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监管 关注民生 谈食品安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媛娇

  一、当前食品安全现状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毒有害食品不仅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危害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安全。然而,近年来,“三聚氨胶”、“苏丹红”、“瘦肉精”、“人造蜂蜜”、“地沟油”、“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令人防不胜防,成为人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在国家统计局的一次群众日常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食品安全问题位居第二,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安定百姓食心,是现阶段摆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科研投入不足。
  在科学知识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国民大都认为只有像航天、计算机等知识是我国最急需发展的科学,而食品卫生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自身、生物及微生物世界和食品安全知识缺少了解。如:遍布城乡各处的早点、小餐馆、夜间大排档、路边烧烤等,大多无证无照,在原料、安全卫生状况方面没有保障,但由于价格低廉,仍然食者众多。
  我国对食品科学的研究投入不足。一方面是食品科研机构较少,另一方面又对本来就少的食品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不足。从近几年新技术、新成果的博览会上来看,有关食品安全的成果不多。国家对国民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从国民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根本没有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学内容,包括在以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医学、食品及相关专业的除外)。
  (二)两大食品源头生产力水平低下,质量安全基础先天不足。
  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据统计,全国有2亿多农户,1亿多养殖户,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且难于管理。相当数量的农户不懂得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生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农药、增色、增甜和催熟剂等,使残留有害成份污染农产品。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农民承包责任制和分散种养殖方式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
  二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小,点多面广。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小型食品业相当一部分生产设备简陋,根本没有食品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不具备食品生产、检验条件,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三)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
  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在食品仓储和运输中不使用专用设备和使用不卫生的器械装运食品,使杂质混入,污染食品,造成食品变质,储运过程中卫生和安全难以保证;食品储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此外,在食品领域参与者还有食品超市7万余家,集贸市场10万个,个体户1 000万左右,遍布城乡各处的路边餐饮摊点不计其数,造成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
  (四)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食品标准管理理念和食品安全体系滞后。
  依法行政是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起码要求。然而,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制建设并不乐观。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体系问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起不到震慑作用,使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成本和风险很低,而严格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成本远远高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所受到的处罚,造成市场上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反常现象。另一方面,是执法监管问题。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条块割据,指挥不畅。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在体制上也不同,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商务、食药等多个部门的监管合力不够,措施不到位、缺位、错位、越位现象比比皆是,造成监管不力。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与每个职能部门都有关系,多个部门都紧急出动,但日常监管合力不到位。
  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 5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 600多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三、强化食品监管、安定百姓食心的主要措施
  
  (一)要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从娃娃教育入手,倡导全社会,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前,我国的食品消费行为虽然从“数量安全”发展到了“质量安全”,以后还要向“营养健康安全”发展,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没有跟进提高。建议教育部门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的食育课教育,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食育课教育,帮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食品科学知识;要通过媒体加强对公众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让不合格食品无处可销,使不法者无法再生产!自取其亡!
  (二)要从根本上改革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权威、高效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需要建立分工合理、制度严明、管理协调和发展配套的科学管理体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欧美等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显著特征。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FSA),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趋向于统一管理,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控,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这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三)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制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体系。要建立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确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制定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法律依据。按照监管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使各层面、各环节的监管都有法可依。
  二要建立并实施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依法界定食品质量的民事、刑事责任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责任,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和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体现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并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重典治乱”,大幅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管制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和震慑作用,大幅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与社会监督。
  1.加强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两个食品源头的监督和管理。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对新注册的食品加工企业,不达标者不予注册;实行食品加工企业第一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违规追究制。
  2.引导城市食品超市化。政府规划食品超市布点,对城市农贸市场及大街小巷的食品零售点采取疏导性管理,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集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实行食品质量监测、市场经营监管“网络化、一体化、实时化”的综合管理。以“数量、质量、安全、秩序”为主要内容,实施以“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三个环节为立足点,对食品来源、数量保障及流动方向,尤其是对质量和安全状态实时监控。
  3.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长效机制,强化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比较急迫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整合和运用不同部门的企业诚信记录,建立统一的诚信体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意识,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增强自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运行机制的建设和信用活动的开展,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5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