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复本优化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纸质图书复本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管理和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性问题,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对图书馆馆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应对纸质图书的复本量进行调整,从采购经费、馆藏空间、借阅需求等方面制定符合本馆实际的调整措施,实行动态、多样化的复本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48-03
关键词:复本策略;馆藏资源建设;阅读需求
1 背景
纸质图书复本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管理和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性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多年来普遍采用的是固定复本量的策略,复本太少无法满足众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复本太多导致馆藏空间紧张、成本增加、经费倍增、大量图书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复本量与借阅率不对等,极大地影响了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因此,合理调整纸质图书的复本量,确定合适的复本量,优化馆藏资源体系,在馆藏资源配置与读者阅读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于高校图书馆持续开展服务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可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所有图书统一复本量标准的做法,制订科学的馆藏文献复本策略,以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中长期文献需求数据为基础,根据读者需求动态调整馆藏文献复本量。这些措施既有利于提高读者满意度,又能提高馆藏空间利用率。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实际的复本需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图书采购情况、流通借阅数据及采购经费等,根据馆藏策略及空间设置,以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读者阅读需求为驱动,持续对馆藏图书借阅率进行统计分析,把复本量与馆藏图书的借阅情况结合起来,实行动态、多样化的复本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2 调整馆藏图书复本量的必要性
2.1 读者阅读行为多样化
网络时代,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海量的数字资源和电子图书,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更倾向于便捷的移动阅读方式,对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模式造成了冲击。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丧失了吸引力和神秘感,无法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读者进馆率和图书借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很多高校图书馆采购的资源与读者的阅读需求相脱节,致使大量馆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2.2 电子图书采购力度加大
电子图书的盛行也给高校图书馆的“多复本”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很多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大对电子图书的采购力度,购买了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及电子图书服务平台。调查显示,在馆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并存的情况下,读者倾向于选择电子图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如果仍延续“多复本”做法,就会使大量纸质图书复本处于闲置状态,给有限的馆藏空间带来更大压力,增加书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造成空间、资源、经费的浪费。
2.3 图书购置经费日益收缩
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量得到急速扩充。近年来,受高校财政政策收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每年获批的图书采购经费处于递减状态,加之纸质图书价格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面临图书种类与复本量此消彼长的矛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纸质图书的复本量进行削减,采购更多的图书种类,不断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可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阅读建议,购买读者急需的学术资源。
2.4 馆藏空间承载超负荷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仍在使用老旧馆舍,无法承载日益增多的馆藏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其不仅无法将所有图书正常上架,还需要把一些仍在借阅使用中的图书下架搁置仓库。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虽然采取了将部分图书复本调整至密集书库的做法,但由于密集书库一般实行闭架管理,给读者借阅带来了诸多不便。以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馆藏空间的扩张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存放需求,馆藏文献信息处置成为我国图书馆界亟须解决的问题。
2.5 借阅需求不均衡
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流通率符合二八定律,即绝大多数的流通量是由约20%的图书创造的,而近80%的图书并未得到有效流通。以笔者所在的高校图书馆为例,该馆对馆藏中文图书的借阅率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统计分析后发现,很多专业性强的图书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借阅频次较多的图书集中于某个学科类别,如社科类和考试类;一些图书虽然复本较多,但仍存在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可结合零借阅率图书的分布状况,实行多样化的复本采购模式,以达到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纸质图书流通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采购相应类别的图书,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高纸质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需求,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适当调整图书采购比例、合理设置复本量、增加图书品种,既有利于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3 制定科学合理的复本调整策略
图书复本量属于文献满足率(同种图书的馆藏册数与一定时期读者需求册数的比率)的研究范畴,图书种类属于文献保障率(每年购买新书种数与出版新书种数的比率)的研究范畴。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现每种图书人手一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在保证适用性的基础上坚持“种多册少”的原则,是提高文献保障率、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科学藏书之道。
3.1 根据借阅需求制定复本采购策略
馆藏图书借阅率是反映讀者阅读需求和趋势的风向标。高校图书馆可对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年均借阅量和平均复本量(平均复本量=馆藏册数/馆藏种数)对各类图书的复本量进行适当增减,实行动态的复本采购策略,如:以小说类图书为代表的社科类普及性读物的种类较多,内容新颖,读者的需求量较大,复本量应比平均复本量多1~2册;专业类图书的知识半衰期较长,借阅率较低,复本量应比平均复本量少1册;计算机类、等级考试类图书的时效性较强,知识半衰期较短,读者的需求量较大,借阅率较高,图书老旧的速度较快,在保证平均复本量、及时补充馆藏的同时,积极开展电子资源推介工作,引导读者利用电子资源开展学习。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采购前期加大筛选力度,排除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关联度不大的图书类别,将误采率降到最低。 3.2 合理采购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价格较低、一般以打包形式大批量出售,且不占用物理空间,人工管理成本较低。因此,合理分配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采购比重和经费,开展电子图书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的新趋势。针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短期内需求量较大的资源,如教学参考书、考研资料、计算机用书、等级考试用书及收藏价值不大的小说类图书等,高校图书馆可实行采购电子图书的策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于经费有限,针对码洋较高的纸质图书,如外文原版图书、工具书、艺术类图册、精装版图书等,高校图书馆可在实行单复本的馆藏模式的基础上,购买一些电子图书,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迁,管理方式与服务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其角色定位也逐步从“文献中心”向“信息中心”“知识中心”演变。
3.3 调整在架图书复本比例
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馆藏资源数量已十分庞大,部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读者借阅率也较低,但仍占据一部分馆藏空间,消耗大量管理成本。很多高校图书馆出于政策或多种因素的考量,目前尚未开展图书剔旧、下架等工作。针对这一部分藏书,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采取将其移入密集书库的方式。针对借阅率较低、有收藏价值的图书,高校图书馆可将其调整至密集书库,优化密集书库开架借阅流程,在保障馆藏资源总量的同时提高馆藏空间利用率及读者的借阅体验。以笔者所在的高校图书馆为例,该馆在统计分析馆藏图书借阅量的基础上对I类在架图书进行了一次复本下架调整,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又有效缓解了部分书架拥挤的局面。
3.4 与院系资料室合作共建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致使很多学生和教师对馆藏资源不了解,很多专业书籍和教学参考用书成为零借阅率图书。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与院系资料室合作,将专业图书复本调配至院系资料室,向师生推介馆藏资源,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探索纸质图书复本改革模式,目的是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提高采购经费利用率及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仅通过复本模式改革,是无法彻底实现以上目标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整改效果,利用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手段,深入挖掘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图书采购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维彬,李丰,朱梦月.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复本策略与图书馆转型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6):46-53.
[2] 蒋鸿标.基于借阅排行的图书复本控制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77-81.
[3] 孔辉.图书馆复本问题回顾研究:兼谈低复本建设的可行性[J].图书馆研究,2016(6):42-45.
[4] 田傲然.配置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复本的新方法[J].图书馆建设,2014(6):40-43.
[5] 钟笑雅.“多复本”馆藏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83-85.
[6] 王清.圖书复本的鉴别与采编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4(3):45-46.
[7] 张萍.“一个复本”之我见[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49-51.
[8] 封宏观.高校图书馆馆配电子图书采购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8):41-45.
(编校:孙新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26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