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华 韩亚兵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内审机构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家庭或者家族持有,在管理上都是较为严格的家长制。第一代创始人通过艰苦创业,在改革开发初期不断积累财富,使得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管理方式都是经验式管理,即凭借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管理。由于家长制的管理,使得民营企业很少接受外界参股,股权较为集中,这使得主要投资者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完全操控的能力,对于机构设置更是有着完全的决定权。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议与否,以及如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甚至是一部分资产规模还比较大的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部分已经设立了内审机构的民营企业也存在着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有的甚至与财务或者是监察等部门混合设置;从权利领导来看,很多都是直接受创始人领导。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工作职责不清,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仅仅成为个人或者家庭的防范资产流失的工具。
  (二)审计业务不规范,内部审计是以服务主要投资者为导向如前所述,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基本上都是以家庭或者家族持有,所以从资本结构来看,主要是权益资本,债权资本相对较少。因此,投资者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缺乏制约,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安排都是按照其意愿为导向的。这种严重偏离内部审计科学目标的导向也使得很多民营企业的内审业务存在严重的技术不规范等问题。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标准的缺失是导致民营企业内审业务不规范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形成的时间比较长,也有大量的审计规范予以指导。与之相比,企业内部审计则随意性更强。而且,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论是在目标上还是实务操作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国家审计规范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很少。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缺乏年度审计计划、审计程序不规范、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听证不缺乏完整性、审计底稿过于简单甚至不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范围狭隘、审计结束后不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等方面。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全方位的审计思维,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原材料采购、销售等业务流程,内部审计就是简单的审凭证、审账簿、审报表,而不是利用内部审计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内部审计往往“一叶障目”。
  (三)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内部审计人才我国民营企业最初往往都是个体户、小作坊,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起人往往成为企业的主要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创办初期,老板就是高管,家人就是员工,当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老板凭借自己的技术或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就可以管理企业,整个企业的员工都是“自己人”,不需要管理才能,更不需要内部审计。可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老板个人的管理能力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企业家的“家族惰性”情怀以及国人对财产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企业的创始人仍然是企业的高管,在任用其他高管人员的时候,喜欢任用自己的亲信,包括强调相对独立性的内部审计人员。很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民营企业高管层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简单的“查账”,主要用于防止财务人员舞弊,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模块,更不会认识到内部审计可以创造的价值。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上,没有资质和能力的限制,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这样的内部审计当然收效甚微。此外,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元老”问题严重,往往一项简单的审计业务,年轻的审计人员去审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而让那些在公司中有威信、年长的审计人员去做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一现象也说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刚性还有待加强。
  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规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在于合理的产权制度,因此,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是是改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企业的快速成长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封闭的一元化股权结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2004年深交所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开放,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的途径也日益丰富。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技术入股、经营管理者股权期权入股、员工持股、创业板上市、主板上市等多种方式来推进企业产权改革,产权逐步从一元化、封闭型向多元化、开放型过渡,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因此,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规范企业已有的内部审计流程。发现舞弊行为是内部审计生产的最初原因,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纠错为重点,转变为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为企业日常经济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这要求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本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形成定期和不定期,专向和全面相搭配,把舞弊纠错与帮助部门改善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内部审计规范。同时,随着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的扩大,和审计服务的延伸,这要求企业吸纳高水平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现代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会计和审计功底,更加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能把握企业整体战略和部门经营目标的关系,从而使得内部审计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民营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管理能力,即企业必须在战略管理、产品质量、公共关系和内部控制这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为首要之急。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执行的,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的遵循性等内控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应当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美国的COSO委员会制订了权威性的内部框架,民营企业可以借鉴COSO内控框架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然后,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评价企业实际状况,对风险控制的环节进行评估;最后,应记录分析结果,比较现有控制和应有控制之间的差距,增添能增加最优值的控制手段,剔除较差的控制手段。
  
  参考文献:
  [1]谭劲松、陈小林、郭群、黎文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2]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编辑园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