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机器人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文章通过机器人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塑造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运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开放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机器人;创新思维
一、研究背景、缘由
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建构广域的理工科知识体系,包括材料学,材料力学,机械传动,电子控制,计算机硬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机器人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理想平台。
二、机器人教学特点
本研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与机器人教学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模式,项目内容、规则及评分标准等创意设计极富有竞技性和挑战性。机器人的控制器、传感器、结构件等硬件是”人“的”骨骼“,执行程序是”大脑“,在”大脑“的指挥下,机器人完成设定任务。机器人教学实则是指导学生编程、动手、合作、光、电、机械等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解决方案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属开放性的拓展,学生在编制程序,优化算法,调试程序中锻炼发散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肌肉群的韧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建立学习群
机器人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以讲授为主,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利于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合作协同等素质的综合培养。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机器人项目任务完成实现途径不唯一,然而传统教育偏重于收敛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的求同性思维非常发达,求异性思维非常薄弱,构建师生,生生学习群平衡求同求异显得尤为必要。
机器人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架、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担任主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学习群共同分析项目任务,站在“整体”的高度俯瞰“环节”的脉络,突破个体认识能力的片面性、局限性。如2015-2016年江苏省普及机器人大赛五车轨迹接力赛项目,从机器人布局、场地轨迹大广角来深入理解机器人“接力”的概念。学生根据自身接力赛的经验,提出许多角度的方案,有的说采用传统稳妥的光感寻迹,有的说运用光线干扰影响较小的陀螺仪定位,有的说触感接力位置很重要,有的说改进万向轮提高转弯速度……学习群的每一个人独立思考又相互碰撞,完善的解决方案呼之欲出。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利于避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衍生的狭隘弊端。教学过程中运用头脑风暴,上下左右多方位的思考方式,有意识的关注发散思维的训练,打破思维界限,扩大思维外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实施操作
机器人教学采用问题探究的学习策略,开放式的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大抵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训练:面向机器人认知零基础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机器人机械传动装置的连接,各类传感器的功能,熟悉硬件結构体系。附以观看图片、影像,机器人如影随形的影响着人类现在、未来的生活、生产。重在激趣。
(2)软件学习:目前机器人教学中常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图形画编程简单直观,程序模块化,通过拖拽方式实现程序流程图的编译,使用起来像搭建积木,帮助初学者理解简单的程序逻辑。重在编程启蒙。
(3)应用实践:完成机器人基本项目任务,如走直线、遇障碍后退2秒停、灭火等。意在让学生完整的体验机器人活动的过程。如机器人走直线行走2秒后,倒退3秒,停。动作的完成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搭建机器人,第二步程序编写,第三步程序下载运行与调试。发现机器人运行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反复调试。常见问题如:机器人直线行走,轨迹偏差大。思考:致使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机器人整体重心偏颇;左右电机转速相差大……对应提出解决方案:调试硬件重心位置;调试程序缩小速度差;或者二者皆有考量。活动中,程序调试,硬件调整占用时间最多,却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类比思维、收敛思维等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
(4)提升阶段:机器人活动中,一次次精准的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使得学生们兴奋不已,学有余力者开始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参与竞赛。机器人竞赛项目以专题训练为主,比一般机器人教学针对性更强。任务试误阶段,遇到问题关卡查阅文献资料。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生们须分工合作,联合攻关。模拟集训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学生们需要短时间内找到影响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因素并准确排除,如传感器损坏、轮胎打滑等。竞赛周期期间,学生自己搭建,自己编程,自己调试,独立面对现场发挥失常的压力,知识技能与精神层面的综合能力得到锤炼。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无形中重构了知识结构,拓展了知识广度,提升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一直努力追求和达到的目标。机器人教学打通学科壁垒在项目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现场应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陶慧萍.高中机器人竞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14.
[2]沈德立.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2000.
[3]邱雅番.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基于机器人的通用技术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