挥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三)企业层面
国有企业内部应该加快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和建立起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经营者监督、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加大对经营者的约束强度。
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通过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真正起到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作用。董事会应重点监督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与落实,董事会除了应包括股东代表之外,还应引入独立董事;监事会的成员应该由法律、财会、审计、金融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形成对企业经营者内外相结合的监督约束。
参考文献:
[1]陈佳贵,杜莹芬,黄群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2.
[2]罗辉.国有企业制度与管理革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