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诠释图书馆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科学发展;基本原则;宣言;解读
摘 要: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行业宣言。它从服务承诺做起为公众开启知识之门,它所涉及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公益精神、平等理念和人文关怀,这对现代图书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对《宣言》中提出的“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这三项基本原则加以解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46-02
2008年10月2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重庆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宣言》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公益精神、平等理念和人文关怀,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行业宣言,也是全体图书馆员向全社会的庄严承诺。《宣言》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步入了行业自觉的新时代,体现了我国图书馆界与国际图书馆界在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上的一次接轨,是当代中国图书馆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拟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诠释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1 坚持公益性原则是实现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基石
1.1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主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作为文化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而存在的,是由政府通过全民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利用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也就是说,现代图书馆公益性服务得以实现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群众性文化科技事业的支持。既然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拨款的公益性单位,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素质,讲求社会效益,服务社会公益,那么为广大读者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优质服务就应该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最根本的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1.2 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即便图书馆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类型以及同一类型的图书馆在办馆规模、效益、管理水平以及馆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为广大公众无偿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等公益性服务职能仍是所有图书馆所共有的职能。并且每个公民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服务时,都应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即服务的均等性原则。
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当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2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2.1 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保障读者享有基本文化权益。
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尊重读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以读者为本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图书馆这个充满人类文明成果、人类智慧结晶的文献宝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依靠的就是以人为本。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与出发点。处处从读者的角度思考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以服务为中心的时代,如何加强服务、改善服务、创新服务,可以说是决定图书馆生存的关键。今天的读者已不再是一般的借阅人,他们实际上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率、满意度将决定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趋势。因此说,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已不仅仅是为其找书刊文献,为其提供咨询业务,为其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对读者“有情有义”,关爱读者、方便读者,大到地区图书馆布局,小到各类规章制度、服务公约的行文,都可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让读者在图书馆享受到放心、舒心、顺心的滋味,享受到图书馆为其营造的令人愉快的阅读空间和人文环境,享受到平等的利用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如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图书馆人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改善阅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大特色资源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等服务手段与措施的执行,就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
2.2 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馆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库的建造者、维护者和发掘者,同时又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实现对图书馆员的人性化管理,因为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和精神都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层面的馆员才能得到全面实现。可以说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实质上就是从人到人的过程。图书馆的发展和繁荣,必须依靠馆员,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2.2.1 尊重馆员的人格与劳动,在图书馆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我们要维护馆员的根本利益和法律地位,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和价值,对馆员的信任和理解要多于批评和指责,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馆员的业务钻研能力和交际能力,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将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馆员在图书馆享受到宽松的工作环境,享受到浓厚的、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
2.2.2 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在继承了历史的基础上又有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特色内容。由于丰富的资源是图书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硬性条件,而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和服务意识的强弱则是其软性条件,并且决定或影响着硬性条件的完备与否。
图书馆要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就必须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服务工作需要的新型信息服务人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可通过办班,分期分批地提高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在高等院校开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信息分析、信息管理等专业,重点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信息人才,充实到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队伍中来,从而改善图书馆人才结构,提高图书馆信息开发、信息服务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由此可见,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就是要把关心人、尊重人、支持人作为目的;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是调动馆员和读者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机制活起来,窗口亮起来;就是要用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将馆员和读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图书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联系起来。
3 坚持平等服务是实现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3.1 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平等服务原则的权威表述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早就确认了平等原则:“公共图书馆的大门需向社会上所有成员开放”。1994年的修订版继续强调了这一原则:“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国际图联1999年制定的《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宣言》指出:“图书馆应该平等地为所有用户提供信息、设备及服务,不允许各族、信仰、性别年龄歧视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歧视。”2002年8月国际图联颁布的《格达斯哥宣言》中宣称:“不受限制地获取、传递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应该为所有用户提供平等的服务,不允许有种族、国籍、性别、性取向、年龄、是否残疾、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的歧视。”
而在国内,图书馆界学者在关于读者与图书馆间的平等的问题上认识基本趋同一致,即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享有权利上的平等,可以平等、自由地使用图书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08年,中图学会公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更是提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服务平等的理念正在走入中国社会,平等服务的原则将成为图书馆人衡量管理创新的标准。
3.2 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因此,平等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现代图书馆平等服务更是上升到了人的信息权利的高度,即《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信息权利。信息权利是一种基本人权,这一权利的缺乏将使公民不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甚至危及他们的人身安全。而对于图书馆,保障信息权利就是要保障公民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公共图书馆宣言》关于平等服务的理念已经深入社会公众人心。
以人为本、普遍均等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将图书馆赋予了特定的使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是一致的。比较重要的是,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全民阅读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点。
当前,图书馆正处在社会高度关注的发展阶段,政府对图书馆加大了投入,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政府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要求我国要达到一个行政村一个图书馆(室),人均一册图书的目标。要完成这一任务,图书馆就要积极响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数字化的信息送到基层,送到农村,送到社区,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其次,构建每村一个图书室,每人一册图书的服务体系,让每个老百姓在半小时左右,甚至不用出家门,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图书。然后是构建网上信息咨询,老百姓可以依靠网络,提出自己的问题,图书馆做到小的问题及时回答,大的问题两到三天内解决。最后是增加服务网点,真正实现图书异地借还,读者可以预约借书等服务功能。各公共图书馆要解放思想,拓展服务范围,改变服务理念,在和谐社会建设和信息公平构建方面多做工作,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充分为老百姓服务。
3.3 平等服务评价的标准
评价图书馆平等服务的标准,应该以读者满意为目标。读者满意,可以从理念满意、行为满意和视觉满意三方面去衡量。理念满意是指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带给读者的心理满意状态,包括读者对图书馆所确立的服务宗旨、服务战略、服务精神、服务信条、服务风格等的满意状态。行为满意是指图书馆的服务行为带给读者的心理满意状态,包括对行为规则满意、行为效率满意、行为方式满意、行为语言满意等。视觉满意是指在图书馆服务中可视性的外在形象留给读者的心理满意状态,包括对服务名称、导引系统、环境美化、文字规范、设施格局、建筑标志、物品陈列、装饰色彩、人员服饰等的满意状态。
在实际的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平等对待读者主要体现在尊重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根据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把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细分为如下10个方面:平等获得读者资格的权利、平等获取文献资源的权利、平等享受阅读的权利、平等享有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平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平等享有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批评的权利、平等享有提出咨询问题的权利、平等享有对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价的权利、平等享有对侵犯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图书馆服务行为进行举报和诉讼的权利、平等享有拒绝某种服务的权利。
总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图书馆的建设应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公益服务、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整个社会和广大民众对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更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惠珍.浅谈树立图书馆科学发展观[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
[2] 蒋永福,李集.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三大要素[J].图书馆与情报,2003(5).
[3] 王春侠.略论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与效益性[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
[4] 沈光亮.图书馆平等服务的伦理审视[J].图书馆论坛,2008(3).
(编校:马怀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