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的干预对于烟瘾学生戒除烟瘾问题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吸烟一直以来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吸烟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烟民出现了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控制我国烟民的数量,高校是一块极其重要的阵地。文章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干预烟瘾学生戒除烟瘾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吸烟;高校;辅导员;烟瘾戒除
  一、吸烟的危害
  (一)对身体的危害
  香烟含有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长期吸烟对人的身体可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引发多种疾病,甚至缩短人的寿命。香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烟碱、焦油、一氧化碳等,烟碱即为尼古丁,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烟草中的生物碱, 烟碱是使人吸烟成瘾的物质,可刺激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减少,心电传导系统功能失常,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少量烟碱能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大量烟碱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甚至使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烟碱还可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流减慢,心脏供血量减少,发生心绞痛,严重时会引起心脏病突发而死亡。烟碱在人体内还会破坏人体吸收的维生素C,从而减弱人体的免疫功能。烟焦油能降低肺上皮细胞的纤毛烟尘颗粒的保护功能,使粘液的分泌失去控制,分泌过多的粘液埋没纤毛,使纤毛的活动减低而终至停止,失去效用。烟焦油还会损害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物质的功能,导致免疫力的破坏。一氧化碳使心脏缺氧,造成心绞痛;影响血液循环,使动脉壁变得更容易渗透,造成水肿;使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长期吸烟可引起癌症、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等疾病。[1]
  (二)对精神的危害
  从很多吸烟者得知,吸烟是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过大,吸烟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转移注意力。烟草中的尼古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反应,释放出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能使人体产生兴奋的物质,因此通过吸烟是可以达到使人兴奋和提神的效果的。但是尼古丁比较容易被排出体外,兴奋也会随即消失,这样势必会使吸烟者反复吸烟以达到兴奋的状态,因此产生恶性循环,一旦没有烟的支撑,他们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注意分散、做事提不起兴趣。
  (三)对家庭的危害
  吸烟给家庭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吸烟者每年需要在香烟上付出大量的花费,这无疑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很多吸烟者会降低其他方面的支出去满足香烟的支出,这样会造成生活质量的降低。其次,一个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不是烟民,就会对吸烟者产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谐,甚至产生家庭纠纷的情况,危害家庭关系。另外,吸烟带来很多潜在疾病,吸烟者一旦因吸烟患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和身心的负担。
  (四)对社会的危害
  吸烟对社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吸烟除了会污染环境,一些吸烟者吸完烟乱丢烟头,影响社会形象、社会文明,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吸烟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是引起火灾,这势必会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财力、物力、人力的负担,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可见吸烟给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二、高校学生产生烟瘾的机制
  (一)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成长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往后一生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十分明显。家庭教育、家长行为影响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行为习惯上,很大程度上,幼儿的行为习惯就是父母言谈举止的映射。[2]根据观察,有吸烟习惯的高校学生,他们的父亲一般都会有吸烟的习惯。因此,高校学生染上烟瘾很大程度跟家庭成长环境有关。
  (二)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很多高校学生染上烟瘾的原因都是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引起的,他们可能在上高校之前并没有吸烟的习惯,可上了大学之后就染上烟瘾了。在中学期间可能由于学习任务比较重,家庭和教师管理比较严格,导致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另外,很多中学生读书的学校一般都是离家较近的,这样他们大多数不会选择住校。上了大学之后,学生一般都是住校,缺乏了家庭的约束,以及高校较开放自由的管理模式,给高校学生营造了独立的自我管理空间,同时,这也可能是自我堕落的开始。高校一般4-8人一间宿舍,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话题、兴趣爱好,宿舍一旦有吸烟的同学,就会引起自律性较差同学的好奇心,使他产生尝试的冲动,最终染上烟瘾。
  (三)不良诱导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活力的阶段,他们通常都有崇拜的明星偶像。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影视演员吸烟的镜头,经过他们专业的演绎,让高校学生感觉吸烟是一种很有品位的事情,这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吸烟的动机。
  (四)学习、经济、感情的挫折
  高校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跟中学阶段相比都有巨大的改变。高校的管理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这种突然的改变,也让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产生不适应。学习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情感等压力都会使他们产生沉重的挫折,然而有些学生不懂得化解压力,又找不出可行性的方案去解决,这导致他们开始逃避自己、逃避现实,加之很多错误的观点认为吸烟可以缓解压力,于是他们就走上了吸烟的道路。
  三、高校辅导员的干预对于戒除烟瘾学生戒除烟瘾的方法
  (一)调查
  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所负责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可通过宿舍走访,辅導员都要不定期的走访宿舍,在走访的过程中可顺便察看是否有学生吸烟,或者桌面上是否有吸烟器具,并做好记录。或者找班干部和宿舍长进行了解情况,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所了解的情况一般比辅导员要多。但是在向他们了解情况时要跟他们说明聊天的目的并对此次聊天保密,避免学生干部心存疑虑,隐瞒真实情况。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基本可以掌握哪些学生有吸烟的习惯以及性格、生活习惯特点等。   (二)谈心
  掌握了相关吸烟人群之后,辅导员要开始逐一约谈吸烟学生,约谈学生时态度要亲切,尽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尽快让学生放下心里负担,因为吸烟的学生心里本来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些负罪感,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老师是在关心他们而不是在质问他们。在谈话的过程当中了解吸烟学生的家庭背景、吸烟动机、烟龄、学习生活状况、近期是否遇到挫折等信息,為后期帮助他们戒除烟瘾提供参考依据,并及时做好记录。基于获取的信息,辅导员可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吸烟带来的害处,如:从身体、经济、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感情生活等。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吸烟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并有开始戒烟的动机。
  (三)感化
  通过谈心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并有戒除烟瘾的冲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辅导员不继续干预,那么通过谈心的教育效果将会很快烟消云散,所以辅导员应该趁热打铁,继续进一步落实工作。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全程参与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对戒烟效果产生积极的效果。辅导员可以跟学生共同约定一个目标,如:辅导员在两个星期内要减重三斤,学生两个星期内每天吸烟的量只能为原先的一半,不能作弊,谁不能完成就要接受规定的惩罚。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激励学生有意识的去完成目标,如果辅导员完成了目标,而他没有完成,那么接下来将会刺激他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目标。戒除烟瘾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辅导员的长期陪伴和尽心尽力的激励,学生或多或少会被感化,这样更有益于学生戒除烟瘾。
  (四)注意转移
  除了在通过语言的教育外,帮助学生戒除烟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定期一起进行一门乐器、体育项目、画画、户外活动等。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有更多喜欢的事物,他们就会慢慢淡化对吸烟的依赖。另外,经常性地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抵抗力,并且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慢慢戒除烟瘾的生理依赖,这样使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最重要的是目前大学生心理疾病非常的普遍,很多吸烟的学生都是心理压力大才走上吸烟之路,由此可见,吸烟学生存在着潜在心理风险。注意的转移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更高的情操、增强体质、排除心理风险。
  (五)榜样
  通过一定时间的烟瘾戒除干预,定期开交流会议,找出基本戒除烟瘾和彻底戒除烟瘾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让他们发表戒烟心得和方法,让他们在戒烟不成功的学生面前树立榜样。树立了榜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律性强的学生更加约束自己,避免再次复吸,另一方面可以激励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争取早日戒除烟瘾。
  (六)效果跟踪
  戒除烟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生理和心理对烟的双重依赖,戒除每一种依赖都是极其困难的,就算一段时间戒除了,一旦在特定的环境和情绪刺激下也会引起复吸的可能。因此,对于戒除烟瘾的学生要进行多种渠道进行效果跟踪,观察他们是否有复吸的情况,并且要经常性地与吸烟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刻在他们脑中敲响警钟,最终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戒除。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吸烟对身体、心理、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
  (2)引起高校学生产生烟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家庭成长环境、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不良诱导、学习、经济、感情的挫折等。
  (3)高校辅导员对于戒除吸烟学生烟瘾的干预在于亲身融入、耐心帮助、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吸烟学生早日戒除烟瘾。
  (二)建议
  (1)高校教师应该身先垂范,避免在学生面前有吸烟的行为,并且禁止学校超市贩卖香烟。
  (2)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了解学生的近况,帮助收到挫折的学生排除心理压力,让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中。
  (3)高校经常性地开展丰富的课外集体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玉标.吸烟危害健康[J].化学教育,2003(12):1-3.
  [2] 杨颖.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5):222-223.
  作者简介:陈泽帆(1989- ),男,汉族,广东陆丰市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辅导员,体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4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