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的生死主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萍
格雷厄姆・格林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红遍欧洲的存在主义心理小说的重要代表。他由于心理小说和所说消遣性等轻松的小说获得无数荣誉。他是一位创作欲望极强的作家,他从1925年开始,发表了近30部长篇小说,30部短篇小说,4个剧本以及众多电影剧本、散文、诗歌、游记和传记。短篇小说《过桥》写于1947年,小说让读者有这样一个感觉,人物和环境好像均错了位。一名英国绅士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经济诈骗犯;他的爱犬猛看上去就像一条纯种英国猎狗,然而事实上却是一条杂毛狗;美墨边境上墨西哥边境的一个小乡镇本来应该展现出善良、好客和诚实,实际上却是一个炎热、吝啬、贫困、无聊、冷酷之地。讲述者用轻松的、闲谈的方法讲给读者听,他是一位有强烈好奇心且擅长观察的人,然而在他的人生观里,他对于所看到所听到毫无热情,又无同情,他就是一位冷酷的旁观者。故事描绘一位经济诈骗犯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所做出的很多努力,但在轻松消遣的下面却隐藏了作者对生和死苍白、无望的评论。
主人公卡洛威通过虚假的投资公司诈骗了无数百姓的钱财,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他逃到了中美洲,因为这里没有引渡外国罪犯的国际公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会欢迎一个违法的外国公民的,他不得不从一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直到最后来到美墨边境的小镇,再也无路可逃,因为对面的美国是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度,那里不会有他生存的空间,但是如果侥幸不被发现身份,他就等于进了理想中的天堂。这可能就是他到这里暂时栖身的目的吧!可是他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语言的不通使他与周围的人们无法沟通。他看不懂当地报纸,这里太落后了,完全没有现代气息,他的钱在这里几乎失去了作用,只能用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他住在最好的旅馆,但在这个边陲小镇根本就没有好旅馆:没有人在那儿呆上超过一个晚上。好旅馆在桥那边:晚上你从小广场上能够看到桥那边的二十四层高楼上霓虹灯的招牌,那好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那灯光不就是卡洛威心中永不媳灭的希望之光吗?那闪烁的霓虹灯为他的生命点燃了一丝希望,但他只能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对面的国度上,每天到桥边来成了他的必修课,毕竟这桥连接着他的希望啊!因此过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但这个本来轻而易举的活动,对他来说却很难下定决心。望着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他感到无比沮丧,然而最令他不安的莫过于周围人对他的评头品足,虽然他听不懂,但人能领悟到这一点。卡洛威在这里的身份已是人尽皆知毕竟他是一个百万富翁啊!其中不乏“我”这样的看热闹之人,所以当两个英国侦探来到这里寻找卡洛威时,“我”非常关注,不是出于公正的目的,仅仅是好奇而已。两个侦探望着人群,而人们在严肃地、满意地期待着这场好戏上演,悲剧也好,喜剧也好,没有人在乎。“一个侦探起身走向卡洛威先生,我想,完了?但是没有,这才是开始,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没有认出他,把他从嫌疑人名单上划掉了,我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后面故事显然令“我”大失所望,没有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卡洛威先生伪装得很好,侦探们竟没有认出他。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两个侦探已经开始策划偷卡洛威的狗了。果然卡洛威四处寻找它,狗失踪三天后的那个下午,一个被英国侦探以五比索收买了的墨西哥人告诉他看见他的狗过桥了,他连续两个下午在花园里沉思,“他那要过可恶的桥了,它看了他所没看到的东西,狗都能过桥去,而作为一个拥有不朽的灵魂的人却不得不苟活在这里。”他说过,“我以前曾杀死过一条这样的狗,他恨那狗,恨它不完美。”但他没有家庭,没有朋友,唯一的敌人就是那条狗,唯一能发泄的对象了是那条狗……在他还没有下决心之前,狗已经替他作出了选择,率先过了桥,这使得他发疯,狗的失踪无疑促使他下决心冒险一搏。这里狗似乎成了他成败的关键,其实狗只是他的一面镜子,它只是卡洛威一切不完美之处的映像,狗的存在使他不断记起自己的过去――受人尊敬的上流社会的绅士、成功的商人,性格和蔼,爱护动物。同时狗的本质(杂种狗)又使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一个伪绅士、十足的大骗子、在逃通缉犯,对狗的厌恶其实是对他自身的不满和无奈。狗虽然不完美,但是它没有这么丰富的感情,依旧很快乐,这让他感到嫉妒,感到沮丧、崩溃和绝望。
是否过桥决定了他的生与死,留在桥这边,他可能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活着的只是一具躯壳,没有了思想、语言和友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脱离他所赖以生活的环境,就算不上一个人了,他在这里永远也不会融入这个不属于他的社会。人们排斥他,冷落他,他的存在只是他们饭后的谈资而已――个落魄的百万富翁、一个大骗子……这样苟活者,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为了摆脱这一切,他宁愿去冒险,找狗不是出于关爱,狗只是他的一个借口,他花了两天的时间下定决心拿命运作赌注,到桥那边那个能够与人交谈的地方,可那又是个法律健全的国家,他可能侥幸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他已别无选择,认定了万一能够侥幸就是他的一次重生,不过那只是肉体的存活,一个罪孽深重的灵魂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但可惜的是他此时还未领悟到这一点。
当来到桥这边的美国小镇,他看到的和桥那边的一切没什么本质的区别。“我”这个贯穿全文的好事者也跟来看热闹,我仍然是出于好奇,只是稍稍有点替他担心,一点点而已。“我”在这里起到了沟通全文的作用。通过“我”之口,使读者与作者一起分享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在这里我见到他三次,当警察与之擦肩而过时,突然又为卡洛威担心里起来,不过只是遇到危险境况时的一个自然反映而已,并没有多少同情在里边。侦探没有发现卡洛威,但是他的狗发现了他,“它非常兴奋地跳下车朝他跑来,卡洛威看见狗朝他跑来,就像从前在诺夫克一样,呼唤着它回家、回家。当他看到一辆车朝他撞来,撒腿就跑,但是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或许是无意,侦探们用车轧死了他。然后,狗很高兴地冲到他身上,又是舔舐,又是呜咽,卡洛威抬起手臂搂住了狗的脖子后放下、死了。狗胜利似的叫着。”侦探们说“他是爱他的狗的”,我认为他的最后一个动作其实是狗的最后一击,对命运的最后一次抗争,充满对生的无限眷恋的最后一搏。因为他来这里根本不是为了他的狗,他是来寻找新生活的,当他发现这里除了药店、影院和报亭,其他的与桥那边没什么两样时,他已经打算回家了,只是他的狗此时发现了他,而且引来了警察。“我对死者搂着他的狗的场面太感动了以致于感觉不太真实,但是这正是直面了人性的卑微。”他跨过美墨界河来到这里寻找什么?寻找生命的延续还是灵魂的再生?对他来说,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在一个远离爱的世界上,活着已失去了意义,死是一种解脱,是解放灵魂的唯一途径。我这里所谈的灵魂是指卡洛威作为社会人的良知,一个丧失了良知的人对社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知道他至死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实是他死了,无论他怎么想都没有用了,这是他必须接受的现实。表面上是他的狗出卖了他,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出卖他的并不狗,而是他自身,他把灵魂卖给了魔鬼才导致他的堕落和灭亡。
“桥”有很深的象征意义,桥首先是沟通美墨两国的通道,而在卡洛威心目中是连接地狱和天堂的纽带,地狱与天堂只有一桥之隔,他认为墨西哥一边是他的人间地狱,而美国这边一直是他理想中的天堂。而作者在文中暗示了“桥”在人们心中只是从一种幻灭到另一种幻灭的必经之路。其实桥的两边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代表了格林对人生态度的评价:人们总是向往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可是世界各地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他们的希望和幻想只能是幻灭,只有当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如果人们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改变的话,只靠环境的变化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
(作者简介:李萍,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5464.htm