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必须要运用教育智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活力课堂;策略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低效,中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低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传统的面向应试的知识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2],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新的挑战下,与时俱进,创设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拟从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层面分析其状态低迷的现状和原因,尝试探寻中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语文学科是“基石”,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它既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既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又鲜活生动,趣味无穷。然而纵观如今的语文教育,其实际状态与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上表现出的消极应付、冷漠倦怠的低迷状态让人担忧。
  (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
  尽管高考语文学科分值很大,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大,对语文学习却越来越冷漠,他们内心也清楚语文学习的重要,但就是提不起兴趣,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投入与产出不对等,花费十余年时间学习语文,成绩的提高并不明显,不像其他学科经过短期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显著的进步,因而觉得语文学科学不学都一样,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影响不大。
  (二)学生阅读习惯的缺失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出现大批的“低头族”,中学生热衷于“快餐式”阅读,主要借助手机和网络阅读电子书,他们普遍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花边新闻、言情、玄幻、穿越类作品,对真正的经典名著等涉猎甚少,更谈不上对整本书的阅读了。
  (三)学生语文积累的缺失
  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突出思维的考察,主观考察题越来越活,学生因知识面窄,课外阅读积累不够,视野受限,回答问题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语文知识积累薄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四)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缺失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仅靠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显然无法适应如今的新高考。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不是简单的熟记和集中训练一蹴而就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調动一切学习手段,重视阅读,重视积累,重视感悟,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低迷的原因
  导致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倦怠、状态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育方法失当
  教师教学目标和内容单一,仅围绕高考进行应试教学和训练,把富有灵性的内容简约的归纳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潜能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多向互动,导致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缺乏生机和趣味,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低迷。
  (二)教师解读教材和掌控课堂能力较弱
  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的知识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语文教师,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语文教师素养欠缺,积淀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对教材缺乏深入解读,备课不扎实,处理不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无法有效掌控课堂,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封闭
  很多语文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内涵,往往在课堂上把“主导”潜意识的变成了“领导”,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支配课堂,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四)学生语文学习态度不端正
  多数学生认识偏颇,认为语文是母语,只要随便学学就完全够用了,完全不用花费太多的气力,甚至认为,即使花再多的功夫,语文成绩也提高太慢。这样消极应付的态度制约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中学语文课堂活力的策略
  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低迷,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现状,语文教学既要摆脱传统知识教育、应试教育的束缚,又要面对新时代多源信息、教师权威被颠覆的挑战与机遇,语文教师必须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学技能和多方面的智慧,是决定语文教学成功的最直接的因素。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苦练基本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加强知识储备,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既能多元化的深层解读教材,也能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
  (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的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出发,千方百计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都学有所得;课前深入挖掘教材,积累教学资料,充分预设问题;教学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把握好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热烈讨论,提倡学生有创见的个性化解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侧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三)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灵动的语文课堂,用教师深厚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吸引学生去挖掘语文的无穷的魅力。对课本中的佳作名篇,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作品的美感;对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广泛阅读,体味作品的深刻;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教学中引入热点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开展演讲、表演、朗诵、辩论、演唱、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引入新媒体,利用微博、微信等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良好人格。
  (四)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要学好语文,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4]。”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必须坚持多读、多练、多思考,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要有持之以恒毅、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学习语文还必须积累学习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有效学习的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中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学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打造富有活力和魅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
  [2] 刘祥.“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J].读写月报,2018,(21):51-52.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80:45.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
  作者简介:毛小军(1973- ),男,甘肃西峰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语文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