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卫东:“触网”十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 熙

  自1997年正式成立文翰,王卫东追随互联网已经十年有余,他距过了互联网的高低起伏,并将继续距下去
  
  
  采访新锐国际CEO(首席执行官)王卫东是一个意外,原本确定的采访对象是他们的董事长谢克人先生。知道新锐国际是因为,它是国内首家在海外上市的ECM(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供应商,而且它没有去中小企业热衷的美国上市,而是选择了相对陌生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在采访前做案头工作时,记者发现,对于新锐国际而言,王卫东才是真正有故事的人。
  初见王卫东,脸上浅浅的胡碴让记者感觉他更像是一位有些不羁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位企业家。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
  
  “淘金”不成转“卖水”
  
  2000年,正在美国出差的王卫东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下属打来的,告诉他上海联创投资打算投资文翰公司。他有些意外,匆匆结束行程赶回北京。更让他意外的是,紧接着,新加坡顶峰投资集团和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相继找到他,都希望投资文翰。投资人拿着钱追着要投资,这让王卫东喜出望外。兴奋之余,他开始作挑选。
  波士顿顾问公司首先出局,因为王卫东不赞同对方提出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三足鼎立的局面演变为两强争夺。关键时刻,上海联创的负责人与王卫东在京广中心谈了三个小时,谈判结束,双方决定联姻。之所以选择上海联创,王卫东轻描淡写地表示,上海联创的投资理念、战略方向与他本人不谋而合。
  文翰公司正是新锐国际的前身。1995年,王卫东瞒着父亲辞去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他先后成立了以做系统集成服务为主的金融信和做网站开发的文翰。
  1997年,文翰公司成立后,有人提议做门户网站,但王卫东认为,做门户网站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我们清华人做不来像门户网站那种很疯狂的东西。”“搜狐的张朝阳也是清华人啊?”记者问道。“那是他从美国带回来的疯狂。”
  王卫东笑着说。
  放弃了门户网站,文翰到底要做什么?那则著名的“淘金与卖水”的故事启发了王卫东。美国西部大开发时,大批淘金客蜂拥而至。有人淘到了狗头金,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只淘到了碎金砂,得不偿失;有的人甚至倾家荡产。这时大家回过头来发现那些卖水的人,虽然没有暴富,但也赚了个盆盈钵满,比大多数淘金客要强。
  王卫东决定做“卖水人”―做网站开发维护。第一个客户是就IBM,而且一做就是七年。自此,文翰与IBM结下了不解缘,而且并不限于业务合作。
  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较低,文翰顺风顺水的日子并不长,“人家的系统越来越简单,根本不需要我们去集成。”2000年,王卫东将金融信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高阳科技,价值1亿多港币。
  王卫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文翰的发展。资金到位后,双方在文翰的基础上,成立了新锐互动商业网络有限公司(即新锐国际),主要做电子商务咨询与服务。
  
  生死攸关,裁员还是转型
  
  新公司成立后,王卫东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员工一下子扩展到120人。
  2000年10月,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新锐国际签下了第一个客户――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工行的网银开发,合同金额高达600万元人民币。随后又接下了银河证券1600万元人民币的大单。
  连续签单并没有让王卫东兴奋起来,因为公司运营近一年仍在赔钱。始于2000年的互联网的寒冬仍在延续,新锐国际的现金流非常紧张。为了让公司保存实力,投资人联创要求王卫东裁掉一半员工,这样,公司每个月可节约近60万元薪水开支。但王卫东觉得大量裁员对公司是很大的损失。
  王卫东压力很大,他在作最后的努力。
  开会,会议从下午五点开始一直开到次日凌晨三点半。大家提出了多种新的盈利模式。每提一种模式,财务官王知方当场进行核算,验证可行性。结果所有的提议都不挣钱。参会高层一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会议室里异常安静。突然,王卫东一拍桌子,说,“散会!反正也想不出来,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好之后给我发email(邮件)。”
  会后第三天,王卫东买了张去加拿大的机票,飞到了妻子和女儿身边。“当时,确实很失望,也想过是不是要放弃,是太太鼓励了我。”妻子和他是清华校友,两人相识于一次校联谊会。谈到太太,王卫东的眼睛里流露出了脉脉温情。
  太太陪他去野餐,两人展开了一次简单而激烈的对话,王卫东记忆犹新。
  “你不是一直叫嚣着要坚持吗?”
  “我是一直在坚持,但现在找不到坚持的方向。”
  “你不是一直叫嚣着学习吗?”
  “对,学习!”
  王卫东开始学习,他找来国内成功的软件企业的资料,开始研究。他发现国内软件企业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像用友、金蝶,先做服务后做产品;第二种,像东软、中软,有政府背景,可以拿到很多政府大项目;第三种,一上来就开发软件产品,然后再推广。而在中国,真正成功的是前两种。因为没有政府背景,王卫东选择第一种方式。新锐国际开始转型:从做服务转型为做产品,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PortalAge企业内容管理软件。
  回到公司后,王卫东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信:相信我,再坚持半年。如果还不行,我们就撤。半年后,公司实现了盈利。
  当时,很多互联网企业没能扛过去,或转型、或消失了。回想起来,王卫东很感慨:“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无论怎么转型,做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互联网。要挺过去,关键是要先找到谷底,然后慢慢往上走。”
  说到与投资人的关系,王卫东提醒融资者:“事情还是要自己干。如果企业指望VC给企业做市场拿单,是不可能的。VC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融资和上市。”
  
  “董事长”是个虚衔
  
  王卫东“不放弃”的坚毅个性也许是来源于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但他说自己最不像部队的孩子,“经常不按常规出牌,喜欢做破坏常规的事情。”
  在新锐国际,王卫东集创始人、职业经理人和最大股东三重角色于一体。在谢克人到来之前,他还兼任董事长一职。缘何主动让贤,邀请谢克人担任新锐的董事长。对此,王卫东表示:在很多人的概念中,“董事长”即意味着他拥有着这家公司。其实,“董事长”的头衔是虚的。身为阿里巴巴董事长的马云不是也只占公司7%的股份吗?我不在乎名头,关键是由谁来更最合适。
  王卫东认为更适合的人正是谢克人,他曾在IBM、康柏等跨国公司董事会任职,有着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谢总更善于把握大的产业背景和公司的发展规律。他将跨国企业的管理架构进行简化引进新锐,而不是生搬硬套,让小公司既灵活又不失去控制。”
  谢克人在IBM工作时,是文翰的客户,但其实与王卫东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很少。王卫东经常从别人口中听到“谢克人”这三个字,“他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平易近人,善于带队伍。”新锐创始人之一马红宇曾是谢的下属。新锐成立后,他们找到了谢,希望他能考虑加盟新锐。“在我们的极力‘忽悠’下,谢总答应了。”
  谢克人告诉记者当初打动他的除了新锐国际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以外,更重要的是,几个年轻人的真诚和热情。
  如今,两人的角色分工用谢克人的一句话就是“I
  speak,you
  do(我说,你做)”。谢克人重在战略,王卫东重在执行。
  在个性上,四十不惑的王卫东与年过六旬的谢克人正好互补。王卫东年轻,血气方刚,比较冲动;谢克人则更加冷静而从容,引用一位英国人的评价:一个是“流氓”,一个是绅士。
  当问到怎么形容他和谢克人的关系时,王卫东打了个比方:学生和导师。采访结束,谢克人起身时不小心一个趔趄,王卫东迅速搀扶了一把,这一细微的动作让记者感觉,他们更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父子。

  
  融资,选择英伦舍弃美利坚
  
  足球和篮球是王卫东喜欢的运动。偶尔,王卫东还会回到清华校园踢踢足球,打打篮球。“我喜欢有速度感的对抗型运动,不喜欢高尔夫那种慢节奏的运动。”喜欢速度感的王卫东在“七年之痒”到来之前,把新锐推向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在海外上市的ECM(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供应商。
  2006年6月,新锐国际成功登陆伦敦交易所AIM板(高科技成长板块)。
  为什么选择了相对陌生的英国市场?王卫东表示看中的是其灵活的融资体制和宽松的融资环境。事实上,AIM市场拥有非常灵活的经营机制,较低的准入门槛。这里没有行业限制,没有最低资本规模限制,没有最低盈利要求,没有公众、管理层持股量限制,也没有最低经营记录要求。
  就在新锐上市前夕,英国股市开始下跌,连续三周,从6500点跌至5000点。投行的心情都非常差,见到王卫东都是愁眉苦脸的。而王卫东却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对自己的公司很有信心,没有考虑到大环境波动会对新锐的股票产生什么影响。所谓‘无知者无畏’吧,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很担心。”
  2007年6月,新锐国际二次增发,但与保荐人在价格方面的分歧很大。在去往伦敦的飞机上,王卫东与谢克人还在讨论价格问题。最后他们想了一个策略,谈判的时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谈判桌上,王卫东和谢克人与英国的销售、分析师、保荐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新锐国际希望将增发价格定为70便士/股,但对方认为从规模上来讲,新锐国际还是一个小公司,有必要给投资者更大的差价,他们坚持60便士/股,最高不超过63便士/股。谢克人急了,“达不到70便士,我们就不谈了。”眼看就快谈崩了,王卫东随即打圆场,“谢总,你也别太坚持。这样吧,65便士。”对方有点犹豫,王卫东进一步表示,这次增发股票,公司管理层将买一部分。得知这个消息,英国人眼睛一亮,问道,“能不能在接下来的路演过程中,将‘公司管理层决定买一部分股票’这部分内容写进PPT?”“能!”就这样,双方敲定65便士/股的发行价。新锐国际完成二次增发,融资345万英镑。
  闯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新锐开始整合品牌,推出了统一品牌标识“GEONG”,在古英语中是“Young(年轻)”的异体,发音与中文“激昂”颇为类似。
  
  编后记
  互联网是一个早已不新的新行业。但它绝对是一个快速变革的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蓬勃而出。从事这个行业,稍不留神,跟不上节奏,就会被淘汰出局。
  王志东、王卫东是本期创意人生的两个主角。他们的名字仅一字之差,是意外的巧合。与名字这般类似一样,他们的人生也有着意外的巧合。他们同是“网中人”,他们更代表着一批“网中人”。他们都经历了互联网的严冬,他们都坚持了下来,他们都跟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不断更新自己,他们在演绎各自精彩人生的同时,立足于并促进了这个充满创意与变数的行业的不断发展。只要伴随着互联网,他们的未来就充满了各种可能。而我们,就是要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你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5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