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苟俊哲 贾 茜
【摘要】本文对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特征、功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企业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认为全面收益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表现和实现的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确立财务管理目标,不仅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财务管理实践的客观需要。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一直是财务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至今已有十几种观点被提出讨论。笔者仅就其中几种观点谈点看法。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准绳,把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正确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一)非纯客观性
财务管理目标不是纯客观的事物,它受不同企业文化、公司经理、财务主管性格(是否敢于冒风险)以及不同利益集团和不同企业发展时期等因素的影响,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且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将会有所改变。
(二)变动性
财务管理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使之适应各种内、外变量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变动性。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极大地依赖于环境,即特殊的企业及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具体情况和环境调整企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使其既有前瞻性,又有连续性。
(三)可度量性
在制定近期、中期或长期目标上,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可度量性。例如,可以提出年度利润指标、成本降低指标、资本收益率指标等,也可以提出流动资金周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
(四)可分解性
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它具有综合性,可按不同部门、不同责任中心、不同岗位、甚至每个人都能分解和落实具体指标。这样,总体目标的落实、考核也就有了明确的依据。
(五)层次性
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有机构成体系。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几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再进行细分。财务管理内容的这种层次性,使财务管理目标成为一个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要求我们把财务管理的共性与财务管理具体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以整体目标为中心,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以保证目标体系的全面实现。
(六)可操作性
财务管理目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可实际操作性。在制定具体目标时,既可以提出一个现实的、可望奋斗的标准,也要尽量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企业各方面的努力,使目标能切实实现。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功能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实践主体作用于财务管理实践客体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目的与要求,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层次,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目标是联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运行理论的纽带
一方面,它是根据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客体、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特点等基础理论确立的,体现了基础理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它对财务管理程序、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组织等运行理论起导向作用,引导着财务管理运行理论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是沟通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的桥梁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基础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是很有必要的,但它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去,形成实用性理论,以指导财务管理实践。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集中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和规范指导,而这正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功能所在。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理论迈向财务管理实践的桥梁,它使财务管理理论能够有效地为财务管理实践服务。
(三)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
它既是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运行的指针,又是评价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和依据,引导着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稳定性
由于任何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管理必须与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要求相一致。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当社会经济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时,财务管理工作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而财务管理目标也应体现出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只有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财务目标作为财务工作的标准才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财务管理目标的稳定性,是由于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人们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的渐进性所决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财务管理环境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阶段而言的。
(二)统一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目标应服从于企业管理整体目标。现代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财务管理是企业对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具有价值性和综合性特征。作为财务管理出发点和最终归缩的管理目标,应该从价值形态方面体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均衡等观念,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协调统一,才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明确性
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明确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模棱两可的财务目标会导致财务决策评价法则的混乱,以致于难以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而失控的财务活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另外, 财务目标的明确性还应体现出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它可以及时地、清晰地对决策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衡量,只是性质界定明确而无法准确计量的财务目标很难用于对财务决策效果的度量,其有用性难以实现。
(四)外部环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1.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全面收益最大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应是“全面收益”最大化。“全面收益”包括的内容主要是利润,但要比“利润”广泛;除利润外全面收益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也就是说,包括除了与所有者有关的交易和事项的全部净资产的变化,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未列入利润表的利得和损失)
(一)选择“全面收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因分析
1.首先看一下我国目前对理财目标模式有较大影响的经济现状。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价值的公允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而全面收益的目标是对所有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化要计入全面收益。因此,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符合最大债权人银行的信息需要。
2.从已进行的一项实际调查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85%的企业经理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价值最大化。但在现实中却有55%的企业采用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理财环境限制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由于“全面收益”不仅包含了利润,而且包含了企业资产未实现增值利得,所以全面收益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比利润更全面,更科学。
3.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营利。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不断获取利润,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如果企业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和理财目标,既是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4.从契约理论视角看,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结合体,而利润则是这些合约建立和履行的一个前提条件。管理者与所有者、企业与贷款人、企业与政府(纳税)、企业与投资者(分配股利)、企业与职工(工资奖金)等都取决于利润。由于全面收益包括利润,故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能更加综合体现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和企业职工等的共同利益要求。
5.利润仅是收入与费用的差额,要实现全面收益最大化,除了同时使收入最大化和费用成本最小化外,还必须要考虑到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的价值变动损益。因此,全面收益最大化体现了全面的财务业绩观,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必将促进企业的经营及理财系统的全面优化。
6.全面收益便于预测和计算,并能具体进行分解,数据相对可靠,便于获得及用于业绩评价。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收益只需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加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就可计算出,全面收益数据取得相对容易;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经过外部审计,可靠性较强。企业可以根据影响全面收益指标的各个因素,将其具体分解为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销售收入管理目标和利润分配管理目标等,并以责任预算的形式下达到各责任单位,通过各责任单位的实绩与计划或预算的差异分析及处理进行约束和激励,从而为全面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
(二)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要注意不能片面强调收益的数量而忽视收益的质量。全面收益最大化理财目标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全面收益最大化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两者有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背离,即全面收益不断增加而现金流量却在减少。因此,以“全面收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决不能单纯强调收益的数量,对全面收益的质量,即资产的变现能力,也必须给予极大关注。
2.企业全面收益额的大小,除了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还取决于投入资本的大小。因此,对收益目标考核时,要注意全面考核企业的收益水平,既要考核其全面收益总额,也要考虑其盈利能力。将企业全面收益与投入资本或资产总额联系起来进行考核,不仅能够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而且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3.以“全面收益利润最大化”为理财目标,要坚持长期利益原则,防止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我国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顾长远,只看眼前的短期化行为。必须强调,笔者所说的“全面收益最大化”是指能持续发展的最大化,那种不顾长远利益,只顾一时和眼前利益实现的所谓最大化理应排除在外。
4.要正确处理好获取全面收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合理使用资源,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污染环境。总之,企业必须从大局出发,以合理的、合法的、被社会接受的经济行为和手段,实现全面收益最大化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