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为核心任务,任何教育理论如果没有具体操作必然成为空头支票。本文以作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培养;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C-0092-02
  我们都知道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可是创新人才中,除了天才,其他都需要培養。我们平时所见所闻的有关创新思维及人才培养的文章,在教学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其实并不大,因为它们仅有高大上的空洞文字而无接地气的实际操作。众多的教师对课本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讲解,对于学生是否能理解到位并不是很关注。整个课堂就是师在讲生在听,这与高中化学学习不注重教学法只注重知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样的方法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
  多年来,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就是课堂教学方式。现有教材中大约百分之二三十的内容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如《物质的量》这一节,但还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是通过设计合理的“为什么……”及类似需要思考的问题来教学的,让学生在思考为什么的同时看书,老师讲解才能够有效。在这中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这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尽最大可能把要讲的内容设计成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都要在思考为什么中培养寻求另类答案的思维,我们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
  对于有实验相助的只要结合实验操作设计问题就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进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进行的。
  白板:钠的性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进行的钠跟水的反应实验操作(演示实验:从盛有金属钠的煤油罐中,取一块钠,用滤纸吸收煤油后,用削铅笔的小刀切去外皮,再用小刀切一小条钠,投入水中,反应完,滴入几滴酚酞)。
  没有观察清楚的同学请听下面的实验现象描述。
  从煤油罐中,取一块钠,用滤纸吸收煤油后,用削铅笔的小刀切去外皮,看到了银白色的切面,很快切面变灰暗,再用小刀切一小条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成为快速滚动的小球,并逐渐缩小,“嘭”一声响过后,液面归于平静,向内滴入1~2滴酚酞后,溶液变红。
  从以上实验或描述中观察到钠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是什么?讨论。(大约五分钟以后)你想到了几条?(1)从煤油罐中取钠,说明什么?(钠通常是在煤油中保存,说明要隔绝空气,同时钠的密度比煤油大。)(2)为什么所取的钠块比较少?(可能是钠和水反应比较剧烈,有危险性。)(3)用削铅笔的小刀切说明什么?(说明钠硬度小,或是质软。)(4)看到了钠是银白色的金属,为何很快变灰暗?(说明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成分氧化。)(5)为何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6)用小刀切割下的条状钠投入水中为何变为球状?(说明钠和水反应是放热的,放出的热使钠熔化为小球,同时也说明钠的熔点较低。) (7)钠熔化为小球在水面滚动,为何没有看到它像烧红的铁投入水中那样既产生大量水蒸气,又伴有“嗞嗞”作响声?(说明钠的熔点不会太高,预计在100℃左右,因水的沸点是100℃。) (8)钠为什么会不停地滚动?(说明有一推力!这推力应是无色气体,也说明钠和水反应有无色气体产生。)(9)为什么会有“嘭”的响声?[怀疑产生的是氢气,因局部和空气混合进入爆炸极限,被钠和水的反应放热引爆,发生了微小的爆炸。也说明(2)的必要性。](10)滴入酚酞后为何会变红色?(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说明显碱性,因为是钠加入形成的溶液,这个碱溶液应该是NaOH。)
  上述思考与分析主要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2Na + 2H2O = 2NaOH + H2↑
  在老师环环相扣的提问下,学生一定没有想全老师提到的十点(在课堂讨论时顺便看到少者有三点,多者有五六点)。在老师讲完后又让学生模仿思考,使学生再理解并体会其思考的方式方法,当然也理解到外部独立的表现往往必有内在的联系,这哲学内涵比文科老师讲的要生动深刻,深深扎根于学生脑中。
  第二,对于复习总结性的课程采用对比区别的思维,它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复习盐酸性质时提出如何用多种方法区别盐酸和水?最后给出(1)气味、(2)色泽、(3)有色纸条、(4)pH值、 (5)NaHCO3、 (6)Ag+、 (7)铝片、(8)铁、(9)氧化铁、(10)氧化铜、(11)氢氧化铜、(12)大理石、(13)小鱼或是蝌蚪、(14)洒落地上有泡沫。然后讨论,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对比区别训练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效果不错。
  第三,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的培养。我们采取组建爱好者课外活动小组,每周活动时给出和课堂有联系的思考题目,不要求必做,总费时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在内容上绝不是课堂内容的再拔高。在下周的活动时间讲解上期内容后给出下次的思考题目。
  有一次给出的题目是:如何知道酸与碱反应时OH-减少了?怎么通过实验证明?在解答时讲到:(1)取2~3ml氢氧化钠,加酚酞显红色,取2~3ml氯化钠加入酚酞不显色,说明是OH-使酚酞变红色,和Na+无关。(2)取3~4ml氢氧化钠,在其中滴加1~2滴酚酞,再加入盐酸,结果红色消失。 另取3~4ml氢氧化钠滴加1~2滴酚酞,再加氯化钠溶液,红色没消失。说明红色消失是加H+的缘故,Cl- 不能造成红色消失。上述实验说明,红色消失是盐酸中H+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反应,使OH-减少所以红色消失。学生一下子放开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果给出下次的相似题目后考虑就比较周全。
  对活动小组不只是给出扩展思维的题目,也培养动手能力。就是理论要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最后一期的活动中进行银镜制作。当他们看到用白糖加硫酸来代替课堂上的葡萄糖时出现了不解的表情,随着老师的讲解明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他们动手时出现了药品用量、水平位控制、镜面花斑等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再操作,尽管不完美,但效果还行,每人所制作的一块6厘米×12厘米的银镜就是留给自己两年来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纪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设计出恰当的“为什么……”以及能使学生不停思考的问题,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要把培养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组织爱好者的课外活动,使其思维得到扩展,而不是借用课外活动之名进行课内知识的再拔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在脚踏实地中进行,任何教育理论没有具体操作,最后必然成为空头支票。
  参考文献:
  [1]曹杨娟.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11) .
  [2]蒋文瑾.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3]孙颖辉.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4]乔萌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
  [5]孙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6]杨军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7]陈耀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9,(4).
  [8]王有明,高有河.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探究[J].教育革新,2018,(4).
  [9]陈甜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10]李业贵.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9,(2).
  [11]闫象全.浅谈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24).
  [12]李刚.关于如何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32).
  [13]王友泼.试析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J].高考,2019,(8).
  [14]王幼琴.再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名师在线,2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