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学习,使高中学生能概述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认识他们的主张的进步性。
  关键词:智者 苏格拉底 斯多亚学派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1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王奕(桂林市中山中学)
  教材: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三
  课时:1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作为必修三(人民版)专题六的第一课,介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于古希腊,下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知识层面了解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从情感层面要使学生理解“人”的不断发展进步,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探索;从能力层面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这一主题不断深入。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及定位
  本课主要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和早期发展, 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地位重要但是内容相对枯燥。
  2.教学内容与结构的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体现出在第一次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中,如何以“人”的眼光看待世界。从“人”的角度认识人与社会到认识“人”自身,再到认识“人”与社会、人的关系,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智者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伟大意义。(2)借助历史材料,分析苏格拉底的主张,形成学生的正确认识,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通过对比智者与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主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此后,他们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充分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
  4.历史学科素养要求
  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节课在唯物史观统领下,辨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知识及美德”;通过东西方同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帮助学生厘清时空观念;从历史概念(如:人文主义、民本思想)入手,使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做出合理历史解释;通过对东西方同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比较,推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张。
  本节教学难点: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认识这些主张的进步性。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课件展示
  七、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板书]一、西方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希腊的原因
  [问题]西方人文精神为什么会发源于古希腊?什么是人文精神?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工商业、民主政治的发展决定了古希腊人开始探索“人”自身,正体现了“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师强调:人文主义: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步骤二:[板书]二、主要派别(代表人物)、观点、作用
  学生看书,填写“主要派别(代表人物)、观点、作用”的表格
  同时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填写表格。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快速阅读能力。通过学生填表,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三:课件展示:普罗塔戈拉的半费诉讼。
  [问题]从这一诉讼中,可以看出智者的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和补充,通过生动历史材料,使学生理解教材。
  [板书]“人是万物的尺度”
  [探究一]: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2)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在认识论领域内则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教师进而启发式的提问:“人到底是不是万物的尺度”?与智者同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是怎么看待“人”的?
  课件展示:寓言《隐士与熊的故事》。
  [问题]: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悲剧发生在于无知;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认识你自己;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知德合一);知识来源于教育。
  [板书]“认识你自己”
  [探究二]: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
  课件展示:苏格拉底的主张的材料。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从而使人文精神从低级走向高级。
  课件展示:苏克拉底之死的文字和图片材料。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苏格拉底因何而死?
  学生回答:坚持真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等答案。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回归苏格拉底的主张:“守法就是正义”,这也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性的人,说明他认识了自己。
  [探究三]: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思想有何异同?   [探究四]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有何异同?
  [问题]:与古希腊思想家同时期的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中有没有人文思想?
  课件展示:孔子的材料“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教师说明孔子代表了中国的民本思想,苏格拉底代表的是西方的人文精神。学生回答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探究,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步骤四:课件展示:2015年高考文综卷中,关于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的比较。
  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作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解题。教师指导。在讲评时,教师特别提醒学生要用历史的语言答题。
  设计意图:通过高考真题,帮助文科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步骤五:学生看书标注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板书]“人生而平等”
  步骤六:课堂训练和总结。
  [教师总结]:随着工商业发展,西方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对于“人”作用地位进行了不断探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板书设计
  1.西方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希腊的原因
  2.主要派别(代表人物)、观点、作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人生而平等”
  九、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利用历史材料为载体,加深学生理解古希腊思想家们在对“人”探索中不断前进,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和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语言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使其更有历史感。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关高考真题的训练,培养高二文科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整节课時间紧凑,内容环环相扣,不断递进,学生读、思、练结合,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知识、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历史观。
  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本课教学,通过对材料、历史故事、寓言的运用,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训练,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学会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的问题是:上课内容太大,上课时间紧张。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材料容量大,学生活动占了较多时间;高二文科学生对于高考真题还是不适应,做题和讲评花了较多时间。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方法:1.教师继续浓缩相关的材料,提炼重难点。2.平时加强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