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长效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于帮助大学生的政策越来越好,使很多困难的大学生都有了完成学业的。生活中我们时常被教导,要懂得感恩。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懂得如何感恩。文章谈了如何通过这些措施来帮助那些生活贫困的大学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懂得感恩。
  关键词:贫困助学金;感恩教育
  大学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步入社会,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对大学生的资助体系。随着越来越多需要受助的大学生,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多数大学生在受到帮助以后都心存感恩,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没有感恩意识。所以国家社会不仅仅要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应该在意识上、心理上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使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加优秀。
  一、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人要知恩图报。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知道感恩,懂得回报他人。尤其是在大学这个关键教育阶段,应该让更多的大学生知道感恩,懂得感恩。感恩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情感因素,大学生的成长的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别人的帮助,有老师同学、家人和社会等等,所以大学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受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
  二、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强的原因
  (一)个人缺乏感恩意识
  大学中,有很多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他们因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好,感到经济压力大,往往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所以国家助学金对这些大学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生为了面子,想减小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获得体面,会用助学金买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伪装自己,换取虚荣感。另外,很多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不是很正确。觉得只能用物质感恩别人,扭曲了感恩的本意。但又苦于能力有限,所以很多人表现出感恩意识较为淡薄。
  (二)家庭不注重感恩教育
  大学生除了平时在学校,假期基本都待在家里。家中的长辈往往也没有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培养意识,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很多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使得自己的孩子觉得理应如此,不知感恩。所以在接受别人或社会的帮助时,也觉得就该如此,不懂知恩图报。
  (三)学校感恩教育工作不到位
  感恩教育虽然在大多数学校里已经被开始重视,也在逐渐开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往往感恩教育的开展就是三分钟热度,没有坚持长期的系统化培养。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感恩教育就是走走形式,并不重要,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学校的管理和宣传也远远没有达到影响学生的程度。感恩教育需要同学们去切身体会,心存感激,勇于奉献。学校应该在心理上更多的帮助学生,只有内心懂得感恩,才会使帮助达到效果。
  (四)社会风气的影响
  国家社会的大力帮助,使很多学生都顺利毕业,能夠进入社会。但是由于自身竞争力不足,工作能力较差,加上不良风气盛行,使得很多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工作,生存状况堪忧。这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移,对是否应当感恩存有疑虑。
  三、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强化途径
  (一)加强家庭的感恩教育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十分重要,孩子的初始观念基本都是由父母建立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不光光是物质要满足孩子,在教育上,精神上也要去引导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要让他们时刻心存感激。父母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己学会感恩。让爱继续流转。
  (二)学校丰富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更多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多好,而是能够培养一个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人。所以学校应当去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贯彻感恩的主题,全方位多元化的推动学校感恩教育的进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还应该多通过电子信息设备传达感恩思想,比如贴吧、微博、公众号等,多发表感恩主题的文章,让感恩教育渗透进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爱里徜徉,在温情中学会感恩。
  (三)加强社会正向引导
  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整个社会环境都会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时社会舆论也会影响社会氛围。所以社会应该大力倡导感恩社会,杜绝虚假行为。政府也应该鼓励知恩图报。像《感恩中国》这样的节目应该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电视银屏之上。各个主流媒体都应该通过多种媒介宣传贫困生在受到国家资助以后奋发图强的事迹。让整个社会充满感恩,让更多的大学生形成迷人的魅力和健全的人格,变得品学兼优。在步入社会以后去报答恩情,贡献力量。
  四、结语
  当下社会倡导的感恩教育,是不但要在经济上帮助学生,更应该在心理上让他们懂得感恩。多带他们参加感恩实践,通过多样的感恩活动,逐步感化受助大学生。这样才能向国家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能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萍萍.新时代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长效模式的探究[J].智库代,2019(02):175-176.
  [2] 秦忠梅.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06):34-36.
  [3] 宋海洋.浅谈大学生文化信仰的构建——以传统文化引导为视角[J].文教资料,2018(15):55-56.
  [4] 唐根杰,白舍楞.当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解决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5):63-65.
  作者简介:纪振鹏(1988.04- ),男,辽宁朝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6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