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民族地区某高校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民族地区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进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艾滋病知晓情况、了解途径和艾滋病知识等内容,发现四川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防控情况和原因。建议高校宣传教育应考虑到民族学生特性,差异化印制宣传资料,符合地方生活习俗文化;重视“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依托“大学工”模式,各部门相互配合,切实让宣传教育做实做好,覆盖每一个学生,避免形式主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知信行
  艾滋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亦是中国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截至2018年10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IDS已达849602例,较2017年初增加了9.1万例,感染率呈逐年升趋势,其中性传播所占比例>95%[1-2]。大学生一方面作为性活跃群体,在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均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亦是国家艾滋病防控及知识宣传的有生力量。因此,了解大学生群体当前的艾滋病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在开展艾滋病知识专业培训及防控措施宣传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及需求情况,为高等院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于2018年5-11月对阿坝州某高校1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如下:
  一、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选择阿坝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不分专业,年级,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总共发放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并进入统计分析的为1403份。
  (二)方法
  根据艾滋病“国八条”,结合本地实际,自行设计《阿坝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艾滋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等。问卷在制定时请教了多位从事高校卫生预防工作的专家,并进行了预调查。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事先进行了统一培训,在明确告知此次调查的目的和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答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数据统计采用epidata3.1创建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03份,有效率为93.53%。在纳入统计分析的1403人中,男生为865人(61.6%),女生539人(38.4%);城市人口为473人(33.8%),农村人口为930人(66.2%);汉族为995人(70.9%),少数民族为408人(29.1%);本科学历为522人(37.2%),专科学历为881人(62.8%)。
  (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有关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日”、“艾滋病准确命名”的知晓率为较低,关于“艾滋病主要破坏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感染艾滋病不能从外表看出来”,“感染艾滋病后短期不会死亡”,“目前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艾滋病没有预防的疫苗”等问题的知晓率也仅在60%左右。关于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较好,但提到“蚊虫叮咬、打喷嚏,一起吃飯”等日常问题时,调查结果与刘氏[3]研究一致,知晓率在60%左右,大多数表示不清楚或者认为会被传染。在问及是否反对婚前性行为时,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宽容,仅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反对或未明确表示态度,其中74.77%的学生表示发生性行为时会使用避孕套,而仅有68.70%大学生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详细见表1。
  (三)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及想要了解的知识
  在调查中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同学一般不会主动学习艾滋病知识,学习途径主要还是偏重传统的途径,有83.25%的同学想要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其次61.08%的同学关注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现状及艾滋病有关事件。
  三、讨论与建议
  艾滋病主要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而引起发并发症,传染性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次调查结果以艾滋病“国八条”中回答正确6道为知晓,经统计得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2.4%,明显低于“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要达90%的要求。在调查中可以看出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情况较差,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略好,但知晓略都不高,大学生们对艾滋病知识点认识不完整,不系统,甚至存在盲区。从整体来看此次调查的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理想,突出表现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及性传播知识点的认识上,这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对此学校应加强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宣讲工作,并在宣讲时重点强调如“蚊虫叮咬,打喷嚏、咳嗽不会传染艾滋病”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以及如“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染艾滋病”等这种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正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性发育及性活动日渐成熟活跃,加之好奇心重,性观念开放,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干扰下,使得大学生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导致大学生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在高校进行宣讲时与性健康教育课程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并提倡安全性行为。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也想关爱他们,但是随时都是“小心翼翼”,或者直接是“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多为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当问及学生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时,大多关心的是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和各种艾滋病治疗方法,当问及了解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时,大多还是通过传统媒介。关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报道显示是没有艾滋病疫苗,也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所以目前有效的宣传艾滋病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唯一方法。
  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通、传统风俗,获得知识途径的特点,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艾滋病教育意义重大,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建议:(1)在进行知识宣讲时要考虑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特性,加入民族元素进行宣传,如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图案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2)在新生入学时将艾滋病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设立“艾滋病月 ”,在12月分开张多种形式的宣传,如知识竞赛、画展、音乐会、展板等。(3)建议学校多部门联合,定期开展特色艾滋病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7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0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8年第3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11).
  [3] 刘振红,武培丽,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947-948.
  基金项目:文章为阿坝师范学院基金项目:1.静力拉伸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恢复作用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ASC19-17;2.文章为四川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防控对策研究——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SB18-17。
  作者简介:程敏(1985-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阿坝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体育保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32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