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桃小食心虫的监测技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虫害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能够帮助种植户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在本文中,将从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性及其特点出发,来对桃小食心虫的监测技术以及监测实施进行探究,从而为种植户进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指导。
  关键词:桃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监测分析
  在进行桃小食心虫防治的过程中,通过展开相应的监测工作,可以使人们了解到病虫害的出现与种植环境、气候条件、自然生态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实现对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与分析,以落实对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避免缺乏指导的农业防治影响果品的质量以及生态环境平衡。
  一、桃小食心虫的危害性
  桃小食心虫是一种对苹果、枣、山楂、桃、李、杏、海棠等果树有着严重威胁的害虫,并且我国早在1927年便已经出现了有关于桃小食心虫危害果园的记载,其在我国的24个省市均有所分布,但受桃小食心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为我国的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而且桃小食心虫具备有个体小、为害隐蔽、生活习性以及栖息环境多样化、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一直都是我国果树种植业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而随着我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栽培模式以及种植结构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桃小食心虫却依旧威胁着我国果树种植业的发展。
  二、桃小食心虫的监测技术
  当前随着对桃小食心虫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利用性信息素进行桃小食心虫种群的动态监测,不仅高效,而且灵敏度、选择性、操作性都可以得到保障,而且不會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是破坏。作为一种在桃小食心虫预报监测以及防控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其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天敌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指导价值。而该技术的得以泛应用的原因在于,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需要根据其卵果率进行判断,但近90%桃小食心虫虫卵都会产在果实的萼洼处,导致调查计数出现无法保障的问题。为此,便需要利用性诱剂诱捕的方式,来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解决卵果率调查困难的问题,以为桃小食心虫的虫害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三、桃小食心虫的监测实施
  (一)材料的准备
  利用性诱捕剂进行桃小食心虫的监测时,需要首先利用一些简易的材料来完成对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的制作。首先,是诱捕盆的制作,在制作诱捕盆时,应选择直径为22cm左右的绿色硬质再生塑料盆,并在距其盆口1cm处钻出3个排水孔,而后在盆内倒入清水,将水的高度控制排水孔以下,同时在水中适量的添加一些洗衣粉。其次,需要用铁丝将一枚性诱芯横置在诱捕盆的盆口中间,使诱芯开口冲下,与水面的距离则应当控制在1cm左右。
  (二)种群动态监测
  在进行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监测时,首先应当选择对于周边环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开展,并且在对果园进行选择时,应选择多个树龄、树势相近且品种一致,面积相仿的果园进行动态监测,而且栽培管理的方式也要与其他果园保持一致。根据桃小食心虫的习性可以发现,其虫害通常会在每年的5~10月发生,在此阶段,监测人员需要在每个果园中果树的枝条上随机性的悬挂3个性诱剂诱捕器,并将其之间的间隔控制在50cm以上,与地面保持1.5m左右的距离。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应于每日8:00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进行记录与调查,于10:00前全部剔除诱捕器中的桃小食心虫成虫,并对盆中的水份进行补充。同时,在进行种群动态监测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测验的质量,还需要注重于细节工作。例如,河南省的一个调查小组在检测的过程中,根据诱捕工作的特点,会定期对诱芯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并保持每月更换一次诱芯的频率。此外,在进行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监测时,也应采取对应的监测措施,在桃小食心虫的幼虫盛发期进行调查,并将其次数控制在两次以上。特别是在幼虫进入到大龄期后,要做好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发育进度调查与分析,明确调查过程中幼虫的虫态以及阶段比例。而且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每次调查的幼虫数量应在30只以上。
  (三)诱蛾量与卵果率的关系调查
  在调查诱蛾量与卵果率之间的关系时,应在7~8月份间调查,在此阶段中桃小食心虫成虫正处于盛发期,其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同时,进行诱蛾量以及卵果率之间关系的调查工作时,只需选择一个果园即可,但要确保该果园的代表性。而后按照与种群动态监测相同的方法,于果树的枝条上随机悬挂3个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同时调查时间与注意事项也同种群动态监测保持一致。在进行卵果率的调查时,要在不同的点位进行果树的选择,并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随机对每个方向果树的上中下三个方位进行果实的采摘。平均调查100个左右的果实,并对果实上的桃小食心虫落卵量进行记录,随后抹除果实上的虫卵。
  (四)数据分析
  在对桃小食心虫的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时,应利用电子软件进行统计,并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例如,河北省某调查小组,在计算桃小食心虫成虫与卵果率之间的关系时,便采取了Tukey法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同时,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时,采用了回归分析法进行拟合。并以1%或2%卵果率作为防治指标以及相关依据,实现卵果滤与诱蛾量之间的转换,最终完成对防治指标的计算。而在进行种群动态监测时,全年成虫的总虫量,应为在检测过程中,每个诱捕器日均诱捕量的总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桃小食心虫是一种对果树种植业有着严重危害的害虫,为此便需对进行监测以预测其发生趋势。而想要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便要应当在进行桃小食心虫监测的过程中,做好材料的准备、种群动态监测、诱蛾量与卵果率的关系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等步骤,从而为其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丽慧,谭树乾,刘彦飞,等.桃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防治指标[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04):716-723.
  [2]李小一,刘伟,徐严,等.桃树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果菜,2018,38(04):20-2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