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其后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最后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以此从真正意义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一直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例如,魏晋时期,我国对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就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而明清时期对于西方的自然科学也进行了积极的吸收。随着晋国时期的到来,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科也涌入了我国,对我国的哲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的哲学逐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融合贯通,在全国社会范围内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潮流。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我国的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充分实现中国化发展,立足于中国,不断壮大。纵观历史,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文化及文化发展形势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将知行的作用与依存关系进行了有效的描述,这样的辩证理论不仅仅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小康思想、大同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发展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发扬,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例如,邓小平提出小康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文化现实和社会现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扬。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建设,坚持贯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实事求是,一切理论思想必须基于现实情况,根据事实依据,洞察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断涌入,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思想境界或是某一种单纯的治学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应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和主体思想之一。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涉及到的实事求是基于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所进行的一系列正确积极的探究,是一种最为基础的原则和处事态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義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客观规律,对理论进行实践验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进一步凸显发展,同时对执政党的整体作风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快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本思想的解放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文化沉淀,但人本思想却始终屹立不倒,甚至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发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优秀文化心理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社会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但其并不是消极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是人们力量的一种集中体现。但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其明确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创造者。千百年来,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造了物质文化及社会财富,这些都是推动革命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实现,邓小平基于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加强了国家级党政的建设,明确提出一切成果都应当属于劳动人民的政治纲领和基本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追求
  千百年来,我国对于文化传承都保持着一种本质的追求与向往,即天下大同。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样的理想追求仅仅是基于封建社会主义的私有制上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将这样的社会理想在我国社会文明中得到实现,并且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将天下大同的思想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发扬,实现了人们对于社会美好意识形态的追求,并且将一切理想信念变得切实可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似之处
  (1)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由此我们得知,儒家思想从一定意义上直接肯定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将人作为一切活动开展的中心。其认为只有人类才能改变社会及世界的发展,其具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企及的价值。同时,儒家思想也从一定意义上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属性,换而言之,人们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就是核心价值,但同时人的个体价值也影响着国家政治社会的发展。个体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尊重所有价值。由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价值及权力这一点从本质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2)以实践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马克思思想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虽然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对实践做出明确的阐述,但从儒家思想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实践重要性的认可和肯定。例如,知行论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真理进行验证,获取真正的价值感知,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就有一定的关联性。   (3)以集体利益为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集体的发展及集体利益的获得,明确提出一切实践活动都应当基于人们的整体利益,而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集体利益,尤其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而言,个人应当勇于自我牺牲,实现价值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则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当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放弃个人利益。基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我国的发展将集体利益作为基本利益,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凸显,并且明确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汇贯通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据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有效的改造完善,逐渐实现本土化发展。换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人们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信念理想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融会贯通,并且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现代化文化特色及相应的政治身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正在被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吸收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成果进行二次创造,将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的修身养性转变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高尚的理想追求。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入世出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揭露以及对人们的解放,共产主义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著巩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以人为本、以实践为基础、以集体利益为主等三个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彼此之间相互契合,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可以融汇贯通,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宝刚,华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7(05).
  [2] 张媛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8):376-377.
  [3] 郭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和发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67-70.
  [4] 孙虹.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7(16).
  [5] 石峰.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J].纳税,2018(09):219.
  [6] 张国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67-69+79.
  作者简介:李红霞(1972- ),女,哈尼族,中共元江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2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