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职业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伴随着职业院校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学生就业问题也越发凸显。文章从工匠精神视角,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新时期,我国经济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社会对于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高职院校本身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底,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过也必须注意到,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针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方面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出现了企业人才紧缺,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局面。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工匠精神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精神,也是对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品质的直观体现,是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敬业。敬业精神是所有从业者必须坚守的一种精神品质,主要是指从业者基于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敬畏,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敬业不仅仅是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果从业者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则不仅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可能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二是精益。所谓精益具体来讲就是精益求精,指从业者认真对待每一件产品和每一道工序,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来追求极致,正如老子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三是专注。专注强调对眼前细节的执着和耐心,这也是优秀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从这个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执着,一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优秀的工匠甚至可能会达到“偏执”的地步,正如同我国古代所言,“艺痴者技必良”;四是创新。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强调敬业、精益和专注,更必须不断追求突破创新,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在工匠们的不断创新中实现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敬业精神
  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以九五后为主,独生子女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得其从小很少吃苦,也没有遇到过较大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毕业后需要找工作时,很多毕业生考虑多是薪资待遇以及工作是否轻松,不愿意深入到基层进行锻炼,一旦遇到困难,想到的不是解决而是逃避,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缺乏协作能力
  团队包含了领导者和成员,想要保证团队的高效运转,不仅需要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求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作为一种集体精神,团队协作同时也是能够被团队成员广泛认同的目标,但是现如今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个性较强,很少主动与人沟通,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三)缺乏职业素养
  在相关规范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但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导致很多时候,企业在对其进行完善的教育培训后,毕业生为了追求更高的薪资待遇,直接跳槽,甚至存在不辞而别的现象,给企业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的损失。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不愿意为了工作而努力,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将高职生排除在外。
  (四)缺乏规划能力
  当前,基本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缺乏对于自身的合理规划,没有能够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分析,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的情况下,往往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可能导致择业竞争失败,或者因为就业满意度低而不愿就业的情况。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为了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应该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认知行为规律,以此为基础,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职业精神教育中,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校园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强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使得其能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克服焦虑和浮躁情绪,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真正做到脚踏实地,面对困难勇于挑战,通过奋勇拼搏来实现自身价值。
  (二)创设工匠文化氛围
  作为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素质能力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根植工匠文化,确保其能够成为自身的特色文化。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应该立足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校园文化,确保学生能够将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开展相应校园活动,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弘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立足不同维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弘扬。
  (三)构建工匠实践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时,应该借助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把握工匠精神的精髓。具体来讲,一是应该借助校内实训课程,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通过仿真实训、模拟实训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贴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觀能动性,确保其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形成细致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是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基工作氛围,了解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以此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在日常教学及实训环节,高职院校不仅应该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必须重视工匠精神培养,将工匠精神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内涵及价值,从而实现自我调整,以更好的满足对一名卓越工匠的精神需求。另外,高职院校也应该强化实训教学,借助长时间的集中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大型职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力的平台,也可以营造出模拟真实的求职应聘环境,学生如果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优秀名次,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展示,更是职业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的比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具备敬业、创新、求精的精神品质,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继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摇篮,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应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社会输送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9(16):278-279.
  [2] 王世海,赵爱琴.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13-14.
  [3] 金卫芬.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7):116-117.
  [4] 金秀岩.论高职数学课程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8(22):178-180.
  [5] 王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5,7.
  [6] 王可月.“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探析[J].农家参谋,2018(18):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3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